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普出版社復社30周年 葉永烈:科普作家要文理兼修

2020-12-05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解敏12月8日報導:今天「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復社30周年暨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科普創作研討會」在上海舉行。10多位院士、滬上科普作家齊聚,共同就科普創作如何助推上海公民科學素質的進一步提升建言獻策。

  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成立於1957年,1958年曾併入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復社。現為全國兩家科普出版社之一。多年來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了許多科普精品圖書。《圖說高新技術應用》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數學故事叢書》《現代科技與上海》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科學大師》《上海旅遊資源圖志》榮獲上海圖書獎一等獎等。這些圖書的出版,在社會上廣受好評,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為推進科學普及做出了積極貢獻。

  根據《上海市公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上海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將從2015年的18.71%提升到25%,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楊建榮在致辭中指出:培養和提高公民科學素質已成為當前中國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基石。科學素質的提高是一個多渠道的終身過程,而科普創作出版是培養和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抓手和途徑之一。上海科普出版社要站在歷史新高度,認清自身的職責和定位,進一步增強科普創作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善於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加強科普創作的能力建設;要增強精品意識,多出版內容兼具科學性、專業性、科普性、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公民喜聞樂見的科普精品,進一步發揮好其培養和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功能。

  創作研討會上,著名科普文藝作家葉永烈表示,在當今的科普創作中有一項很重要又往往被忽視的工作就是培養下一代年輕的科普作家。葉永烈認為,不妨多為理工科學生的科普創作提供更大空間,相較於文科生,理工科學生有更紮實的科學基礎,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再掌握一些文學技巧這樣就可以把科普寫好。葉永烈19歲時曾在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20歲的時候成為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家,當時的他就是北京大學化學系三年級的學生,一個理工科學生同樣可以培養成為一名科普作家,他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這一可能性。葉永烈認為,科普寫作有一系列的規律、一系列的技巧,必須掌握這些才能夠寫好科普作品。要做好科普工作、很重要的途徑就是大量培養年輕作家,有源源不斷的青年科普作家湧現,科普創作才能繁榮起來。

相關焦點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創作者與世長辭
    葉永烈和他的紀實文學《鄧小平改變中國》5月15日9時30分,作家葉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葉永烈是《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他在1960年代完成的《小靈通漫遊未來》裡則「預言」了今天的生活。葉永烈後來的文學創作轉向紀實、長篇都市小說,也曾攜書作《毛澤東和他的秘書們》來到濟南與讀者見面。從「葉永烈伯伯」到「葉永烈爺爺」作家葉永烈讓很多讀者的童年有了科學色彩。
  • 葉永烈:一位「去神秘化」的「神秘」寫作者
    葉永烈就是這樣。2020年5月15日,作家葉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從十幾歲開始發表作品到生命的最後階段,這個執拗的溫州人一生出版了180多部著作、逾3500萬字。有人懷疑葉永烈是不是有一個寫作班子?不然怎麼會像變戲法一樣,一度一個月拿出一本新書?殊不知,如此浩繁的著作,都是他一個字一個字寫(敲)出來的。
  • 葉永烈:我願把有限的生命凝固在作品之中
    葉永烈,浙江溫州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著名小說家、歷史學家、報告文學作家。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 、上海文史館館員。葉永烈先生因病於2020年5月15日在上海長海醫院逝世,享年80歲。1960年暑假,我把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書稿寄給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一個月後收到了出版社的回音,這本書在我大三時出版。
  • "十萬個為什麼"作者葉永烈:用文學講述科學故事
    現為上海作家協會一級專業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創作了大量科普作品。  核心提示  ■ 《十萬個為什麼》這套書以「大眾化的、小百科全書式的科普讀物」為特色,林林總總,來自生活和生產,來自讀者身邊,內容廣泛,無所不談。
  •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最新評選的30種優秀科普圖書類作品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所設立的國內科普創作領域的最高榮譽獎。本屆評選出科普圖書類金獎作品10種、銀獎作品20種;科普影視動畫類金獎作品5種,銀獎作品10種;青年短篇科普佳作類金獎作品10篇,銀獎作品19篇。
  • 葉永烈留給世人的最後一篇長文:我創作「上海三部曲」
    編者按:2019年中央文史研究館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70周年,組織編輯的《館員履職軼事實錄》(暫名)一書,今年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學林出版社出版。本期選刊已故著名作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葉永烈先生的《我創作「上海三部曲」》一文。葉永烈先生5月15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他去年7月為《館員履職軼事實錄》撰寫的這篇文章,是他生命中所寫的最後一篇長文。本刊特予發表,以志深切緬懷。
  • 果殼網被期望寫科普童書
    在剛落幕的2015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上,科普童書成為各家出版社力推的重頭戲。科普原創作者和作品少得可憐陳伯吹之子、著名物理學家、原北大校長陳佳洱在波蘭科普童書《地下·水下》首發式上表示,「應該有一部分科學家願意獻身於兒童科普,比如當年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的葉永烈,。」吸引陳佳洱站臺捧場的《地下·水下》,是波蘭作家亞歷山德拉·米熱林斯卡、丹尼爾·米熱林斯基夫婦在中國出版的第二本科普繪本。
  • 科普作家尹傳紅:科普最重要的是傳播科學思維方式
    3月30日,由科普作家尹傳紅編寫的《青少年創新思維培養叢書》在上海書城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該套叢書精心收錄編寫了75位人類長河中湧現的創新者,從各個人物的人生、事業發展的關鍵場景或重要時刻切入,講述了他們不同尋常的人生故事,將著墨點置於他們如何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思考問題,從而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法。
  • 在想像與紀實中穿梭寫了3500萬字的葉永烈 最讓後輩科幻人感動的...
    在葉永烈的寫作版圖中,被世人所熟知的,有兩個大標籤,一個是「科普」,另外一個是「紀實、傳記」。早年,他是有名的科普作家,20歲作為主要作者出版《十萬個為什麼》,21歲創作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暢銷全國,影響幾代人。 有人問科幻作家韓松,葉永烈對他有什麼影響?韓松的回答是,「他帶來了科幻的火種。
  • 浦東科幻論壇: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
    朱豔琴:我來自少年兒童出版社原創兒童文學出版中心,應該說很多大的圖書品牌都是從我們這兒誕生的,《十萬個為什麼》、《上下五千年》、《三毛流浪記》等。我們出版社是新中國最早的一家(少兒社),少兒科幻出版雖然不能說是淵源於我們這兒,但我們也是很早介入的。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科普讀物?英國兒童科普作家這樣說
    日前,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發布了《2018上海市少年兒童閱讀報告》,就上海0至16歲的少兒喜歡看哪些書給出了答案。報告顯示,最受歡迎的圖書類別仍然是文學類圖書。近日,來自英國著名兒童讀物出版公司尤斯伯恩的三位兒童科普作家,來到中科院玉泉小學,現場進行了「好的科普書好在哪兒」主題分享。北京教育研究科學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科學室主任彭香,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李敏誼,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首位卡爾·薩根獎獲得者鄭永春,少兒科普閱讀指導專家李一慢,接力出版社總編輯、兒童文學作家白冰等都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 生動有趣的科普課堂,許你一個難忘的「科學之夜」
    伴著陣陣掌聲和歡呼聲,記者走進了由科普時報社、中國科普網主辦的「科學閱讀與創新思維科普課堂」展區,原來,科普時報總編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正在與現場觀眾進行分享交流。什麼是科學閱讀?如何通過科學閱讀培養創新思維?
  • 【中國新聞網】院士陳曉亞上海「科普」植物科學與生態文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曉亞19日來到上海圖書館,為上圖講座的忠實聽眾帶來了一場最前沿、最生動的《植物科學與生態文明》講座。現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上海辰山植物園園長,中國植物生理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植物卷》主編。  在與聽眾互動交流過程中,陳曉亞一一回答了各種跟植物有關的問題,特別是轉基因食品。跟植物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他認為,轉基因食品是好是壞不能一概而論,但嚴格、規範的檢測是必要的。有觀眾問陳院士現在霧霾十分厲害,家中擺放什麼植物可以祛除霧霾?
  • 中國科技出版社加強防疫科普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全方位開展疫情防控科普工作,傳播相關科學知識。截至2月5日上午11時,出版社各部門共刊發相關內容報導5154篇次,製作科普視頻175個,主持、維護微博話題30個,瀏覽量超29.6億。
  • @想成為科普作家的你 首屆「流行歌曲的科學密碼」徵文活動來啦
    從2019年起,中南大學徐海教授積極倡行從流行歌曲中來發現科學知識,取得了良好成效,他與作家楚婉苓合作,在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微信號、《知識就是力量》《科普時報》均開設了相應專欄,《流行歌曲的科學密碼》圖書將在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鄧紫棋》的科學密碼》一文榮獲2020年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短篇科普佳作評比一等獎第一名;為此,徐海教授被《科技日報》譽為科普屆「時尚教主」,還入選了2019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
  • 2019科普文創—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計劃(南京站)高級培訓招生啦!
    一、組織機構主辦單位:中國科協科普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承辦單位: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南京工業大學協辦單位: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南京工業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長城(城堡)志願者同盟、、南京工業大學1818科幻社、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風雲科幻協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幻社、南京大學科幻協會、東南大學科幻協會媒體支持
  •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寫給孩子的病毒簡史(彩繪本)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科普創作支持計劃作品之「科普圖書」來啦!作為紮根於武漢的專業少兒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站了出來,用科學的方式為武漢乃至全國的少年兒童普及病毒知識,幫助他們了解病毒、理性對待病毒,用科學的武器戰勝隨之而來的疾病和恐慌。一本獻給全國少年兒童的病毒科普讀本——《寫給孩子的病毒簡史(彩繪本)》由此誕生。
  • 作家汪詰搞「科普寫作訓練營」,業界:無異於「自殺」
    最近,我偶然在一個官方群看見某省科技出版社的朋友轉載了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關注。這篇被轉載的文章,標題叫做《汪老師自我爆料:靠科普寫作我能掙多少錢?》,於6月3日發表在汪詰老師擔任主編的《科學聲音》上。
  • 葉永烈:「對不起,我不能再為你回答為什麼.」
    他是《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他還創作了許多科普類作品。他的作品《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被選入小學課本。這些作品陪伴了無數孩子們的童年時光,激發了無數孩子們的好奇心,也開啟了他們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之門。      2020年5月15日9時30分,著名作家葉永烈在上海長海醫院病逝。
  • 科普大集市,去探尋神秘有趣的科學快車吧!第五彈
    「科普大集市」滿足你關於科普圖書的一切想像!本次「科普大集市」活動我們聯合了當當網話不多說,那就來一起看看今天的主題學科知識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科普圖書吧!本書的作者是著名教育家、作家、畫家、建築師——大衛·麥考利,他曾獲凱迪克金獎、波士頓環球報號角圖書獎、德國青少年文學獎、安徒生大獎,是一代科普繪本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