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首張人小腦圖譜揭示:小腦真的不「小」,而且還很強大

2021-01-13 中國生物技術網

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都有大腦和小腦,但我們好像總在談論大腦,而遺忘了後腦勺的小腦。其實,小腦真的不簡單,它甚至在拉丁語中被稱為「小大腦」。「小大腦」位於靠近腦幹的位置,在後腦皮層的下面。

然而,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一項新研究,來自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DSU)的研究團隊,對小腦的「小」這一術語提出了質疑。該研究團隊用證據表明:小腦真的不「小」。

其實,小腦一直在扮演著多功能的角色,它對我們的五種感官以及疼痛、運動、思維和情感都做出了貢獻。

小腦本質上有如一張平坦的縐布,被成百上千次褶皺後形成一個團,以使它能「蜷縮」在大約八分之一大腦皮層的緊湊體積中。因此,比起大腦皮層的表面積,小腦的表面積被認為要小得多。

真的是這樣嗎?科學結論向來不能想當然。

為了計算小腦的表面積,該研究團隊通過使用一臺超高場9.4-T的磁共振掃描儀掃描了一個女性的小腦標本,並使用定製軟體處理生成的圖像。

SDSU的一位神經成像專家發現,緊密堆積的褶皺實際上包含的表面積是大腦皮層表面積的80%。相比之下,獼猴的小腦皮層約為大腦的30%。

圖片來源:PNAS

研究通訊作者、SDSU核磁共振成像中心主任、心理學教授和認知神經科學家Martin Sereno領導的團隊發現小腦比以前所了解的要大得多,這使未來的研究有了新的方向。

Sereno說:「小腦的表面積其實很大,這說明了人類行為和認知能力的獨特演化。它延展開後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摺疊形式非常複雜。」

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Sereno與來自英國、荷蘭和加拿大的影像學和小腦專家合作,使用了他最初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與同事開發的定製開源FreeSurfer軟體來計算重建小腦的褶皺表面。該軟體還可以展開和平鋪小腦皮層,以便將其可視化到單葉水平(如下圖)。

圖片來源:PNAS

Sereno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來窺探小腦中的情況。他發現,當小腦完全展開時,會形成一張長3英尺(0.91米)寬4英寸(0.1米)的奇怪「縐布」。

Sereno說:「此前,我們對它的樣子只有粗略的模型。現在我們有了一幅完整的小腦地圖,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小腦的表面表徵,就像地圖上的城市、州和縣一樣。」

拼圖

先前的研究發現,雖然大腦皮層和小腦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有一個關鍵的區別。在大腦皮層中,代表身體不同部位的功能區域大致像它們在實際體內那樣排列。但在小腦中,它們的位置更加隨機化。

Sereno解釋道:「你會在肩膀或臉旁看到一小塊嘴唇,就像是亂七八糟的拼圖。因此,我們要將小腦的這些吸收和協調來自不同身體部位的信息重新排列拼合。」

Sereno說,令人感興趣的是,在小腦的認知部分可能存在類似的「解剖結構」,可以幫助支持高度複雜的認知功能,如語言或抽象推理。當你想寫一篇科學論文或解釋一個概念而需要用到認知能力時,你必須從許多不同的來源獲取信息。小腦就是這樣組織的。

到目前為止,小腦被認為主要參與諸如運動一類的基本功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延展性及其從皮層中參與認知輸入的新信息表明,它也可以處理像數學方程這樣的高級概念。

Sereno說:「現在,我們有了第一張人類小腦的高解析度圖,這將讓這一研究領域有了更多可能性。」

Sereno說:「這個『小大腦』是萬能的,因此,繪製小腦圖譜將是下一個十年有趣的新領域。」

論文連結: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7/27/2002896117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首張人類小腦圖譜;揭示「嘴饞」的中樞調控機制
    1,首張人類小腦圖譜揭示:小腦真的不「小」,而且還很強大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一項新研究,來自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DSU)的研究團隊,對小腦的「小」這一術語提出了質疑。該研究團隊用證據表明:小腦真的不「小」。小腦本質上有如一張平坦的縐布,被成百上千次褶皺後形成一個團,以使它能「蜷縮」在大約八分之一大腦皮層的緊湊體積中。
  • 小腦的解剖(cerebelum anatomy)
    雖然有各種感覺信息投射入小腦,但它們主要是反映身體各部的位置、運動狀態等,供小腦分析、綜合,而並不在小腦內產生意識性活動。小腦的傳入聯繫主要來自於前庭、脊髓及大腦皮質的影響,分別代表小腦進化的三個階段。
  • 中大研多肽抑制劑治小腦萎縮症
    「P3多肽抑制劑」  大公網2月24日訊(記者張琪)小腦萎縮症是至今仍未有藥物可治癒的神經系統疾病。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科研團隊,成功研發首個由胺基酸肽合成的「P3多肽抑制劑」,有效抑制神經細胞退化,延遲六種類型的小腦萎縮症及亨廷頓症等罕見疾病的發病年齡。該抑制劑由蛋白質中13個胺基酸肽合成,較其他抑制劑毒性小,有望成為正式藥物。  小腦萎縮症屬於一種小腦細胞逐漸死亡的遺傳病,一般於20至40多歲發病,患者會逐漸步履不穩、說話不清、吞咽困難等,最終完全失去身體協調能力。
  • 小腦萎縮的症狀 小腦萎縮患者吃什麼好
    小腦是我們身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小腦萎縮的症狀有哪些呢?患上小腦萎縮的人還有辦法康復嗎?那麼小腦萎縮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在日常的生活中,怎樣預防腦萎縮?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小腦萎縮的症狀1.共濟失調共濟失調是小腦萎縮的首要臨床表現。患者不能獨自站立,會出現搖晃、站不穩的現象。
  • 小腦的解剖與功能
    一、小腦的位置小腦位於顱後窩,上面較平坦,借小腦幕與枕葉相隔。下面中間部凹陷,容納延髓,其與腦幹菱形窩之間為第4腦室。
  • Science:新研究揭示小鼠小腦與人類存在很大不同
    2019年10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針對大腦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義大利、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發現小鼠小腦可能並不是人類小腦的良好模型。他們描述了他們的涉及人類、小鼠和獼猴小腦發育的比較研究。圖片來自CC0 Public Domain。先前的研究已表明小鼠小腦和人類小腦足夠相似,因此針對小鼠小腦開展的實驗可用於了解有關人類小腦如何發揮功能的更多信息。人類的小腦是大腦的一部分,負責處理感官信息和對這種信息作出的反應。
  • 尼安德特人滅絕竟然是因為大腦太扁導致小腦容量不足
    周四,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另一個罪魁禍首:尼安德特人大腦本身的結構。換句話說,這篇研究報告認為,與尼安德特人相比,早期人類在認知能力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優勢。撰寫這篇報告的國際科學家團隊認為,這是大腦形態學上的一個根本差異,這使得智人能夠茁壯成長,尼安德特人走向滅絕。
  • 小腦斧在動物園是指什麼動物 小腦斧是什麼意思介紹
    相信大家都知道小老虎是什麼意思吧!幾天小編帶給大家確實小腦斧,哈哈哈哈,大家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的講解吧!  小腦斧是什麼意思  小腦斧就是嗲版的小老虎!  女子失戀點外賣,備註求外賣小哥畫小老虎據網友@外賣小哥金城武:女子點外賣並備註要求畫「小腦斧」,外賣小哥稱,雖然要求很奇怪,但當然要滿足,在能看到的地方都畫上了小腦斧,希望能開心一些些。  會畫小腦斧的外賣小哥,你給幾分?  網友:能畫清明上河圖麼!  以上就是小編關於小腦斧的相關內容!
  • 小腦- 專區 - 生物谷
    小腦   一、小腦的位置和外形 cerebellum   1、位置:位於顱後窩   2、外形:中部狹窄稱小腦蚓 vermis,兩側膨大部稱小腦半球,小腦下面靠小腦蚓兩側小腦半球突起稱小腦扁桃體tonsil of cerebellum。
  • 小腦共濟失調都有哪些表現
    小腦萎縮是現代生活中一種嚴重的疾病,其危害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健康,如何才能夠很好的預防小腦萎縮是人們當務之急需要掌握的,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控制病情,緩解症狀。 小腦萎縮的症狀有: 一、小腦萎縮患者靜止站立時,身體會前後搖晃,端水時容易濺出。
  • 植物人不等於腦死,認識小腦與腦幹
    所以小腦雖然並不負責「開始」一個動作,但能夠幫忙統整各區塊的肌肉動作,讓我們能動作協調。當我們開始新的一樣動作訓練,像小朋友學騎自行車,小學生練打籃球,中年時開始練健身,在這些動作學習的過程中,小腦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能讓我們學會微調,控制姿勢、維持平衡,並讓這些自主動作逐步變得協調。
  • 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
    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可能與產傷有關。小腦扁桃體疝入枕大孔內而引起延髓、上頸髓受壓,顱內壓增高所表現的一組症候群。 臨床表現: (1)脊髓中央管損害:感覺分離、雙上肢肌肉萎縮; (2)神經根刺激症狀:頸、肩、背部疼痛; (3)後組腦神經及小腦症狀:球麻痺,共濟失調和步態不穩以及眼球震顫; (4)錐體束損害症狀:肌張力高、健反射亢進,病理反射
  • 小腦發育不良的表現都有哪些
    核心提示:小腦發育不良的表現都有哪些,小腦發育不良這種疾病是小兒的常見病,患兒一旦患有了此病在剛出生的時候就會有哺乳困難的症狀出現,而且患兒的表情以及身體發育都會出現異常,這種疾病一旦發生患兒就應該及時的進行治療,否則等到疾病加重之後對患者的身體危害是很大的。
  • 小腦發育不良都有哪些症狀
    核心提示:小腦發育不良會影響患者的智力發育,也會影響視覺聽覺障礙,對聲音沒有辨別能力,對外界的感知力弱,行走的時候也會有障礙,比如向一側倒,或者行動遲緩發育遲緩等等都是常見的症狀。
  • 大腦、小腦有區別,不要盲目給孩子「開發右腦」
    李鴻政 Dr家庭醫學中樞神經系統包括了腦和脊髓,而腦則分為大腦、間腦、腦幹和小腦等部分。大腦和小腦都是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的一員,不同神經結構受損,所影響的人體功能和症狀都不一樣。 大腦和小腦的區別很大,除了題目上說的一大一小之外還有很多不同之處,我們來一一分析。
  • 什麼是交叉性小腦神經機能聯繫不能?
    Al-Jafen等曾報導1例3歲幼兒在出現右側大腦半球非痙攣性癲癇持續狀態後出現的左側小腦神經機能聯繫不能。CCD的發生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多數研究者認為與皮質-腦橋-小腦通路(cortico-ponto-cerebellar pathway)功能損傷有關,小腦通過皮質-腦橋-小腦通路接收對側大腦半球的神經傳入。
  • 小腦共濟失調患者的無奈,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據統計,小腦共濟失調的發病率約為5/10萬,每年新發病人數約為10.5/100萬,發病率雖然不高,但是我國人口基數大,每年也約有5萬的新發病例,給人們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小腦共濟失調的主要特徵是走路不穩、動作不靈、握物無力、言語不清,有的患者會頭暈、頭重、頭脹、頭痛,伴有復視或視物模糊,吞咽發嗆,書寫顫抖,大小便障礙等。
  • 研究發現m6A修飾在小腦發育中的新功能
    解剖和病理切片檢測發現由Mettl3敲除引起的m6A甲基化修飾的缺失嚴重影響大腦皮層和小腦的發育,導致大腦皮層變薄和小腦萎縮。進一步研究發現,m6A甲基化修飾的缺失引起小腦內顆粒神經元分化和成熟過程中基因表達調控紊亂,最終導致顆粒神經元大量凋亡。該研究揭示了METTL3介導的m6A修飾調控在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中的重要作用。
  • 男子僅半個小腦卻無異常人 打籃球一投一個準 專家稱可能大腦接管...
    三峽晚報訊 小腦主管人的平衡、運動、語言,但記者昨日從宜昌市一醫院獲悉,家住城區的53歲胡先生僅半個小腦,卻如常人一樣,而且打桌球、羽毛球、籃球都很拿手。突發腦梗發現僅半個小腦胡先生患高血壓10多年,一直在服藥控制。
  • 「智慧小腦」助力垃圾分類
    從2019年美麗鄉村創建工作開始,群圍村為了提高村莊管理水平,打造了群圍村基層治理「智慧小腦」:群圍村基層治理「智慧小腦」把全村684戶農戶的房屋精確定位,2345名村民的人口信息與房屋相關聯,村內的183個監控詳細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