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交叉性小腦神經機能聯繫不能?

2021-01-14 澎湃新聞
什麼是交叉性小腦神經機能聯繫不能?

2020-09-14 15: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趙桂憲 趙桂憲大夫 

前言:關注交叉性小腦神經機能聯繫不能(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很久了,最近遇到一例Rasmussen腦炎患者,行SPECT後有提示交叉性小腦失聯,記得以前也有過血管炎患者檢查提示CCD,幾個月前我山腦膠質瘤MDT一帶一路的活動中和外省一家醫院腦膠質瘤MDT連線進行病例討論時也提到過CCD,說明CCD只要關注,是可以經常見到的。今天特別總結學習,同時分享給大家:

先看幾張圖,有個直觀的印象:

交叉性小腦神經機能聯繫不能(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是指一側大腦半球病變時,對側小腦半球出現的血流量減少、葡萄糖氧化代謝水平下降,甚至交叉性小腦萎縮(crossed cerebellar atrophy,CCA)。

神經機能聯繫不能(diaschisis)最早由Monakow在1914年提出,是指與腦部原發病變存在纖維聯繫的遠隔部位出現一過性功能障礙的現象。1981年,Baron等應用PET在幕上腦梗死患者中發現梗死灶對側小腦半球血流量減少及代謝率下降,首次證實了CCD的存在。

Sommer等應用CT灌注成像對156例急性大腦中動脈閉塞患者進行研究發現35.3%大腦中動脈閉塞患者出現了CCD。並提出CCD的發生與梗死部位的關係更加密切,額葉、丘腦梗死患者更容易出現CCD,及時恢復缺血腦組織血流灌注能加快CCD的逆轉。

大量研究發現,多種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均可出現CCD現象,研究報導最多的為腦梗塞,大腦中動脈供血區梗死後的CCD出現頻率最高,也最為嚴重。CCD現象被報導在Sturge-Weber症候群 (SWS)、煙霧病血管重建術後、成人腦梗死、癲癇、偏頭痛、腦炎,腦腫瘤等幕上病變均被報導可引起CCD。CCD現象在兒童疾病中較為少見。Al-Jafen等曾報導1例3歲幼兒在出現右側大腦半球非痙攣性癲癇持續狀態後出現的左側小腦神經機能聯繫不能。

CCD的發生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多數研究者認為與皮質-腦橋-小腦通路(cortico-ponto-cerebellar pathway)功能損傷有關,小腦通過皮質-腦橋-小腦通路接收對側大腦半球的神經傳入。不同病因導致CCD的機制可能存在差異,在腦梗死患者,皮質-腦橋-小腦通路受損後對側小腦皮質浦肯野細胞及小腦深部核團穀氨酸能神經元功能活性下降,並最終引起血管收縮血流量下降;在癲癇患者,興奮性神經遞質的神經毒性作用可能也參與了CCD的發生。也有研究者認為,CCD與皮質-丘腦-小腦、齒狀核-紅核-丘腦等通路有關。

CCD的病理生理學特徵即為皮質-腦橋-小腦通路的退化變性,最終導致小腦顆粒細胞變性,從而產生永久性的神經通路的形態學改變和功能代謝的缺失。

部分CCD患者可以出現CCA,提示小腦出現不可逆性損害。Tien和Ashdown研究了26例CCD患者,發現其中8例患者(30%)出現CCA,並發現患者年齡小、Rasmussen腦炎、慢性癲癇發作等因素可能與CCA的發生有關。在腦梗死、癲癇等疾病亞急性期,仍有小腦半球血流量減少或DWI序列高信號者提示不可逆性神經元損傷,對遠期預後有不良影響。

特別要提到的是腦腫瘤和腦外傷與CCD的關係及特點:

1、腦外傷與CCD CCD現象在腦外傷患者中亦可出現,可見於單發或多個病灶的患者,但腦外傷彌散性軸索損傷患者未見CCD現象。考慮與彌散性軸索損傷的腦外傷患者中,彌散性病灶抵消了所致的小腦代謝的變化,即在這種對交叉性小腦代謝減退現象的「中和作用」。

2、腦腫瘤與CCD 腦腫瘤也可並發CCD,其中額葉腫瘤最為常見,在相同的區域,惡性腫瘤的小腦葡萄糖代謝率要高於低分化腫瘤,而最高者為原發額葉並累及頂葉向中線延伸的惡性腫瘤,原因為皮質腦橋小腦通路中所有額葉前部、前運動區及運動皮層的神經束均在此遭到破壞。除了腫瘤的發生部位,CCD現象的發生與腫瘤的大小有關,與腫瘤代謝異常程度影響不大。在對一組腦腫瘤術後患者的研究中發現,CCD現象可能與腫瘤本身以及手術誘發的腦損傷有關。腫瘤患者出現CCD現象可能因腫瘤細胞的增殖擴增,水腫形成,浸潤,腫瘤侵襲範圍擴大而隨時間持續存在。因此CCD現象亦可作為評價腫瘤浸潤、增殖的間接指標,與腫瘤代謝指標的變化相關性不大。

CCD的影像學檢查較為常用的為SPECT和PET,彌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maging,DTI)也可用於CCD的判斷。

參考資料:略

堅持科普,就是希望醫生和患者少走彎路,疾病得到儘早診治!

趙桂憲,臨床醫學博士,2000年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院。2008年博士畢業於福建醫科大學,2008年至今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工作,長期工作於臨床一線,擅長「中樞神經系統多發病變的診斷和鑑別診斷」,專長多發性硬化、視神經脊髓炎、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病變的等中樞神經系統免疫性疾病,同時進行多發性硬化(MS)的臨床及科學研究,對周圍神經病和神經遺傳變性病也有一些自己的體會。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小腦- 專區 - 生物谷
    小腦   一、小腦的位置和外形 cerebellum   1、位置:位於顱後窩   2、外形:中部狹窄稱小腦蚓 vermis,兩側膨大部稱小腦半球,小腦下面靠小腦蚓兩側小腦半球突起稱小腦扁桃體tonsil of cerebellum。
  • 「吟詩樣言語」——典型小腦萎縮語言障礙_滋腎榮腦湯
    小腦與語言功能密切相關 人類的言語活動是大腦皮質各個部位共同活動的結果,但皮質的不同部位又有相對的機能分工,包括:運動性語言中樞(說話中樞
  • 多系統萎縮發病原因不明,會引起帕金森症候群、小腦共濟失調
    導語:多系統萎縮(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種在成人中發生的散在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帕金森症候群、小腦共濟失調、錐體束症候群等。因為系統在發病時的累積次序不同,其臨床表現也不同。
  • 小腦的解剖(cerebelum anatomy)
    雖然有各種感覺信息投射入小腦,但它們主要是反映身體各部的位置、運動狀態等,供小腦分析、綜合,而並不在小腦內產生意識性活動。小腦的傳入聯繫主要來自於前庭、脊髓及大腦皮質的影響,分別代表小腦進化的三個階段。
  • ...學筆記版本七(精編版)——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小腦、間腦
    (4)視覺性語言中樞:角回,損傷後視覺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符號的意義。 (5)聽覺型語言中樞:顳上回後部,損傷後聽覺正常,但聽不懂他人講話,也不能理解自己的話。 (二)問答題 1.寫出下丘腦的位置、界線、主要核團和傳導束。
  • 2020心理學考研:普通心理學之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
    脊椎動物是管狀神經系統且其神經組織是空心的。管狀神經系統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腦泡(前腦、間腦、中腦、延腦、小腦)。爬行動物出現了大腦皮層。  (4)高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哺乳動物-(嚙齒類、食肉類、靈長類)。哺乳動物的神經系統更加完善,大腦半球開始出現溝回,腦的各部位的機能也日趨分化。大腦皮層是整個神經系統的最高部位。
  • 心理學考研:普通心理學之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
    脊椎動物是管狀神經系統且其神經組織是空心的。管狀神經系統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腦泡(前腦、間腦、中腦、延腦、小腦)。爬行動物出現了大腦皮層。   (4)高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哺乳動物-(嚙齒類、食肉類、靈長類)。哺乳動物的神經系統更加完善,大腦半球開始出現溝回,腦的各部位的機能也日趨分化。大腦皮層是整個神經系統的最高部位。
  • 小腦發育不良都有哪些症狀
    核心提示:小腦發育不良會影響患者的智力發育,也會影響視覺聽覺障礙,對聲音沒有辨別能力,對外界的感知力弱,行走的時候也會有障礙,比如向一側倒,或者行動遲緩發育遲緩等等都是常見的症狀。
  • 小腦萎縮的症狀 小腦萎縮患者吃什麼好
    小腦是我們身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小腦萎縮的症狀有哪些呢?患上小腦萎縮的人還有辦法康復嗎?那麼小腦萎縮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在日常的生活中,怎樣預防腦萎縮?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小腦萎縮的症狀1.共濟失調共濟失調是小腦萎縮的首要臨床表現。患者不能獨自站立,會出現搖晃、站不穩的現象。
  • 小腦斧在動物園是指什麼動物 小腦斧是什麼意思介紹
    相信大家都知道小老虎是什麼意思吧!幾天小編帶給大家確實小腦斧,哈哈哈哈,大家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的講解吧!  小腦斧是什麼意思  小腦斧就是嗲版的小老虎!  以上就是小編關於小腦斧的相關內容!
  • 上虞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高難度小腦腫瘤切除術
    近日,上虞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團隊凌曉東
  • 醫學基礎知識:解剖學之神經考點分析
    由於椎管長於脊髓,故脊神經根據各自相應椎間孔自上而下愈來愈遠,腰、骶、尾部的神經根在椎管內近乎垂直下行,在脊髓圓錐的下方,連同終絲形成馬尾。脊髓全長有兩個梭形膨大。頸膨大,自頸髓第4節至胸髓第1節;腰骶膨大,自腰髓第2節至骶髓第3節。2.脊髓的內部結構脊髓由灰質和白質構成。橫切面上,中央部有中央管。
  • 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
    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可能與產傷有關。小腦扁桃體疝入枕大孔內而引起延髓、上頸髓受壓,顱內壓增高所表現的一組症候群。 臨床表現: (1)脊髓中央管損害:感覺分離、雙上肢肌肉萎縮; (2)神經根刺激症狀:頸、肩、背部疼痛; (3)後組腦神經及小腦症狀:球麻痺,共濟失調和步態不穩以及眼球震顫; (4)錐體束損害症狀:肌張力高、健反射亢進,病理反射
  • CMAC神經網絡應用實例介紹
    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4930.htm  CMAC神經網絡具有小腦的機能,因而,被廣泛應用於機器人的運動控制。
  • 大腦、小腦有區別,不要盲目給孩子「開發右腦」
    李鴻政 Dr家庭醫學中樞神經系統包括了腦和脊髓,而腦則分為大腦、間腦、腦幹和小腦等部分。大腦和小腦都是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的一員,不同神經結構受損,所影響的人體功能和症狀都不一樣。 大腦和小腦的區別很大,除了題目上說的一大一小之外還有很多不同之處,我們來一一分析。
  • PNAS首張人小腦圖譜揭示:小腦真的不「小」,而且還很強大
    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都有大腦和小腦,但我們好像總在談論大腦,而遺忘了後腦勺的小腦。其實,小腦真的不簡單,它甚至在拉丁語中被稱為「小大腦」。「小大腦」位於靠近腦幹的位置,在後腦皮層的下面。然而,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一項新研究,來自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DSU)的研究團隊,對小腦的「小」這一術語提出了質疑。該研究團隊用證據表明:小腦真的不「小」。其實,小腦一直在扮演著多功能的角色,它對我們的五種感官以及疼痛、運動、思維和情感都做出了貢獻。
  • 第二節 神經心理學的發展歷史
    西方一些學者如希波克拉底、阿里斯多德和蓋倫(Galen)都把人的心理機能與大腦的某一部位(腦的小室,後來形成了腦室學說)聯繫起來。他的學說雖然在生理學上主觀性推測很多,但是他的貢獻是將腦作為心靈的器官,把具有不同生理或心理生理機能的官能器官定位於皮層,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衝破了非實體的笛卡爾的靈魂概念,走向較物質的神經機能概念,促使後來的研究者更細緻的觀察和更精細的神經解剖來代替過去對心理與腦關係的推測和猜想。但另一方面,加爾的學說成為後來在歐美社會上廣泛流行的「顱相學(phrenology)」或「骨相學」的理論支柱。
  • 機能外套是什麼意思 機能外套是什麼面料
    機能外套是什麼意思 機能外套是什麼面料 2020-02-20 13:57:44 來源:全球紡織網 機能外套是什麼意思?機能外套一般是什麼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