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朗讀《葉永烈科學故事》第97課:「棒球化學家」——李遠哲

2021-02-15 友誼式學習

棒球化學家

諾貝爾獎金是當今科學界的最高獎項。獲得這一殊榮的華裔科學家原本只有三位:1957年,李政道與楊振寧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76年,丁肇中又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整整十年之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的名單上,出現了第四位華裔科學家的大名:李遠哲。

消息不脛而走,傳進李遠哲的耳朵裡的時候,他正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出席學術研討會,同事們歡呼雀躍,向他賀喜。他還以為大家在稱讚他昨日的大會發言。當他明白原來是科學桂冠落在他的頭上時,他並沒有像得勝的足球明星那樣跳起來,卻非常平列地仍然安坐在會場裡,繼續聚精會神的聽著大會發言。

在他獲獎之後,他也沒有沉醉於掌聲和鮮花之中。他走出了記者的包圍圈。他像往常一樣,跟他的學生們一起坐在臺下,觀看的一位英國教授所做的有關爆炸的化學實驗,細心地傾聽那位教授的講解。

誠如李遠哲博士的兒子所說:父親對取得科研上的榮譽,往往是很平靜的。」

李遠德向來是在化學園地裡埋頭苦幹的一頭」牛」.是一位「工作狂」。他的實驗室裡四面無窗。有一回竟一口氣幹了三天三夜!

他曾說:

「做一個科學家,要非常認真。看到一個事實,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如果對對一般社會生活馬馬虎虎,糊裡糊塗的話,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好的科學家。」

他年輕時就很用功,做學問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可是,他不死讀書。他有著廣泛的興趣。他是棒球好手。他打桌球、網球,也出手不凡。他也喜歡音樂和美術。進入大學學習,他主攻化學,但是也選修物理系的一些課程。空餘時,甚至看看武俠小說。

廣泛的興趣使他思路廣闊,觸類旁通。他榮獲諾貝爾化學獎,是因為他所發明的交叉分子束法,對於了解化學物質相互反應的基本原理有著重大的意義,作出了重大突破。可是,他卻用「棒球語言」來生動、通俗地講述他的艱深的化學理論。他把分子數的撞擊,比喻為「打出一個界外球」。他解釋道:「我的道路就像擊中了棒球,卻又稍微偏了點,幾乎完全一樣!」

在1986年,李遠哲譽滿全球。他除了諾貝爾獎金榜題名之外,還榮獲全美化學學會頒贈的「1986年彼得迪白物理化學家」和裡根總統授予的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面對巨大的成功和榮譽,李遠哲是那麼的冷靜,可是卻在華人世界颳起一陣「李遠哲旋風」。黃皮膚、黑眼睛的同胞們為他自豪,因為他的成功清楚表明,炎黃子孫同樣可以摘取世界科學皇冠!

李遠哲受到海峽兩岸的尊重:他是臺灣研究院的院士,也是大陸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名譽教授。

在美國,他是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羅倫斯實驗室研究員。美國化學界流行著一句話:「遇到化學的疑難問題,就找李遠哲!」

(全文1021字)朗讀者:劉敏生

問答式學習

1、什麼是華裔?

2、李遠哲發明了什麼?

3、美國哪位總統授予了李元哲科學獎章?

1.定居在國外的華人

2.交叉分子束法

3.美國裡根總統

相關焦點

  • 保姆朗讀《葉永烈科學故事》第37課:怪物嚇不了他—居維葉
  • 【第370期】李遠哲|中國第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李遠哲,祖籍福建南安,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臺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美國化學學會的哈裡遜豪獎、彼得·德拜物理化學獎、美國能源部的勞倫斯獎、美國國家科學獎、英國皇家化學佰法拉第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德國哥廷根科學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宗座科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榮譽退休教授。
  • 黃磊朗讀《七堂極簡物理課》 明星跨界科普靠譜嗎
    日前,網絡平臺喜馬拉雅FM和企鵝蘭登聯合推出黃磊朗讀的 《七堂極簡物理課》,目前收穫了超過35萬次的播放量,其中付費收聽量達到7.1萬次。面對「黃磊+物理」這樣的組合,有人說新鮮有餘而專業不足,無非是黃磊的粉絲得到了物理這樣一款周邊產品;不過也有人認為,高深枯燥的物理理論得到了黃磊這樣一個「明星代言人」,明星的引介似乎把科普的門檻往下再降了一點點。
  • 名人故事|李遠哲—出路是靠自己打開的
    李遠哲(Yuan Tseh Lee),男,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臺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籍中國臺灣人
  • "十萬個為什麼"作者葉永烈:用文學講述科學故事
    ■ 《十萬個為什麼》之所以半個多世紀以來經久不衰、走進千家萬戶,是因為這套科普讀物的文學性、科學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從故事切入,再講科學道理。  ■ 學文學的應當懂科學,學科學也應當有一定的文學修養。  中國科普讀物最具影響力的第一品牌、當屬半個多世紀以來影響了幾代人、家喻戶曉的《十萬個為什麼》,總發行量至今已超過1億冊。
  •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走月亮,朗讀、微課與課練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 走月亮 電子課文課文朗讀:第2課 走月亮視頻微課: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 走月亮>同步課練:第2課 走月亮練習一:一、看拼音,寫詞語。四、課內閱讀。細細的溪水,流著( ),流著( )。灰白色的( )布滿河床。喲,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
  • 葉永烈:我願把有限的生命凝固在作品之中
    所有的毛澤東講話、鄧小平講話都註明來自《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第幾卷第幾頁。我的錄音記錄都保留著,我將1135盤採訪錄音磁帶捐給上海圖書館,每盤是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這還只是錄音的一部分。我從1992年起就改用電腦寫作,是第一批換筆的中國作家之一。電腦寫作,大大提高了寫作效率,同時也減輕了寫作的勞動強度。
  • 【課文朗讀+知識精講】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0課《爬山虎的腳》
    課文朗讀專區(點擊下方藍字在線收聽) 大家好,我是小河老師!從今天開始,中小學語文通將開設一個全新欄目「小河學堂」,每天5分鐘,幫助孩子提前預習課本,打下好基礎。
  • 李遠哲——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李遠哲(Yuan Tseh Lee),男,漢族,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臺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美國化學學會的哈裡遜豪獎
  • 李遠哲 1986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1968年任芝加哥大學教授(其間於1972年返臺擔任清華大學教授半學年)1974年轉任加州柏克萊分校教授1979年獲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80年當選中央研究院數理組第十三屆院士>1995年主持教改會簡介李遠哲(Yuan Tseh Lee),公元1936年11月29日生於中國臺灣省新竹市,先後就讀於新竹國民小學、新竹中學;1959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化學,1961年在臺灣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考獲碩士學位。
  • 葉永烈:一位「去神秘化」的「神秘」寫作者
    葉永烈就是這樣。2020年5月15日,作家葉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從十幾歲開始發表作品到生命的最後階段,這個執拗的溫州人一生出版了180多部著作、逾3500萬字。有人懷疑葉永烈是不是有一個寫作班子?不然怎麼會像變戲法一樣,一度一個月拿出一本新書?殊不知,如此浩繁的著作,都是他一個字一個字寫(敲)出來的。
  • 李遠哲,饒了臺灣人吧
    臺灣中時新聞網快評說,臺立法機構為了蔡當局開放美豬進口議題吵翻天,正當絕大多數臺灣人憂心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即將進口,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竟語出驚人表示,「在標準以下吃了,對健康影響不大!」諾貝爾獎得主竟如此不科學的護航萊豬。李遠哲,饒了大家吧!
  • 部編四下語文第17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微課圖文講解+知識點習題
    部編四年級語文下冊 圖文微課講解目錄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部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電子課本第一單元第1課《古詩詞三首》朗讀精講第2課《鄉下人家》朗讀精講第3課《天窗》朗讀+知識點圖文精講第4課《三月桃花水》朗讀+知識精講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創作者與世長辭
    葉永烈後來的文學創作轉向紀實、長篇都市小說,也曾攜書作《毛澤東和他的秘書們》來到濟南與讀者見面。從「葉永烈伯伯」到「葉永烈爺爺」作家葉永烈讓很多讀者的童年有了科學色彩。1960年,20歲的葉永烈開始參與編寫《十萬個為什麼》,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在科學和文學之間搭起橋梁,以通俗的科普文章拉近了小讀者與科學的距離。時至今天,兒童科普讀物種類已經相當豐富,但是《十萬個為什麼》依然是家長的首要選擇之一,而葉永烈也從小讀者口裡的「葉永烈伯伯」成為「葉永烈爺爺」。
  • 李遠哲與「諾貝爾病」
    臺灣中國時報刊發島內「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前院長陸續撰寫的文章說,繼去年11月30日發表「萊劑標準以下,吃萊豬不影響健康」後,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又於1月5日就萊克多巴胺爭議發表看法,指稱「糖也是毒,只要少吃就沒事」。針對李的意見,個人表達以下幾點看法。
  • 上海科普出版社復社30周年 葉永烈:科普作家要文理兼修
    《圖說高新技術應用》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數學故事叢書》《現代科技與上海》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科學大師》《上海旅遊資源圖志》榮獲上海圖書獎一等獎等。這些圖書的出版,在社會上廣受好評,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為推進科學普及做出了積極貢獻。
  • 化學史上的今天 | 10月15日——華人科學家李遠哲獲諾貝爾化學獎
    李遠哲(1963-)【人物簡介】李遠哲(Yuan Tseh Lee)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臺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美國化學學會的哈裡遜豪獎、彼得·德拜物理化學獎、美國能源部的勞倫斯獎、美國國家科學獎
  • 李遠哲聲稱不曾毛遂自薦介入兩岸事務
    東方網5月12日消息: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11日接受法國國家廣播電臺訪問時重申,他是個研究科學的學者,雖然曾經當義工,為九二一地震重建工作奉獻微薄之力,但從未毛遂自薦要為兩岸問題到大陸談判,或與中共官員接觸。針對李登輝《執政告白》一書中所提有關章節,李遠哲表示,他是個學者,從來不認為自己萬能。
  • 在想像與紀實中穿梭寫了3500萬字的葉永烈 最讓後輩科幻人感動的...
    來信的小學生往往署名「愛科學」或者「小幻想」,他們用急不可耐的語氣詢問葉永烈:「當我100歲的時候,我們的祖國將是什麼樣子?我非常非常想知道未來的一切!親愛的編輯大朋友,請馬上回答我!」 現在,回答了幾百個「為什麼」的「編輯大朋友」葉永烈,再也無法回答了。5月15日,葉永烈因病逝世,享年80歲。
  • 著名甾體藥物化學家廖清江逝世,享年97歲
    著名甾體藥物化學家廖清江逝世,享年97歲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0-11-19 10:11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