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位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華人科學家。但作為著名的科學家,他在華人世界了他的口碑很一般。
1986年10月15日,美籍華人李遠哲和哈佛大學的達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約翰·波拉尼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應用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在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李遠哲是第一位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李遠哲(1963-)
【人物簡介】
李遠哲(Yuan Tseh Lee)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臺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美國化學學會的哈裡遜豪獎、彼得·德拜物理化學獎、美國能源部的勞倫斯獎、美國國家科學獎、英國皇家化學佰法拉第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德國哥廷根科學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宗座科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榮譽退休教授。
1959年,李遠哲畢業於臺灣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學位,1961年畢業於臺灣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研究所,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次年去美國深造,1965年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化學(Physical Chemsitry)專業,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其後任教於美國芝加哥大學,1974年加入美國國籍並返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同時擔任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員。1986年,李遠哲和哈佛大學的達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約翰·波拉尼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應用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在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李遠哲研究的是:把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應用於一般的化學反應,特別是研究較大分子的化學反應,利用雷射激發已被加速但尚未碰撞的分子或原子,以此控制發生化學反應的類型。1994年1月15日,李遠哲放棄美國國籍、回到臺灣。1999年以來,李遠哲每年回臺灣多次,除主持學術講習、參加學術會議外,以「中央研究院」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籌備處諮詢委員會主席身份,協助原子分所的發展,並直接參與原子分所的設計、研究計劃、科學家的聘任與學術指導等實際工作。李遠哲還是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指導委員會委員。李遠哲曾分別於2000年和2004年,在臺灣地區「選舉」中的關鍵時刻幫助陳水扁獲得「選舉」勝利,而且經常通過媒體與陳水扁當局就個別問題進行唱和,因此臺灣媒體評價其為綠營人士。2008年,李遠哲認為中國國民黨如果在「總統」選舉中再度獲勝,將會壟斷行政和立法權,走回「獨裁」老路,試圖通過輿論為馬英九當選減分。著名作家李敖說:李遠哲「是好人,但也會做壞事」, 「沒有領袖風格,只能做科學」,不應把他(李遠哲)「捧上天」。因為專業,所以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