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不歡迎的外國人是誰?此人名叫亨利·威廉·布萊爾,曾...

2020-12-06 上遊新聞

此人名叫亨利·威廉·布萊爾,美國人。1891年,他被美國總統任命為駐華公使,但未及赴任,就被大清總理衙門視作「不受歡迎的人」拒絕入境,終身未能踏上中國的土地。

清朝不歡迎此人,並不是因為外交禮儀不合或其他稀奇古怪的理由,而絕對是有理有據,義正辭嚴。

19世紀中後期,華人勞工大量湧入美國西海岸,從事淘金、築路等行業,引來白人勞工團體的敵視。由於種族歧視和對廉價華人勞工的拒斥,1882年,在加州白人勞工團體的大力推動下,美國國會通過了《排華法案》,並在此後出臺了一系列限制華人移民的歧視性法案。

美國國會1882年通過的《排華法案》第一頁

時任參議員的布萊爾,作為美國參議院教育與勞工委員會的主席,站在支持白人勞工的立場上。而他也為推動國會通過一系列排華法案,起到了重要作用。1888年9月13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就是否通過禁止離美華工再次入境的「斯科特法案」展開辯論。根據清國駐美使館的譯文記錄,當天布萊爾就該法案發表了下列言論:

布萊爾號召驅逐金山(即舊金山)華人,防止他們向美國東部流動的歧視性言論,自然是為了迎合順應當時美國社會的排華氛圍,「斯科特法案」也在國會順利獲得通過。然而,布萊爾在排華問題上的活躍表現,很快就成了他的「政治包袱」。

1891年,卸任參議員的布萊爾被美國總統任命為駐華公使。消息一出,美國國內輿論議論紛紛。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美國報紙,翻出三年前布萊爾在國會上發言攻擊華人的歷史,提出布萊爾是否適宜這一職務的疑問。

《紐約時報》1891年2月28日文章,質疑美國總統在兩黨爭奪排華白人選票的背景下,任命布萊爾為駐華公使的用意

在輿論壓力下,1891年4月9日(光緒十七年三月初一),布萊爾兩次求見清國駐美公使崔國因,試圖先博得清國公使的好感,並順帶「澄清」事實:

崔國因《出使美日秘日記》256頁

由於崔國因剛從另一接納大量華工的美洲國家秘魯視察歸來,對布萊爾還不甚了解,面對後者出示的「(禁止華工入境)不可急而當緩」的證據,他只是用「(做對)兩國有益(的事)」這樣的場面話打發回去。而與此同時,美國任命新駐華公使的消息已經傳到總理衙門以及北洋大臣李鴻章的耳中。

李鴻章在得知消息之時,恰好收到了事先向同文館總教習、美國人丁韙良諮詢的有關美國政治問題的答覆。丁韙良陳述了布萊爾之前的排華言行,並援引國際法「不受歡迎的人」慣例,指出中國完全有權力拒絕任何不想接受的外交官。

丁韙良(1827-1916),美國傳教士。他率先將美國人惠頓的《國際法原理》譯為中文《萬國公法》,為中國外交官學習國際外交規則提供了重大幫助。

而從駐天津的美國領事那裡,李鴻章還得知,布萊爾獲任純粹是出於和美國總統的私人關係,這一任命並不被美國國內看重。

於是,李鴻章迅速致電崔國因,要求他立即向美國外交部表達中方不支持布萊爾出任駐華公使的立場,同時還第一時間向總理衙門提出正式拒絕美方任命的建議:

收到總理衙門和李鴻章來電的崔國因,隨即於4月26日(光緒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來到美國外交部進行嚴正交涉。美國外交部只好以總統出巡為理由推脫,將布萊爾去留的決定權推給了總統:

崔國因《出使美日秘日記》267頁

這一推脫,竟然過去了兩個多月。直到6月17日,美國總統才有所回復。通過中間人的轉達,總統表示了為布萊爾說情的意願,言語中還不乏軟硬兼施之意。

對美國總統的暗中威逼,中方也有應對之策。6月21日、23日,李鴻章兩次致電總理衙門,提出以廢除「苛待華工新例」(即「斯科特法案」)為籌碼,與美方討價還價。

儘管中方的要求,顯得對美國三權分立制度缺乏了解,美方也以「外事與內政無涉」為由拒絕,但中方的態度無疑是直接判了布萊爾外交官生涯的死刑。

而經過了數月無職可就的煎熬,布萊爾最終選擇主動請辭,並在10月得到批准。這位不受大清歡迎的洋人外交官引發的風波,也終於告一段落。

美國《哈潑斯雜誌》1891年10月10日漫畫,將布萊爾畫成一頭無處可去,「大而無用」的白象

參考資料:

《出使美日秘日記》,崔國因,黃山書社,1988 年。

《李鴻章全集》,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 年。

《艱難的外交:晚清中國駐美公使研究》,梁碧瑩,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上遊號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上遊號立場,文責作者自負。如有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聯繫上遊新聞。
聯繫郵箱:syh@cqcb.com

相關焦點

  • 100位影響世界的科技達人——史蒂芬·威廉·霍金
    「物理學家」、「數學家」、「宇宙學家」、他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科學家,他就是「宇宙之王」——史蒂芬·威廉·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霍金的父母為了躲避戰火從倫敦搬遷到牛津,就這時,霍金呱呱墜地,
  • 被滅絕預言籠罩的世界:史蒂芬·威廉·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 2018年的宇宙學家,太空旅行者和英雄。那些機器人從哪裡來,誰在控制它們?與此同時,我們的兩位年輕英雄在火星訓練計劃中獲勝,這項計劃具有危險和意想不到的變化。突然之間,最好的朋友們發現自己正在為紅色星球上的飢餓遊戲而戰。充滿了來自頂尖科學家的空間事實和論文,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最難以預測的驚悚片!
  • 《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威廉·霍金去世,享年76歲
    就在剛剛,英國sky news發布了一條突發新聞:史蒂芬·威廉·霍金去世,享年76歲。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是當代最著名物理學家,他的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從發行至今,被譯成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逾1000餘萬冊,作品從研究黑洞出發,主要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歸宿,雖然如此暢銷,但其實內容及其艱深,所以一直被戲稱為「讀不來的暢銷書」(Unread Bestseller)。作為中國人最熟知的科學家,霍金曾到訪中國三次。
  •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測定原子量專家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1868年1月31日-1928年4月2日,麻薩諸塞州劍橋),美國著名化學家,是美國第一個獲諾貝爾化學獎的人,他被譽為「測定原子量專家」。
  • 霍金去世留下三大預言,第一個已經實現,希望永遠不要實現後面的
    史蒂芬·威廉·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他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二十世紀便是一位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史蒂芬·威廉·霍金逝世於2018年3月14日,史蒂芬·威廉·霍金逝世引發全球各界悼念。然而霍金在生前也提出過三個預言,他的第一個預言已經實現了,目前剩下的兩個預言,人們紛紛表示千萬不要成真,所以為什麼呢?原來霍金提出的第一個預言是人類智能的普遍會威脅著人類的存在。近幾年隨著科技和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人工智慧也慢慢的展露馬角發掘了自己的優勢。人類對於人工智慧領域的開發這方面日本還是做的相當的成熟的,日本的一些科學家還利用人工智慧科技的手段賦予機器人自己的自主思維能力。
  • 這是第一次,盲人閱讀與明眼人一樣迅速—布萊爾創造的六點點字法
    當鄰居的孩子們進入小學時,布萊爾沒有進小學的機會,當時的學校不收盲生。他經常坐在家門口,聽路上行人的聲音,猜測經過的人是誰,並與他們打招呼。郝毅發現這位盲人用手一摸凸出的地方,就知道這枚錢的幣值,因此開始思索,為什麼不將這種凸出印鑄用在文字印刷,用來教育盲人識字呢?而且這個盲人心地善良、並不貪多。郝毅將這名乞丐接到家裡,支持他的生活費用,並教他念書。這位盲人當時 17 歲,名叫雷斯爾(Francois Lesueur),他成為普世第一位盲人學生。
  • 中國第一個愛滋病患者,是由美國傳播而來,那誰又是HIV第一人
    到1981年,世界上第一例愛滋病患病被發現,第一名愛滋病患病是一個名叫Gaetan Dugas加拿大人,他是一個旅遊者,他前往過非洲,並將病菌帶了出來,此後又前往了美國,在美國當中,他非常放縱自己的生活。
  • 「科學」史蒂芬·威廉·霍金和他的宇宙黑洞
    史蒂芬·威廉·霍金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英國牛津郡牛津城人,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21世紀「宇宙之王」。並多次獲得科學界及政府頒發的頂級榮譽,成為全球知名的偉大的物理學家,當霍金去世時,引發了全球各界的廣泛悼念;霍金作為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他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提出黑洞理論使量子論和熱力學在「霍金輻射」中得到完美統一,提出的無邊界設想的量子宇宙論解決了困擾科學界幾百年的「第一推動」問題,他的研究為理解黑洞和宇宙本源奠定了基礎,霍金還提出由於找不到黑洞的邊界,因此「黑洞是不存在的
  • 珍稀的「華夏樹」,中國的「植物國寶」,外國人曾欲用飛機交換
    珍稀的「華夏樹」,中國的「植物國寶」,外國人曾欲用飛機交換網羅天下趣事 縱觀世界奇聞,歡迎收看本期內容。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也是目前存在時間最長也最珍惜的動物,但是我們今天就要為大家介紹植物界的「大熊貓」。那就是現在非常珍惜的華夏樹,中國的植物國寶外國人曾想用飛機交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世界紅十字日:創始人亨利·杜南憑什麼獲得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
    「十字」作為醫院、醫藥標識的國家之一,以至於許多外國朋友都曾以為醫院是國際紅十字會的某個機構而不敢進去,甚至許多中國人自己都搞得雲裡霧裡。那麼中國的醫院為什麼要採用十字標誌呢?二者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呢?事實上,中國醫院的標識,最早是起源於西方在中國開辦的教會醫院,與國際紅十字會的聯繫並不大。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著名的大醫院,其前身都是外國人建立的教會形式的西醫院,如協和醫院、同濟醫院、北京醫院等等。
  • 布萊爾稱中國實力不久可與美國匹敵 敦促西方聯合抗衡
    環球網記者朱盈庫報導,據澳大利亞聯合新聞社7月27日報導,英國前首相託尼•布萊爾對英國天空電視臺表示,中國「不久」就將成為實力可與美國匹敵的全球大國,以此敦促西方各國聯手抗衡中國的崛起。布萊爾7月27日訪問澳大利亞時稱,中國將轉變成為可與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這一點只差得到印證。
  • 溥儀英文名叫亨利,婉容叫伊莉莎白?他一個比喻,讓溥儀剪了辮子
    溥儀的「不求上進」,也讓他的老師們很是頭疼!溥儀本來以為自己的英語老師只是一個只會嘰哩哇啦亂說一通的外國人,沒想到當他見到莊士敦後,立馬便被這位英語老師折服了,不僅能說一口流離的漢話,而且經史子集張口就來,最然溥儀感興趣的就是英語了,沒幾天便給自己起來個英文名亨利,皇后婉容叫伊莉莎白!
  • 我:笑假不笑廉
    不知道到大家對於男人沒錢戴假表怎麼看?我是不建議那些打腫臉去充當胖子的人,也容不得這種虛胖子去笑他人手錶便宜的,當你遇到看不起你戴便宜表的人,不可交往,因為這種人攀比心好強,人不僅是手錶方面,生活其他方面都是同樣的心裡的!手錶圈內很對表友都是『笑假不笑廉』的,故戴表,適合自己條件的就好!
  • 美國物理學家跑到中國來放牛幾十年,第一個獲中國綠卡的外國人
    她不是中國人,卻在中國生活了一輩子;你可以說她沒有一顆「愛國心」,可她愛的是全世界。寒春,一個美國人最痛恨的女人,她是50年代出逃到中國的美國科學家,在她取這樣一個不太尋常的中文名前,人們只知道她的美國名字瓊·辛頓。
  • 世界公認幾大天才,中國還佔一位,看看你都認識幾個?
    世界公認幾大天才,中國還佔一位,看看你都認識幾個?只有推動了科學或者歷史的進程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世人眼中的天才,世界公認三大天才的名字想必只要說出來那就是如雷貫耳,人人都知道他的貢獻,不僅限於國家或是個人,而是對全世界的貢獻。
  • 梅根王妃其實名叫瑞秋?來看看明星的「真名」都叫啥
    比如,曾是美國演員的英國梅根王妃正式的名字其實是Rachel;布拉德·皮特出道時用的也是自己的中間名;「雪諾」基特·哈靈頓的名字其實只是個暱稱。來看看明星們的「真名」都叫啥? 梅根王妃名叫瑞秋 Britain's Meghan Markle, Duchess of Sussex, arrives at the Casablanca Airport in Casablanca, Morocco, February 23, 2019.
  • 杜魯門在布萊爾召開一場晚宴後,撕毀國際協議,決心武力幹涉朝鮮
    1950年6月26號星期日的下午,美國總統杜魯門乘坐著他的專機從老家密蘇裡的農場飛回了華盛頓,並且在6月26號的晚上就在他的駐地布萊爾大廈舉辦了一個晚餐會。那為什麼他要在布萊爾大廈召開一個晚餐會,而不在白宮召集晚餐會呢?
  • 中國第一個無神論者是誰?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資訊!本期帶來的資訊是(中國第一個無神論者是誰?)王充(公元 27 --公元 97),字仲任,東漢時期會稽上虞( 今浙江省上虞縣境)人。是我國東漢時期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無神論者。
  • 中國人稱外國人叫老外,那麼外國人管中國人叫什麼?看完漲知識!
    中國人稱外國人叫老外,那麼外國人管中國人叫什麼?看完漲知識!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中國人講他們的故事的時候,他們來自哪個國家,是男是女總是很少,天朝人民都稱他們為「老外」。中國人稱外國人叫「老外」,那麼外國人叫中國人什麼?
  • 平心而論,阿奎羅在英超的歷史地位是否超越了亨利?
    這也是阿奎羅個人在英超的第177球,超越了亨利保持的英超外籍球員進球紀錄(175球),但他所用的場次更少——亨利用了258場,阿圭羅用了255場。賽後,關於亨利和阿奎羅在英超歷史地位的討論,再次引發了球迷的熱議。個人數據對比亨利效力阿森納8年,英超出場258場,打入175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