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僅半個小腦卻無異常人 打籃球一投一個準 專家稱可能大腦接管...

2021-01-09 舜網

三峽晚報訊 小腦主管人的平衡、運動、語言,但記者昨日從宜昌市一醫院獲悉,家住城區的53歲胡先生僅半個小腦,卻如常人一樣,而且打桌球、羽毛球、籃球都很拿手。

突發腦梗發現僅半個小腦

胡先生患高血壓10多年,一直在服藥控制。4月7日晚,胡先生感覺有些頭暈伴走路不穩,到了8日中午,感覺症狀越來越重的他在家人陪同下前往市一醫院求醫,醫生診斷是高血壓引發了腦梗,需住院治療。

在給胡先生進行腦部檢查時,該院神經內科醫生李超發現磁共振等檢查結果與常人不一樣,其小腦的一側「消失」了,看不到正常的腦組織。

李超醫生說:「小腦主管人體平衡、運動、語言等,如果壓迫或缺失,人往往跟喝醉酒一樣,走路不穩,拿東西拿不準。但詢問患者發現他生活與正常人無異。作為醫生也十分好奇,在沒有半個小腦的情況下,患者身體到底是如何正常運作的。

沒感覺自己和別人不同

記者在該院神經內科病房見到了由家人陪伴的胡先生,雖然躺在病床上,但又高又壯的他看起來精神很好,思維清晰、口齒清楚。

「醫生說我只有半個小腦,我都懷疑是不是檢查出了差錯,真的不敢相信。」胡先生告訴記者,生活了50多年,感覺自己和別人沒什麼不一樣。「我以前當過兵,各項考核都是優良,之後回公安部門工作,也沒感覺有不同。不管是打槍,還是打桌球、羽毛球、籃球都很拿手。打槍一打一個準,投籃也是一投一個準。沒感覺平衡性不好或運動不協調。」

胡先生的父親說,兒子從小到大與別人沒什麼不同,也是1歲多學走路,各方面都很好,身體素質也很好。

專家稱可能大腦接管了功能

為何胡先生只有一半小腦?為何能和常人一樣自如生活?市一醫院神經內科汪萍副主任醫師表示,他可能是先天性缺失半個小腦,「小腦發育不全」在目前來說很罕見,大部分患者死亡或永久性腦損傷。而胡先生能自如生活,可能是大腦的其它部分接管了缺失部分小腦的作用,腦液填補了其位置空缺。

據介紹,小腦位於大腦半球後方,參與軀體平衡和肌肉張力(肌緊張)的調節,以及隨意運動的協調。人喝醉酒時走路會晃晃悠悠,就是因為酒精麻痺了小腦,實驗表明:將一隻狗摘除小腦,狗走路就會失去協調。

胡先生雖然僅有半個小腦,但由於是先天性的,嬰幼兒時期其大腦組織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當一半功能受損後,另一半腦組織才會在發育中發揮代償作用。而對於已經發育成熟的成年人,大腦組織已無法進一步發育,所以當失去一半腦組織後,另一半腦組織難以代償功能,所以會嚴重影響大腦功能。因此,類似的奇蹟多發生在嬰幼兒時期。

此外,也有文獻資料顯示,小腦雖然負責身體協調的主要部分,但如果缺失後大腦可接管小腦的功能。如美國一名三歲男童天生缺少控制身體平衡、情感及呼吸等的小腦及腦橋,男童的腦部掃描如植物人一般空白,但他不但生存了下來,現在還在學習步行。記者時剛 通訊員劉臣玉 楊添龍胡先生腦部磁共振顯示左下方「消失」。一般人的腦部磁共振檢查結果。

相關焦點

  • 大腦、小腦有區別,不要盲目給孩子「開發右腦」
    李鴻政 Dr家庭醫學中樞神經系統包括了腦和脊髓,而腦則分為大腦、間腦、腦幹和小腦等部分。大腦和小腦都是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的一員,不同神經結構受損,所影響的人體功能和症狀都不一樣。 大腦和小腦的區別很大,除了題目上說的一大一小之外還有很多不同之處,我們來一一分析。
  • 無腦人質疑美國AI專家庫茲韋爾?
    儘管該女子幼年生長發育較同齡人緩慢,但她確實正常活了24年,並且已婚,還有一個女兒,懷孕和生產過程也無異常。這個沒有大腦的人是一個外國小男孩。據說他出生前,被醫生診斷出腦子裡只有2%的腦仁,其它都是腦積水(無腦組織僅腦脊液)。
  • 許多「半腦人」混在人群中,甚至還有「無腦」的數學系高材生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該男子的顱內才又開始大量堆積腦脊液,將大腦的灰質與白質都擠壓至顱內兩側。雖然無法計算這名男子丟失了多少腦組織,但主治醫師當時就形容道「他的大腦幾乎不存在」。而更匪夷所思的是,這位「幾乎沒有大腦」的患者,與正常人並無差別。
  • 植物人不等於腦死,認識小腦與腦幹
    之前我們討論過大腦的構造、功能,介紹額葉、頂葉、顳葉、枕葉等分區。今天再來看看腦部其他重要區塊。小腦(cerebellum)在大腦下方,腦幹後上方,與維持平衡和精細動作的技巧有重要的關係。小腦也像大腦一樣,分成左右兩半。體積大腦總體積的十分之一,小腦能接收從內耳、感覺神經、聽覺、視覺等來的信息,讓身體不同區塊的肌肉協同合作。
  • PNAS首張人小腦圖譜揭示:小腦真的不「小」,而且還很強大
    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都有大腦和小腦,但我們好像總在談論大腦,而遺忘了後腦勺的小腦。其實,小腦真的不簡單,它甚至在拉丁語中被稱為「小大腦」。「小大腦」位於靠近腦幹的位置,在後腦皮層的下面。小腦本質上有如一張平坦的縐布,被成百上千次褶皺後形成一個團,以使它能「蜷縮」在大約八分之一大腦皮層的緊湊體積中。因此,比起大腦皮層的表面積,小腦的表面積被認為要小得多。真的是這樣嗎?科學結論向來不能想當然。為了計算小腦的表面積,該研究團隊通過使用一臺超高場9.4-T的磁共振掃描儀掃描了一個女性的小腦標本,並使用定製軟體處理生成的圖像。
  • 尼安德特人滅絕竟然是因為大腦太扁導致小腦容量不足
    周四,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另一個罪魁禍首:尼安德特人大腦本身的結構。換句話說,這篇研究報告認為,與尼安德特人相比,早期人類在認知能力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優勢。撰寫這篇報告的國際科學家團隊認為,這是大腦形態學上的一個根本差異,這使得智人能夠茁壯成長,尼安德特人走向滅絕。
  • 運動如何開啟大腦的學習
    運動如何開啟大腦的學習解放身體,讓身體動起來,從而開啟大腦的學習。隨著大腦的運動,學習也就開始了。神經科學是一個令人著迷的、複雜的學科,而且這個領域的專家讓我們看到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只有當大腦覺察到了危險或壓力,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臆想的,它都會將能量輸送至腦幹,以便立即採取行動。這是一個當我們覺察到不妥的時候的瞬間反應,比如說,聽到一個奇怪的聲音或發生一件突如其來的事件,當這一時刻來臨時,大腦的下半部分就會接管,在極端情況下,會關閉掉大腦的其他部分直到情況緩解。
  • 腦裡長「痣」間斷頭痛頭暈嘔吐,中年男子7個月暴瘦40斤
    間斷頭暈、頭痛,嘔吐,7個月暴瘦40斤,近日,當醫生為羅先生做開顱手術時,竟發現其小腦發黑,原是「痣」長到了腦裡。 可怕!腦裡長「痣」,男子頭痛、嘔吐楚天都市報11月02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金 靜)間斷頭暈、頭痛,嘔吐,7個月暴瘦40斤,近日,當醫生為羅先生做開顱手術時,竟發現其小腦發黑,原是「痣」長到了腦裡。電影《非誠勿擾2》裡李香山腳上長了一顆黑色大痣,後來惡變成黑色素瘤,想必很多人都記憶猶新。
  • 給機器人裝上「大腦」和「小腦」,會發生什麼?
    如何為機器人設計一種類似「人腦」的大腦結構,來提升其智能化程度,一直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實際上,「類人機器人」的想法早在 40 年前就已經提出——模仿人腦的運轉分工,即使用互補的兩個腦結構,大腦(或前腦 cerebrum)負責視覺、聽覺和思維等更高層次的認知功能,而小腦(cerebellum)則負責整合感官數據並控制運動、平衡和身體姿勢。
  • 什麼是交叉性小腦神經機能聯繫不能?
    今天特別總結學習,同時分享給大家:先看幾張圖,有個直觀的印象:交叉性小腦神經機能聯繫不能(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是指一側大腦半球病變時,對側小腦半球出現的血流量減少、葡萄糖氧化代謝水平下降,甚至交叉性小腦萎縮(crossed cerebellar atrophy,CCA)。
  • 研究稱農藥可能導致大黃蜂幼蟲的大腦異常發育
    根據近期發表的一篇新論文, 農藥汙染可能是引發大黃蜂幼蟲大腦異常發育的原因。 研究人員使用微CT技術掃描了92隻工蜂的大腦,發現與學習有關的昆蟲大腦區域未正確生長,這可能破壞了蜜蜂成年後為該蜂群服務的能力。
  • 小腦- 專區 - 生物谷
    小腦   一、小腦的位置和外形 cerebellum   1、位置:位於顱後窩   2、外形:中部狹窄稱小腦蚓 vermis,兩側膨大部稱小腦半球,小腦下面靠小腦蚓兩側小腦半球突起稱小腦扁桃體tonsil of cerebellum。
  • 新研究揭示大腦畸形的基因源頭,儘早治療成為可能
    Chiari畸形又稱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是後腦的先天性畸形。但其中大約十分之一的病例會出現頭痛、頸部疼痛、聽力、視力和平衡障礙或其他神經症狀。 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疾病可能在家族中遺傳,但科學家對導致這種情況的基因改變知之甚少。 在新的研究中,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得出結論,I型畸形可能由與大腦發育有關的兩個基因的變異引起。
  • 小腦的解剖與功能
    一、小腦的位置小腦位於顱後窩,上面較平坦,借小腦幕與枕葉相隔。下面中間部凹陷,容納延髓,其與腦幹菱形窩之間為第4腦室。
  • 小腦的解剖(cerebelum anatomy)
    課程聽譯:小腦的解剖小腦(cerebellum)是伴隨著動物軀體運動的進化而發展起來的腦部。它是一個調節中樞,而不是直接指揮肌肉的運動中樞。雖然有各種感覺信息投射入小腦,但它們主要是反映身體各部的位置、運動狀態等,供小腦分析、綜合,而並不在小腦內產生意識性活動。小腦的傳入聯繫主要來自於前庭、脊髓及大腦皮質的影響,分別代表小腦進化的三個階段。
  • 給機器人裝上「大腦」和「小腦」!可顯著提升多任務處理能力
    當前,大多數可移動機器人的功能都還處於很初級的階段,對它們而言,要想足夠智能地完成某些工作依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如何為機器人設計一種類似「人腦」的大腦結構,來提升其智能化程度,一直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實際上,「類人機器人」的想法早在 40 年前就已經提出——模仿人腦的運轉分工,即使用互補的兩個腦結構,大腦(或前腦 cerebrum)負責視覺、聽覺和思維等更高層次的認知功能,而小腦(cerebellum)則負責整合感官數據並控制運動、平衡和身體姿勢。
  • 浙江男子頭暈誤認頸椎病 原是小腦「掉」下來
    一直到最近,終於真相大白,原來,他的小腦掉下來了,壓迫了頸椎上的神經。一咳嗽就頭暈打個噴嚏全身像觸電老王是蘭溪人,家裡條件一般般。去年年初的一段時間,氣溫天天在0°以下,許多人都躲家裡避寒可為了養家餬口,他堅持外出幹活。
  • 男子CT顯示:左腦是空的!靠半個大腦存活了60年
    男子CT顯示:左腦是空的!大腦是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左右大腦的功能各有不同,人的一切都靠左右大腦來控制,腦組織有輕微病變都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更別說缺失了,最輕的後果也是不同程度的殘疾。
  • 大腦異常放電 大腦異常放電的原因
    大腦異常放電腦異常放電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而癲癇是指腦神經元異常和過度超同步化放電所造成的臨床現象。其特徵是突然和一發作過性症狀,由於異常放電的神經元在大腦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可以是運動感覺神經或自主神經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識或警覺程度的變化。
  • 60歲老人做頭部CT 左腦是空的僅靠半個大腦存活
    大腦是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左右大腦的功能各有不同,人的一切都靠左右大腦來控制,腦組織有輕微病變都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更別說缺失了,最輕的後果也是不同程度的殘疾。然而,俄羅斯一名60歲老人,近日在醫院檢查時竟然讓在場的醫生大吃一驚,他的半個腦子是空的,啥也沒有,這也意味著這個老人用半個腦子活了一生,而老人說,從出生到現在他一直活得好好的。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2日報導,這位老人已婚,生有兩個孩子,在蘇聯時期是一名軍人,後來退伍回家,擁有大學學歷,是一名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