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遠哲——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李遠哲(Yuan Tseh Lee),男,漢族,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臺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美國化學學會的哈裡遜豪獎
-
【第370期】李遠哲|中國第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李遠哲,祖籍福建南安,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臺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美國化學學會的哈裡遜豪獎、彼得·德拜物理化學獎、美國能源部的勞倫斯獎、美國國家科學獎、英國皇家化學佰法拉第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德國哥廷根科學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宗座科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榮譽退休教授。
-
李遠哲 1986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年獲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80年當選中央研究院數理組第十三屆院士1986年獲美國最高榮譽國家科學獎章1986年與哈佛大學Herschebach博士及多倫多大學John Polany博士同獲諾貝爾化學獎1993年受推薦接任為中央研究院院長1995年主持教改會簡介李遠哲(Yuan Tseh Lee),公元1936年11月29日生於中國臺灣省新竹市,先後就讀於新竹國民小學
-
化學史上的今天 | 10月15日——華人科學家李遠哲獲諾貝爾化學獎
1986年10月15日,美籍華人李遠哲和哈佛大學的達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約翰·波拉尼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應用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在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李遠哲是第一位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
1986年10月15日 美籍華人李遠哲獲諾貝爾化學獎
1986年10月15日,李遠哲博士榮獲該年諾貝爾化學獎,為炎黃子孫增添了光彩和榮譽,美國華人引以自豪。李遠哲是繼美國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和丁肇中之後,第四位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美籍華人。他也是第一位獲得這項獎金的原籍為臺灣省的科學家。1936年,李遠哲出生在臺灣新竹縣,父親李澤藩是一位八十高齡的臺灣老畫家。
-
李遠哲:1986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李遠哲1936年出生於新竹,父親為知名畫家李澤藩先生1943Herschebach先生1968年任芝加哥大學教授(其間於1972年返臺擔任清華大學教授半學年)1974年轉任加州柏克萊分校教授1979年獲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80年當選中央研究院數理組第十三屆院士1986年獲美國最高榮譽國家科學獎章1986年與哈佛大學Herschebach博士及多倫多大學John Polany博士同獲諾貝爾化學獎
-
歷史上的今天1986年10月15日美籍華人李遠哲獲諾貝爾化學獎
歷史上的今天1986年10月15日美籍華人李遠哲獲諾貝爾化學獎 2013-09-10 16:17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將來煙執教
(原標題: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將來煙執教)
-
最高的榮耀:諾貝爾化學獎的歷史
該獎是根據瑞典著名科學家艾爾費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 遺囑是1895 年11 月27 日寫成, 當時只設立有物理、化學、生理和醫學、文學與和平五種, 獎金是把諾貝爾的全部財產作為基金, 以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 並把獎金分為五等分, 作為上述五種獎的獎金。1969 年瑞典的銀行又捐了一筆款, 仍用諾貝爾的名義, 增加了經濟學獎。
-
進化的力量:2018諾貝爾化學獎聚焦「蛋白質」
·赫希巴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約翰·波拉尼同獲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應用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在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李遠哲1936年生於臺灣省新竹市,1974年加入美國國籍,1994年放棄美國國籍回到臺灣,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中國人。
-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第5位女性獲該獎項
新京報快訊(記者謝蓮)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弗朗西斯·阿諾德、美國密蘇裡大學的喬治·史密斯以及英國劍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格雷戈裡·溫特爵士。
-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稱自己是中國科技頭號粉絲
中國公司的微信、支付寶不僅讓國人覺得方便,也圈粉外國人了,包括諾獎得主。央視報導,日前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昨天(30日)在上海開幕... 中國公司的微信、支付寶不僅讓國人覺得方便,也圈粉外國人了,包括諾獎得主。
-
保姆朗讀《葉永烈科學故事》第97課:「棒球化學家」——李遠哲
獲得這一殊榮的華裔科學家原本只有三位:1957年,李政道與楊振寧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76年,丁肇中又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整整十年之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的名單上,出現了第四位華裔科學家的大名:李遠哲。消息不脛而走,傳進李遠哲的耳朵裡的時候,他正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出席學術研討會,同事們歡呼雀躍,向他賀喜。他還以為大家在稱讚他昨日的大會發言。
-
名人故事|李遠哲—出路是靠自己打開的
李遠哲(Yuan Tseh Lee),男,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臺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籍中國臺灣人
-
3位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為何齊聚華理
建設以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伯納德·L·費林加教授命名的「聯合研究中心」,既是國家與上海市努力打造世界級研究機構的有力舉措,也是把上海建設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更是華東理工大學助力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
-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下村修去世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下村修去世,享年90歲。下村修在水母裡發現綠色螢光蛋白(GFP),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有機化學及海洋生物學家,同時他也是美國波士頓大學名譽教授。下村2008年與中央研究院院士錢永健、美國生物學家查爾費(Martin Chalfie)同獲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的成就是,下村從水母中發現多功能幹細胞,沙爾菲發現多功能幹細胞作為生物標記的能力;錢永健成功的改造多功能幹細胞,讓它的光芒更亮、更持久,還拓展了綠色以外的其他顏色螢光蛋白,為追蹤多種生物細胞變化的研究奠定基礎。
-
3位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齊聚華東理工 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
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央廣網上海10月22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唐奇雲)作為華東理工大學65周年校慶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以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伯納德·L·費林加命名的「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今天正式揭牌。
-
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Chinese Nobel Prize Winners
通過對暨南大學推出的慕課《諾貝爾獎解析-醫學篇》的學習後,該推文是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簡要總結及引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