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分享聽譯課程:小腦解剖,歡迎觀看、分享!
課程聽譯:小腦的解剖
小腦(cerebellum)是伴隨著動物軀體運動的進化而發展起來的腦部。它是一個調節中樞,而不是直接指揮肌肉的運動中樞。雖然有各種感覺信息投射入小腦,但它們主要是反映身體各部的位置、運動狀態等,供小腦分析、綜合,而並不在小腦內產生意識性活動。小腦的傳入聯繫主要來自於前庭、脊髓及大腦皮質的影響,分別代表小腦進化的三個階段。
① 小腦蚓包括蚓(uvula of vermis)、蚓錐體(pyramid of vermis)、蚓結節(tuber of vermis)、小結(nobule)
② 小腦半球(cerebellar emisphere):有許多小葉:folia、前葉、後葉,
③ 小腦扁桃體(tonsil of cerebellum)
④ 小腦蚓(cerebellar vermis): 包括蚓垂(uvula of vermis)、蚓錐體(pyramid of vermis)、蚓結節(tuber of vermis)、小結(nobule)
根據小腦的發生、功能和纖維聯繫,分為三葉:
① 絨球小結葉(flocculonodular lobe)
半球上的絨球+小腦蚓前端的小結,又稱古小腦、前庭小腦;
其纖維主要與腦幹前庭核和前庭神經相聯繫。
② 前葉
原裂以前的部分+小腦蚓的蚓垂和蚓錐體,又稱舊小腦、脊髓小腦;
主要接受來自脊髓的信息。
③ 後葉
原裂以後的部分,又稱新小腦、大腦小腦、腦橋小腦;
大腦皮質通過皮質腦橋束、腦橋核、腦橋小腦纖維與新小腦相連繫
小腦下腳:與延髓相連,又稱繩狀體;
小腦中腳:與腦橋相連,又稱腦橋臂(brachium pontis)
小腦上腳:與中腦相連,又稱結合臂(brachium conjunctivum)
① 頂核
位於第四腦室頂壁內,靠近正中面;
接受蚓部皮質的纖維(古小腦皮質纖維);
發出纖維經小腦下腳至前庭神經核及延髓網狀結構。
② 球狀核
位於頂核外側;
接受舊小腦皮質來的纖維;
發出纖維加入小腦上腳。
③ 栓狀核
位於齒狀核門,大型多極細胞;
接受舊小腦皮質的纖維;
發出纖維加入小腦上腳。
④ 齒狀核
位於髓體中部,皺褶袋狀,大型多極細胞;
接受新小腦纖維;
發出纖維經小腦上腳,在中腦交叉後到對側紅核以及背側丘腦的腹中間核和腹前核。
小腦是重要的運動調節中樞,其功能主要是維持身體平衡,調節肌張力,協調隨意運動和管理編程運動。
腦小血管病影像標誌
輕鬆看懂腦血管造影
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識別與評估
精美的腦血管圖譜,愛不釋手!(標註版)
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治療抗血小板策略中國專家共識
一文讀懂 | 了解這7種檢查方法,解決腦血管疾病小菜一碟!
看完記得分享哦
服務醫生,期待支持!《HAOYISHENG》為旗下超 100萬讀者誠邀廣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讓更多醫生受益,歡迎廣大醫師投稿:980151516@qq.com,另如有版權爭議或頻道建議與需要均可在頻道後臺留言或直接加小編QQ(980151516)或者微信溝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