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婚宴突發心肌梗死,喜劇差點變悲劇。20針強心針3000次按壓,使63歲的陳鵬摶師傅有驚無險奇蹟般的撿回了一條命。昨天,已能下床走路的陳師傅連連感嘆自己很幸運。像他這樣的心臟「電風暴」病情,從醫30多年的心內科專家表示只碰到過3次類似情況。
突發
男子參加婚禮突然心肌梗死
9月29日中午,家住武昌錦繡江南的陳師傅和老伴喻女士趕到漢口百步亭參加外甥女的婚禮,席間看到妹妹嫁女兒流淚的情景有點激動,手心開始出汗,接著全身大汗淋漓並感到胸悶胸痛。
一旁的老伴發現其臉色蒼白不對勁,趕緊給百步亭社區的醫生打電話,醫生趕來後發現可能是心肌梗死,迅速讓其口服下15粒速效救心丸,並打120求救。
8分鐘後,120救護人員趕到,立即將其送往附近的解放軍161醫院急救。剛進醫院時陳師傅神志尚還清醒,誰料剛到電梯口,他突然對老伴說自己想吐,隨即兩眼往上翻昏死過去,老伴急忙大聲呼救。一位20多歲的急診科醫生迅速跑到陳師傅身邊,為其做心臟按壓,並一直護送到三樓心內科搶救室。
一救
十多名醫護3000次心臟按壓
陳師傅被緊急推進心內科急救室,心內科王志權主任指揮搶救。「當時檢查的結果為室顫,我們馬上給病人做電擊除顫,」王志權主任說。
然而意外情況出現了:一般病人做個一兩次心跳就可恢復,但陳師傅每次除顫後,心跳恢復不到10秒,馬上「嘀——」心電監護又會顯示了一條直線。」
「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電風暴』,發生率僅為1%,死亡率很高,具有處理棘手和預後惡劣的特點。」王主任說,他從醫30多年只碰到過3次類似情況。
醫護人員並沒有放棄搶救,先後共進行了20多次電擊;在除顫的同時,在場的十幾個醫生護士輪番上陣,一刻不停地為陳師傅做心臟按壓共約3000次,大家連衣服都溼透了;期間還打了20針「強心針」,運用了腎上腺素、多巴胺等七、八種「強心」藥物。
經過持續半個小時的搶救,那條「直線」終於穩定的變成了一條曲線。 王志權昨天告訴記者:「當時病人抽搐,心外按壓很久還沒好轉,感覺希望並不大。可每次心外按壓和電除顫後,病人總有好轉的跡象,只是一直反覆。大家一直在想,再堅持一會兒,可能會有奇蹟出現,就這樣,直到30多分鐘後,奇蹟出現了。」
再救
打20針「強心針」搶回一命
隨後醫生對陳師傅進行造影、介入等檢查,發現其右冠狀動脈近端完全堵塞,整個心臟一半失去了供血,專家趕緊實施介入支架手術,支架成功放入後,供血立即被打通,從進入搶救室到完成手術打通血管,歷時不到1小時。
據了解,在搶救過程中,採用的「強心針」等急救措施及藥物,對陳師傅肝、肺、消化道等器官產生一定的副作用,但經過精心救治,陳師傅目前意識清楚,交談正常,已能夠在短時間內下床走路。
對此,王主任解釋,腎上腺素是俗稱的「強心針」,但在急救學上,有很多藥物都有強心作用,它們能增強心臟的收縮力,或能增加心臟跳動的速度,從而使病人腦部有更多氧氣供應。這些藥物雖然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在搶救過程中是必須的,只要在合適的時機使用強心劑對患者的治療搶救方面的積極作用肯定很大。
奇蹟
逃出鬼門關的陳師傅連稱幸運
昨天下午,陳師傅在心內科病房連稱自己幸運,「要不是老伴及時叫來救護車,要不是急診科醫生及時做心臟按壓,要不是心內科醫護人員的堅持再堅持,自己恐怕這回就過去了。」
陳師傅平時身體還算硬朗,除了高血壓外沒有其他疾病,每次心電圖檢查也都是正常的,沒想到這回發病如此兇險。
王志權主任說,發生心臟「電風暴」極為危險,陳師傅如果再晚來幾分鐘就死定了。專家提醒,最近天氣變化比較大,僅十一長假,就有10個心肌梗死的病人入院。王主任說,心梗病人在出現發病徵兆或跡象時,家屬一定要讓患者平躺休息,並第一時間打120,請專業救護人員趕到現場並將患者護送到最近的醫院,以免路途中發生意外,並應迅速服用心臟急救藥物。倘若送醫途中發生意外,旁人要對其採取一定的心臟按壓急救措施,這樣可以有效爭取搶救時間。 記者伍偉 通訊員張晨
換季+長假 心梗風險大增
管住嘴 少喝酒 不久坐
據羊城晚報報導 不久前的9月29日是「世界心臟病日」,主題為「娛樂健康,年輕心臟」。心內科的專家提醒,由夏到秋,隨著季節的轉換,氣溫、溼度等都在變化,正是心梗的高發期,中老年人以及高危人群應提高警惕。
季節交替是心梗高發期
「目前正處於季節交替時節,正是心梗的高發期」,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於匯民解釋,季節轉換時易誘發心梗,這是因為人體的心血管功能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而換季往往就意味著溫度的升高或降低。此外,溫度的變化也會引發氣壓、溼度等的變化。這種環境的變化會讓人體各方面的機能難以馬上適應,睡眠不安穩,使機體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導致血管痙攣、血壓波動、心臟負荷加重而誘發心梗。
另外,國慶長假使很多人的生活作息都被打亂,如熬夜上網或打麻將,天天聚會大吃大喝,這些都會增加心臟的負擔,也會增加心梗的風險。
過節期間避免過度興奮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靳立軍介紹,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除了血脂異常、高血壓和糖尿病以外,還有生活方式危險因素,包括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吸菸和肥胖。冠心病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暴飲暴食,飲食掌握低鹽低脂的原則,多吃瓜菜蔬果和粗糧。和吃豬羊牛等紅肉相比,吃魚、雞等白肉更有益健康。
控制飲食並不意味著冠心病人就不能吃美食,只要飲食節制,絕大多數美食都可以吃,但儘量少吃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如雞蛋黃、羊腦、豬腦、豬肝、豬腎、魚子、蟹黃等。高膽固醇會讓冠心病人本來就狹窄的血管變得更窄,進而發生阻塞。此外,要避免飲酒,以免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對於有飲酒習慣的人,可以控制酒量,每天喝一小杯紅酒即可。冠心病患者還要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久坐容易增加心臟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