依伯突然走路跌跌撞撞 原來是小腦梗死

2021-01-11 閃電新聞

福州新聞網11月2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 通訊員 陳宇娟)最近,老吳突然頭暈得厲害,連路都走不穩,就像喝醉酒。為了找到病因,他費了一番周折,先後以為是頸椎病、高血壓、腦供血不足以及腔隙性腦梗在作怪。最終,「真兇」被查出來了,是一種特殊的腦中風——小腦梗死。

最近20多天,57歲的老吳莫名其妙出現頭暈症狀,整天迷迷糊糊、頭重腳輕,走路跌跌撞撞。一開始,他以為是沒休息好,加上天氣變化等引起的,遂向單位請假,在家休息。沒想到,此後症狀不但沒緩解,反而明顯加重了。老吳一天中除了吃飯、上廁所,其餘時間都得臥床。

之後,老吳家人推測,他的病因可能是頸椎病。老吳就去推拿店按摩了幾次。後來,他又到家附近的診所和醫院,做了抽血、拍CT等檢查,先後被診斷為高血壓、腦供血不足、腔隙性腦梗,吞了不少藥,還連續輸液,然而,頭暈問題依然沒解決。

25日,他在家人的攙扶下,到福建省級機關醫院神經內科就診。接診醫生林細康教授注意到,老吳不僅走路不穩,手腳運動也不協調,難直線行走,雙腳併攏時難站穩。此外,他的精神狀態也很差,言語對答不流利,兩眼轉動時,可見眼球明顯震顫。

經追問病史和磁共振檢查,林教授最終確診,老吳的病因是「三高」引起的小腦梗死。目前,老吳已住院接受治療。

「根據梗塞位置的不同,腦中風的症狀並不只有口角歪斜、半身乏力。」林教授說,人腦由大腦、小腦、間腦和腦幹等部分組成,小腦位於後腦勺裡,負責調節肌張力、協調隨意運動和維持身體平衡。小腦一旦發生病變,典型症狀除了頭暈,還常表現為走路跌跌撞撞、言語遲緩、眼球震顫、指鼻試驗等動作不協調或不準確等。若小腦病灶較大,可向下壓迫腦幹,出現顱神經麻痺、周圍性面癱、吞咽困難等。隨著病變部位的增大,患者可進入昏迷狀態,出現雙側瞳孔縮小呈針尖樣,甚至腦疝、死亡。

小腦梗死多發於中老年人,常見病因有「三高」、肥胖、心臟病、長期酗酒或抽菸等。它也是一種具有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和高經濟負擔的「五高」疾病,市民應注意控制危險因素,科學預防。

【責任編輯:徐匆】

來源: 福州新聞網 作者:朱丹華

相關焦點

  • 男子頭暈噁心嘔吐三天 誤把小腦梗死當胃腸病治
    頭暈、噁心、嘔吐,以為是胃腸道出了毛病,到醫院一檢查,竟然是小腦梗死。醫生提醒,小腦梗死症狀不典型,市民千萬不要忽視一些輕微的症狀,以免誤診誤治。頭暈三天誤當胃腸病吳先生今年52歲,有高血壓病,數年前因心臟疾患做過手術。
  • 女子暴瘦20斤走路跌跌撞撞 「罪魁禍首」竟是發病率百萬分之三的...
    更奇怪的是,總覺得兩個腳沒力氣,走起路來跌跌撞撞。為此,54歲的周阿姨一個多月來輾轉多家醫院,在骨科、神經內科等都就診過,始終沒能找到原因。直到近日才終於在鄞州二院確診,原來種種症狀都是因為她患上了一種名為「POEMS症候群」的罕見病。
  • 蘇州46歲男子頭暈噁心走路搖晃 到醫院檢查為腦幹梗死
    46歲的孫先生前段時間的某一天突然覺得頭暈、噁心,看出來的東西都是轉動的,走起路來搖搖晃晃,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整天,而且越來越嚴重。到市立醫院北區一檢查,孫先生被診斷為急性腦幹梗死。雖然他積極配合治療,但最後還是留有部分後遺症,走路需他人攙扶。  醫生詢問發現,在此次發病前一周,孫先生就有過頭暈目眩、走路不穩的症狀,但只持續了幾分鐘症狀就消失了。
  • 什麼是交叉性小腦神經機能聯繫不能?
    1981年,Baron等應用PET在幕上腦梗死患者中發現梗死灶對側小腦半球血流量減少及代謝率下降,首次證實了CCD的存在。Sommer等應用CT灌注成像對156例急性大腦中動脈閉塞患者進行研究發現35.3%大腦中動脈閉塞患者出現了CCD。並提出CCD的發生與梗死部位的關係更加密切,額葉、丘腦梗死患者更容易出現CCD,及時恢復缺血腦組織血流灌注能加快CCD的逆轉。
  • 突然出現復視、行走不穩,你如何診斷?
    本文通過一個病例,帶你全面了解中腦梗死症候群,將對你臨床有較大幫助。病例介紹患者男,68歲,10天前行走時突然出現復視、行走不穩,行走向右側傾斜,右側肢體活動笨拙,逐漸加重,伴左眼瞼下垂。無視物旋轉,無口角歪斜,無飲水嗆咳、吞咽困難,無肢體麻木、無力。
  • 生動形象的「米老鼠耳朵」——雙側大腦腳梗死
    於是上網一查,還發現真的有這方面的文獻(相關文獻也提到,雙側大腦腳梗死還是比較罕見的),看了看,覺得有些意思,這裡拿出來簡單說一說。解剖基礎我們先來看看大腦腳的解剖及其主要供血動脈。大腦腳主要由大腦後動脈、小腦上動脈及其分支供血,都是基底動脈遠端的主要分支。
  • 太空杯裝開水瓶蓋突然爆裂 福州依伯險些受傷
    家住福州倉山區融信第一城的任依伯,前幾天買了兩個太空杯。早起散步時,先在一個太空杯裡灌上開水,蓋上瓶蓋一提,瓶蓋裂開了一個大口子。任依伯換了一個太空杯再灌上開水,結果提到樓下,又裂開了,開水溢出來差點燙到手。
  • ...你需要|腦幹卒中|幹活|基礎|症候群|腦橋|腦幹|梗死|缺失|-健康界
    前內側組動脈源自脊髓前動脈末端和椎動脈顱內部分,前外側組動脈也源自脊髓前動脈末端和椎動脈顱內部分;外側組動脈源自小腦後下動脈,而後組動脈源自脊髓後動脈。在腦橋水平,可分為3個區域,前內側部為腦橋穿動脈支配,源自基底動脈,貫穿於基底溝;前外側組動脈起源於小腦前下動脈,進入橋延溝;外側區域由腦橋外側穿支動脈供血,可直接起源於基底動脈,也可發自小腦前下動脈或小腦上動脈。
  • 行走重心不穩、喝水嗆咳,當心是小腦萎縮
    通過查體,醫生診斷杜阿姨患了小腦萎縮。經過10次針灸治療,杜阿姨臨床症狀均有所好轉,走路也輕鬆了。 據了解,人體小腦主要管理肌肉運動協調性,當小腦發生病變時,人體各肌肉及運動不協調,出現協調功能障礙,謂之共濟失調,如走路步基增寬、軀體搖晃不穩、說話含糊不清等。
  • 福州依伯乘涼被10釐米長蜈蚣咬傷 醫生:先用肥皂水清洗
    福州新聞網8月2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李陽平)閩侯的林依伯在野外乘涼時,突然肩部一陣刺痛,一看竟是一條長約10釐米的蜈蚣咬了他一口。被咬傷後,林依伯出現了頭暈、噁心、想吐、心慌等症狀。所幸他及時就醫,中毒的情況得以緩解。
  • 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的臨床表現
    #醫生請回答#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起病緩慢,女性多於男性,年齡13~68歲,平均38歲,Ⅰ型多見於兒童及成人,Ⅱ型多見於嬰兒,Ⅲ型多見於新生兒期,Ⅳ型常於嬰兒期發病。其他症狀有眩暈、耳鳴、復視、走路不穩及肌無力,Ⅰ型臨床可無症狀,或有輕度後組腦神經及脊神經症狀。Ⅱ型臨床上常有下肢運動、感覺障礙和小腦症狀。Ⅲ型多見於嬰兒和新生兒,臨床上常有下肢運動、感覺障礙及腦積水腦幹和脊髓受壓症狀、小腦症狀。
  • 治老年「小腦萎縮」的方子!淤血沒了,腦子就好使了,出其不意
    今天這篇文字,我給您聊聊,小腦萎縮這個事兒。我想給你講的,是一個中醫界真實發生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林慶祥。他是我國福建地區的名老中醫,1920年生人,是南國的中醫老前輩。來的時候,臉色發白,腦袋迷糊、舌頭說話不好使,步履蹣跚,幾乎無法走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個人從前是一個會計。大概在1989年5月份,她忽然發現,自己書寫出現了困難,伴隨頭暈眼花,說話的時候說不清,似乎是舌頭不好使。從前她拿手的針線活,也做不了了。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是中風了?
  • 植物人不等於腦死,認識小腦與腦幹
    小腦(cerebellum)在大腦下方,腦幹後上方,與維持平衡和精細動作的技巧有重要的關係。小腦也像大腦一樣,分成左右兩半。體積大腦總體積的十分之一,小腦能接收從內耳、感覺神經、聽覺、視覺等來的信息,讓身體不同區塊的肌肉協同合作。不管你是正在靠牆深蹲鍛鍊大腿,還是輕鬆走走路、切切菜,都是需要很多不同區塊的肌肉協同。
  • 小腦共濟失調都有哪些表現
    小腦萎縮是現代生活中一種嚴重的疾病,其危害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健康,如何才能夠很好的預防小腦萎縮是人們當務之急需要掌握的,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控制病情,緩解症狀。 小腦萎縮的症狀有: 一、小腦萎縮患者靜止站立時,身體會前後搖晃,端水時容易濺出。
  • 美情侶吸毒後形如「殭屍」背孩子在路上跌跌撞撞
    據英國《鏡報》10月11日報導,當地時間上周六(10月5日),在美國巴爾的摩,一名目擊者看見了可怕的一幕,一名「殭屍」一樣行走的男子背著一個嬰兒,與他同行的還有一名同樣跌跌撞撞走路的女子,目擊者立即報了警,並拍下了這段令人惶恐不安的視頻。
  • 小腦共濟失調患者的無奈,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據統計,小腦共濟失調的發病率約為5/10萬,每年新發病人數約為10.5/100萬,發病率雖然不高,但是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年也約有5萬的新發病例,給人們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小腦共濟失調的主要特徵是走路不穩、動作不靈、握物無力、言語不清,有的患者會頭暈、頭重、頭脹、頭痛,伴有復視或視物模糊,吞咽發嗆,書寫顫抖,大小便障礙等。
  • 抗Yo抗體陽性的副腫瘤性小腦變性研究進展
    後來證實此類抗體中有一種僅與小腦Purkinje細胞起反應,於是將這種特異性結合Purkinje細胞的抗體命名為抗Yo抗體。目前發現超過90%的小腦共濟失調且合併抗Yo抗體陽性患者最終被檢測出腫瘤,其絕大多數是乳腺癌和卵巢癌,偶有肺癌、霍奇金病等。而腫瘤患者並發抗Yo抗體陽性的PCD非常罕見。
  • 「吟詩樣言語」——典型小腦萎縮語言障礙_滋腎榮腦湯
    人類的小腦就像一個調節器,通過它與大腦、腦幹和脊髓之間豐富的傳入和傳出聯繫,參與軀體平衡和肌肉張力(肌緊張)的調節,以及隨意運動的協調。研究表明,除了大腦外,人類的小腦在語言功能方面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大腦皮層發出大量纖維通過腦橋到達小腦皮層,這些纖維在小腦皮層有一定的局部定位關係。
  • 男子僅半個小腦卻無異常人 打籃球一投一個準 專家稱可能大腦接管...
    三峽晚報訊 小腦主管人的平衡、運動、語言,但記者昨日從宜昌市一醫院獲悉,家住城區的53歲胡先生僅半個小腦,卻如常人一樣,而且打桌球、羽毛球、籃球都很拿手。突發腦梗發現僅半個小腦胡先生患高血壓10多年,一直在服藥控制。
  • 男子參加婚禮突然心肌梗死 20針強心針搶回一命
    昨天,已能下床走路的陳師傅連連感嘆自己很幸運。像他這樣的心臟「電風暴」病情,從醫30多年的心內科專家表示只碰到過3次類似情況。  突發  男子參加婚禮突然心肌梗死  9月29日中午,家住武昌錦繡江南的陳師傅和老伴喻女士趕到漢口百步亭參加外甥女的婚禮,席間看到妹妹嫁女兒流淚的情景有點激動,手心開始出汗,接著全身大汗淋漓並感到胸悶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