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朗讀《葉永烈科學故事》第37課:怪物嚇不了他—居維葉

2021-01-21 浩浩閱讀共同體



怪物嚇不了他

房門輕輕地開了,一個怪物發出嘶叫聲,鑽了進來。

房裡那位熟睡著的人被吵醒了。他睜開朦朧的睡眼一看,見床前站著一個頭上長角、腳上長蹄的怪物。他居然一點也不吃驚,毫不在乎地說:「你只會吃草,我不怕你!」

說完,這人翻了個身,又安然睡著了。

這時,那怪物格格地笑了起來——原來,這怪物是一個學生裝扮的,想來嚇唬一下那位熟睡的老師。

那位熟睡的老師叫居維葉,法國著名的動物學家、古生物學家。

居維葉為什麼不怕那怪物呢?因為他一看那怪物頭上長角,腳上長蹄,便斷定它是一種食草動物,不會吃人,所以滿不在乎。

居維葉為什麼能從動物的蹄和角,判斷出它吃什麼呢?

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著名的古希臘科學家亞里斯多德就已經注意到這樣的事情:

「沒有一個動物同時具有長牙和角的。」

「反芻動物具有多重胃,但牙齒很不行。」

也就是說,亞里斯多德已經發現,動物身上的不同器官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但是,亞里斯多德沒有深入研究這個問題。

居維葉在研究了許多古代動物的化石和解剖了許多現代動物之後,發現了動物器官之間的相互聯繫與主次隸屬的規律——「器官相關定律」。

居維葉指出:「每個有機體都是一個完整而嚴密的體系,它的各部分都是互相適應的。」

居維葉舉例說明:「如果一個動物的腸子是消化生肉的,那麼,它的頜骨的構造一定適應於吞食生肉,牙齒的構造一定適於嚼碎生肉,它的感覺器官一定善於發出遠處的獵物,它的四肢一定適於追趕獵物......」

正因為器官是有著相互聯繫的,所以,居維葉認為,從古代動物化石的某一部分,常常可以推測出身體的其他部分:「只要一個痕跡,就可以使觀察者發出古代動物所遺留的牙齒形狀、顎骨形狀、脊椎形狀以及腿、肩和骨盆的全部骨骼的形狀等。」

有一次,人們在巴黎附近發現了哺乳動物的化石。當時這個動物化石的頭部已經暴露出來了,身體還埋在土中。居維葉仔仔細細看了頭部化石之後,說道:「從這個動物化石已顯露出來的牙齒來看,我認為它是哺乳動物中有袋類的負鼠。根據器官相關定律,有袋類的腹部必然有一塊小的袋骨,以支持它的袋子。」

說完之後,居維葉把化石周圍的砂巖扒開,果真,人們看了化石腹部有一塊袋骨!人們大為驚呀,把這個化石標本命名為「居維葉負鼠」。

又有一次,一位叫柯林伊的博物館館長給居維葉寄來了一張化石的素描圖。圖上的古代動物形狀是未見過的。有人說是一種介於鳥與蝙蝠之間的動物,有人說是一種會遊泳的鳥,而居維葉根據器官相關定律,從這種動物的頭部和前肢的特點,推斷出「這是一具飛龍化石」。後來,人們,又找到許多類似的化石,證明確實是一種會飛的龍——翼龍化石。

居維葉於1769年出生於法國東部的一個城市,他的父親是貴族。他從小喜歡博物學,在加羅林學院畢業後,成為巴黎科學院的院士,並擔任了巴黎皇家博物館解剖部主任。

(全文1126字)

朗讀者:劉敏生

問答式學習

(1)居維葉是哪個國家的?

(2)文中說古希臘科學家亞里斯多德早就注意到了什麼?

(3)什麼是「器官相關定律」?

參考答案

1、法國

2、「沒有一個動物同時具有長牙和角的。」

「反芻動物具有多重胃,但牙齒很不行。」

3、「每個有機體都是一個完整而嚴密的體系,它的各部分都是互相適應的。」

居維葉舉例說明:「如果一個動物的腸子是消化生肉的,那麼,它的頜骨的構造一定適應於吞食生肉,牙齒的構造一定適於嚼碎生肉,它的感覺器官一定善於發出遠處的獵物,它的四肢一定適於追趕獵物......」


相關焦點

  • 保姆朗讀《葉永烈科學故事》第97課:「棒球化學家」——李遠哲
    消息不脛而走,傳進李遠哲的耳朵裡的時候,他正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出席學術研討會,同事們歡呼雀躍,向他賀喜。他還以為大家在稱讚他昨日的大會發言。當他明白原來是科學桂冠落在他的頭上時,他並沒有像得勝的足球明星那樣跳起來,卻非常平列地仍然安坐在會場裡,繼續聚精會神的聽著大會發言。在他獲獎之後,他也沒有沉醉於掌聲和鮮花之中。他走出了記者的包圍圈。
  • 居維葉:生物學的獨裁者
    喬治·居維葉(網絡圖)1769年,喬治·居維葉生於蒙貝利亞爾,4歲時,他就能通覽群書,自幼被認為是神童,14歲時便進入斯圖加特大學。由於他奇蹟般的記憶力,加上極其嚴格的科學訓練和執著的學習熱情,18歲就學有所成,開始出任諾曼第大學的助教。居維葉的一生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後半生身兼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政治家等多種職業。
  • 黃磊朗讀《七堂極簡物理課》 明星跨界科普靠譜嗎
    而在網絡上,他則用聲音觸及科普的領域———「以無法抗拒的優美,引領你了解我們所棲居的世界的真相。」日前,網絡平臺喜馬拉雅FM和企鵝蘭登聯合推出黃磊朗讀的 《七堂極簡物理課》,目前收穫了超過35萬次的播放量,其中付費收聽量達到7.1萬次。
  • 自然博物學家-喬治.居維葉
    他的主要著作還有:《四足動物化石骨骸的研究》 (1812);《按結構分類的動物界》(1917)。為了紀念居維葉,有許多動物以他的名字命名如:居維葉鯨魚、居維葉瞪羚、居維葉巨嘴鳥和居維葉虎鯊魚。還有一些絕滅動物的命名如居維葉南美巨獺。1832 年5月13日,居維葉因霍亂在巴黎去世。
  • "十萬個為什麼"作者葉永烈:用文學講述科學故事
    ■ 《十萬個為什麼》之所以半個多世紀以來經久不衰、走進千家萬戶,是因為這套科普讀物的文學性、科學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從故事切入,再講科學道理。  ■ 學文學的應當懂科學,學科學也應當有一定的文學修養。  中國科普讀物最具影響力的第一品牌、當屬半個多世紀以來影響了幾代人、家喻戶曉的《十萬個為什麼》,總發行量至今已超過1億冊。
  • 【科學家的故事】解剖學和古生物學的創始人——居維葉
    居維葉為什麼能從動物的蹄和角,判斷出它吃什麼呢?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著名的古希臘科學家亞里斯多德就已經注意到這樣的事情:沒有一個動物同時具有長牙和角的。反芻動物有一種多重胃,但是牙齒很不行。也就是說,亞里斯多德已經發現,動物身上的不同器官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但是,亞里斯多德沒有深入研究這個問題。
  • 葉永烈:我願把有限的生命凝固在作品之中
    從11歲發表第一首詩,到80歲去世,葉永烈創作了3500萬餘字,平均每年50萬字。知名媒體人舒晉瑜曾問他,不停歇地採訪寫作60多年,有沒有感覺厭倦過?他笑了:「寫作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如果哪一天沒寫,空落落的。」
  • 葉永烈:一位「去神秘化」的「神秘」寫作者
    葉永烈就是這樣。2020年5月15日,作家葉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從十幾歲開始發表作品到生命的最後階段,這個執拗的溫州人一生出版了180多部著作、逾3500萬字。有人懷疑葉永烈是不是有一個寫作班子?不然怎麼會像變戲法一樣,一度一個月拿出一本新書?殊不知,如此浩繁的著作,都是他一個字一個字寫(敲)出來的。
  • 3月22日 「古生物學之父」喬治·居維葉
    作者喬治·居維葉,是法國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比較解剖學家和動物學家。 居維葉的一生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後半生身兼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政治家等多種身份。在參加政治活動之餘,他還在科學上做出了驚人的成就,留下了不朽的科學遺產。 居維葉擴展了卡爾·林奈分類法,把化石和動物納入分類系統。
  •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走月亮,朗讀、微課與課練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 走月亮 電子課文課文朗讀:第2課 走月亮視頻微課: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 走月亮>同步課練:第2課 走月亮練習一:一、看拼音,寫詞語。四、課內閱讀。細細的溪水,流著( ),流著( )。灰白色的( )布滿河床。喲,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創作者與世長辭
    葉永烈後來的文學創作轉向紀實、長篇都市小說,也曾攜書作《毛澤東和他的秘書們》來到濟南與讀者見面。從「葉永烈伯伯」到「葉永烈爺爺」作家葉永烈讓很多讀者的童年有了科學色彩。1960年,20歲的葉永烈開始參與編寫《十萬個為什麼》,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在科學和文學之間搭起橋梁,以通俗的科普文章拉近了小讀者與科學的距離。時至今天,兒童科普讀物種類已經相當豐富,但是《十萬個為什麼》依然是家長的首要選擇之一,而葉永烈也從小讀者口裡的「葉永烈伯伯」成為「葉永烈爺爺」。
  • 部編四下語文第17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微課圖文講解+知識點習題
    部編四年級語文下冊 圖文微課講解目錄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部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電子課本第一單元第1課《古詩詞三首》朗讀精講第2課《鄉下人家》朗讀精講第3課《天窗》朗讀+知識點圖文精講第4課《三月桃花水》朗讀+知識精講
  • 【課文朗讀+知識精講】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0課《爬山虎的腳》
    課文朗讀專區(點擊下方藍字在線收聽) 大家好,我是小河老師!從今天開始,中小學語文通將開設一個全新欄目「小河學堂」,每天5分鐘,幫助孩子提前預習課本,打下好基礎。
  • 在想像與紀實中穿梭寫了3500萬字的葉永烈 最讓後輩科幻人感動的...
    來信的小學生往往署名「愛科學」或者「小幻想」,他們用急不可耐的語氣詢問葉永烈:「當我100歲的時候,我們的祖國將是什麼樣子?我非常非常想知道未來的一切!親愛的編輯大朋友,請馬上回答我!」 現在,回答了幾百個「為什麼」的「編輯大朋友」葉永烈,再也無法回答了。5月15日,葉永烈因病逝世,享年80歲。
  • 葉永烈:「對不起,我不能再為你回答為什麼.」
    他是《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他還創作了許多科普類作品。他的作品《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被選入小學課本。這些作品陪伴了無數孩子們的童年時光,激發了無數孩子們的好奇心,也開啟了他們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之門。      2020年5月15日9時30分,著名作家葉永烈在上海長海醫院病逝。
  • 上海科普出版社復社30周年 葉永烈:科普作家要文理兼修
    《圖說高新技術應用》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數學故事叢書》《現代科技與上海》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科學大師》《上海旅遊資源圖志》榮獲上海圖書獎一等獎等。這些圖書的出版,在社會上廣受好評,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為推進科學普及做出了積極貢獻。
  • 《科學故事會》雜誌在京正式創刊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2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茜)今天,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科普研究所主辦的《科學故事會》雜誌創刊首發儀式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科學故事會》雜誌正式創刊,並面向全國公開發行。
  • 二年級語文第20課《蜘蛛開店》內容解析,全面,建議收藏
    二年級語文第20課《蜘蛛開店》內容解析,全面,建議收藏《蜘蛛開店》是一則十分幽默的小故事,共分為11個自然段,本文講了蜘蛛買口罩,後又改賣圍巾,再改賣襪子,最後看到長有四十二隻腳的蜈蚣後嚇得跑回了網上的故事。
  • 八部關於冥王星的小說:葉永烈和劉慈欣都寫過
    1.喬·霍爾德曼《千年戰爭》曾獲雷射物理學學士和天文學學士學位的喬·霍爾德曼,作品不多,《千年戰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一部隱喻越南戰爭的科幻小說。該書男主角的受訓地就是冥王星。3.史蒂芬·巴克斯特《蛛絲》這篇收錄於小說集Vacuum Diagrams,講述一艘GUT飛船在通過蟲洞時發生了事故,兩名太空人迫降到了冥王星的故事。
  • 大聲朗讀課文原來有這麼多好處!(附朗讀方法+朗讀美文)
    而大聲朗讀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大聲把看到的內容念出來,就不會走神,就會去關注自己朗讀的內容,效果當然比默默看書要好太多!很多家長和孩子在語文學習中其實都忽略了大聲朗讀,很多孩子性格比較內斂,也不願意出聲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