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簡史之六:牛頓出世,對光學意味著什麼?

2020-12-05 科學背後的故事

在小學自然課上,我們都做過一個實驗,把一束光照向三稜鏡,在牆上就會出現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這就是光的色散實驗,這也是我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物理學大神。

因為這個實驗最早是由牛頓做的。

不過這時候的牛頓還沒有提出牛頓力學和微積分,就是說牛頓是以光學研究踏入科學殿堂的。

光的色散實驗改變了之前人們對顏色的認知,之前人們都認為顏色是物體本身的性質,牛頓指出顏色是物體和不同色光的結果。

既然解決了顏色問題,那麼肥皂泡薄膜的奇幻色彩又是怎麼回事呢?可不是按照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順序排列的,這個問題最早是由胡克最早研究的。

胡克在牛頓之前可謂是天之驕子,無所不通,號稱「英國達文西」,當時就任英國皇家科學院實驗室主任,不過胡克研究問題有一個毛病,就是對任何問題都是淺嘗即止,這次他老毛病又犯了,所以這個問題就要由牛頓來解決了。

對於肥皂泡來說,難以取得定量的研究,因此肥皂泡這種東西,極其不穩定,說是轉瞬即逝有點過分,可是也很難測量厚度和大小,於是牛頓採取了更穩妥的方法,就是磨製凸透鏡。

牛頓取來兩塊玻璃體,一塊是14英尺望遠鏡用的平凸鏡,另一塊是50英尺左右望遠鏡用的大型雙凸透鏡。在雙凸透鏡上放上平凸鏡,使其平面向下,當把玻璃體互相壓緊時,就會在圍繞著接觸點的周圍出現各種顏色,形成色環。於是這些顏色又在圓環中心相繼消失。在壓緊玻璃體時,在別的顏色中心最後現出的顏色,初次出現時看起來像是一個從周邊到中心幾乎均勻的色環,再壓緊玻璃體時,這色環會逐漸變寬,直到新的顏色在其中心現出。如此繼續下去,第三、第四、第五種以及跟著的別種顏色不斷在中心現出,並成為包在最內層顏色外面的一組色環,最後一種顏色是黑點。反之,如果抬起上面的玻璃體,使其離開下面的透鏡,色環的直徑就會偏小,其周邊寬度則增大,直到其顏色陸續到達中心,後來它們的寬度變得相當大,就比以前更容易認出和訓別它們的顏色了。

牛頓環

這個實驗非同小可,這其實就是光的幹涉現象,牛頓這時候已經走到了波動說的邊緣,不過牛頓並沒有立刻深入研究,因為這時候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個時候的顯學是天文學,而觀測星空則需要天文望遠鏡,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第谷那麼好的視力,自從伽利略使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空以來,天文學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地心說也因此破產,但是天文望遠鏡的製造卻遇到了瓶頸。

傳說當年伽利略採用望遠鏡觀測星空,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克卜勒表示不服,於是向伽利略借望遠鏡,可是伽利略沒借,克卜勒無可奈何,可是克卜勒為什麼不自己造一個呢?

當時的天文望遠鏡採用的是格裡高利折射式望遠鏡,由格裡高利設計,胡克製造成功,可為什麼格裡高利不自己造一個呢?

因為製造望遠鏡就需要磨製鏡片,而磨製鏡片是一門高深的技術活,當時可沒有加工廠給他們製造合適的鏡片,這些天才的科學家們只好自己手工磨製,當時測量技術不佳,稍有偏差,鏡片就報廢了,無論克卜勒還是格裡高利都是沒有一雙巧手,所以只能設計而不能製造,非不為也,乃不能也。

而牛頓發現了牛頓環,就可以精密地檢測鏡片的精度,可以說,牛頓環就相當於一把尺子,這樣就可以在磨製過程中不斷調節,提高了磨製鏡片的成功率。

雖然提高了成功率,但是磨製鏡片還是一個麻煩活,牛頓乾脆重新設計了天文望遠鏡,之前格裡高利望遠鏡是折射式望遠鏡,需要多個凹面鏡,牛頓改成了反射式望遠鏡,只需要一個凹面鏡。

牛頓反射望遠鏡

當少年牛頓意氣風發地新式望遠鏡擺放在皇家科學院案頭,以為會獲得掌聲,結果卻遭到了胡克的打擊,因為牛頓的發明侵入了胡克的最得意的科學領域,從唯我獨尊變成處於下風,無論誰都會有些懊惱,但是胡克的反應卻有些過分了,這樣牛頓也非常生氣。

光學的發展就好像是走在一條蜿蜒的小路上,雖然走得慢,但是大家都在朝著一個方向前進,但是歷史卻因為這一次紛爭改變了。

對於光的本性,胡克首倡波動說,法國科學院掌門人惠更斯也支持胡克,本來牛頓環實驗也是支持波動說的,但是對手支持的就應該反對,牛頓則提出了微粒說,認為光是一些微小的顆粒。

其實牛頓提出微粒說也不是完全為了懟胡克,畢竟都是科學家,牛頓在提出微粒說的同時,也並沒有明確反對波動說,而且微粒說更加符合我們的日常經驗,光的反射現象可是微粒說最好的證據,我們都打過羽毛球兵乓球檯球不是。

那麼光到底是微粒還是波呢?這一場爭論卻吵了幾百年。

相關焦點

  • 光學應用|加工光學元件與牛頓環原理
    是牛頓在1675年首先觀察到的。將一塊曲率半徑較大的平凸透鏡放在一塊玻璃平板上,用單色光照射透鏡與玻璃板,就可以觀察到一些明暗相間的同心圓環。圓環分布是中間疏、邊緣密,圓心在接觸點O。從反射光看到的牛頓環中心是暗的,從透射光看到的牛頓環中心是明的。若用白光入射.將觀察到彩色圓環。牛頓環是典型的等厚薄膜幹涉。
  • 牛頓的《光學》對於後來的科學研究者影響之大超乎人們的想像
    儘管牛頓聲稱「在實驗哲學中不應當考慮什麼假說」,但在《光學》一書裡,關於他自己所作的假說,並用以解釋種種光學現象的文字比比皆是。實際上,無論在分析和歸納的過程中,還是在綜合和演繹的過程中,都需要理論思維和數學工具,都必須尋根究底和解析因果;在尋找普遍原因或論證普遍法則和一般定律時,都必須憑藉科學的假說。
  • 牛頓的三大成就,力學萬有引力,數學微積分,光學
    幾百年以來,形成近代物理宇宙學的是牛頓,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本物理宇宙學讀本,在三大成就,包括力學,數學,光學。都是在大概1665-1666年完成的,然後在哈雷的提醒和幫助下,出書《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本書的出版在物理宇宙學是革命性的牛頓的三大成就是什麼?
  • 【懶知識】30秒牛頓簡史
    【懶知識】30秒牛頓簡史 1666年三稜鏡研究日光 1666年英國倫敦大火災 1667年牛頓研究鍊金術 1668年牛頓反射望遠鏡 1668年牛頓獲碩士學位 1669年被授予數學教授 1670年牛頓在大學任教
  • 牛頓光學與您相約2021細胞產業大會
    廣州牛頓光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牛頓光學研究院」),位於廣州市天河區暨南大學創業科技園,是一家專注於智能成像技術在生命科學領域應用的創新型企業
  •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對光學進行了研究,建立了顏色理論!
    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牛頓明確提出質量、動量、慣性和力的基本概念,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由此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牛頓還對光學進行了研究,建立了顏色理論,由此,他奠定了近代光學的基礎。他還由於對微積分的研究,為高等數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光學簡史之九:麥克斯韋終於認清了光的本質
    當初惠更斯認為光是一種縱波,這使得沒法解釋光的偏振現象,這麼多年,波動說一直落於下風,雖然說牛頓的影響巨大,但是和惠更斯的縱波解釋也有一定關係,不過這個好辦,說成橫波不就完了。菲涅爾沉思良久,決定還是回到牛頓的懷抱,菲涅爾假設光是靠以太來傳播,這已經是爵爺的老論調了,折騰了半天,結果大家都還在爵爺的腳下盤桓,爵爺表示我不是針對誰,在座的都是垃圾。但是還是有人要挑戰爵爺的,法拉第,這位科學史上的聖人對爵爺發出了王之蔑視。
  • 光學簡史之三:土豪第谷和他的弟子克卜勒一起推開了光學大門
    第谷卻是不折不扣的土豪,土豪到什麼程度呢?于謙他爹王老爺子是鑲一口金牙,而人家第谷卻有一個金鼻子,因為那時候大家經常一言不合就決鬥,第谷和人決鬥時因為劍術不佳,被人削掉了鼻子,所以第谷就做了一個假鼻子。
  • 什麼是光學薄膜?
    光學薄膜是一類重要的光學元件,它廣泛地應用於現代光學、光電子學、光學工程以及其他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它不僅能改善系統性能(如減反、濾波),而且是滿足設計目標的必要手段。光學薄膜可分光透射,分光反射,分光吸收以及改變光的偏振狀態或相位,用作各種反射膜,增透膜和幹涉濾光片,它們賦予光學元件各種使用性能,對光學儀器的質量起著重要或決定性的作用。科學家曾經預言,21世紀是光子世紀。
  • 翡翠的六種光學特性你了解多少?
    翡翠作為玉石之王,在玉石界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加工之後的翡翠飾品更是樣式多樣款式豐富,在加工過程中會呈現出六種光學性質,下面小編就整理了這六種光學性質,看看你知道多少?以上就是小編整的翡翠的六種光學特性,如果您還有相關知識,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基礎]光學設計者需要掌握的六種能力
    在開篇中我提到光學設計的公司/工程師需要六種能力,這裡展開說一下:1.
  • 什麼是光學鍍膜?光學鍍膜可以達到什麼光學效果?總結
    光學鍍膜由薄的分層介質構成的,通過界面傳播光束的一類光學介質材料.光學薄膜的應用始於20世紀30年代.現代,光學薄膜已廣泛用於光學和光電子技術領域,製造各種光學儀器.主要的光學薄膜器件包括反射膜、減反射膜、偏振膜、幹涉濾光片和分光鏡等等.它們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獲得了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日益重視.例如採用減反射膜後可使複雜的光學鏡頭的光通量損失成十倍地減小,採用高反射比的反射鏡可使雷射器的輸出功率成倍提高,利用光學薄膜可提高矽光電池的效率和穩定性.
  • 在光學,力學和數學方面,牛頓是一個無可爭議的天才和創新人物
    在光學牛頓的傑作是理論物理學,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人類的知識分子紀念碑,偉大的綜合......他建立了數學物理學,例如流體動力學和聲學。原則是用拉丁文寫成的,它的證明是幾何的,儘管他發明了一種微積分的流動。相反,光學(1704)用英文寫成,帶有實驗查詢......
  • 光學簡史之四:浪漫的笛卡爾畫出了折射定律
    傳說笛卡爾和聰明美麗的瑞典的小公主相愛了,國王聞之大怒,對於任何一個父親來說,想拱他心愛的白菜的都是豬,哪怕是一頭懂數學的豬,於是國王下令處死這頭懂數學的豬,不過自己家的白菜苦苦哀求,只好放逐了笛卡爾,見不到公主的笛卡爾只能和公主鴻雁傳書,所有的書信當然都被國王扣押了,笛卡爾就在書信裡寫了一個公式,r=a(1-sinθ),憤怒的國王看了半天,覺得這不可能是情話,就交給了公主,公主見到公式
  • 沈元壤:光的歷史和光學新紀元
    牛頓與胡克的爭論:光是波還是顆粒?光學領域的一件大事是牛頓的加入,大家都知道牛頓力學,他其實對光做了很多研究。牛頓認為光是由很多小顆粒形成的,白光並不是純的光,而是很多有顏色的顆粒組成的,不同顏色的顆粒大小不同,它們的速度在物質裡面也不一樣。
  • 笛卡爾與培根傳播了新的宇宙知識,牛頓建立光學,發現萬有引力
    笛卡爾與培根傳播了新的宇宙知識,牛頓建立光學,發現萬有引力大家應該都對牛頓、笛卡爾、伽利略、培根這些偉人們不陌生吧,他們的出現使得世界的天文、數學、物理等眾多科學方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有關於歐洲的科學革命的事情。快點跟我一起看一看吧!
  • 科學有故事,從光到光學的一路坎坷
    每天清晨我們被第一縷陽光喚醒,映入眼帘的是色彩斑斕的世界;白天我們沐浴陽光,夜晚我們的城市被七彩霓虹裝點得絢麗多彩;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提供了哺育世界的食物……正因為光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人們在2000多年以前就對其進行了研究,並發展成為一門研究「光」和「視」的科學——光學。一、什麼是光學?
  • 讀原著學英語_7《萬物簡史》牛頓的怪癖
    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這本書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現代科學史,穿插了很多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妙趣橫生。本書作者Bill Bryson喜歡用口語化的語言敘述,因而裡面的英語要比一般的原著通俗易懂。今天讀第4章關於牛頓的片段。
  • 史上最窮的絕頂天才,物理光學的締造者!菲涅耳
    要體會巴黎的浪漫風情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天幕低垂之際登上艾菲爾鐵塔落日輝映晚霞等待星辰交替的巴黎夜景是巴黎的沉靜之美事後他大膽的向科學院提交了關於光的衍射的第一份研究報告並且補充完善了惠更斯原理三年後他又寫了一篇關於衍射的研究報告並於次年獲得法蘭西學術院的大賽獎菲涅耳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路披荊斬棘不但通過實驗探究了牛頓在《光學》疑問26中曾經問道光線不是有幾個邊緣
  • 倫敦鼠疫隔離期間牛頓在微積分光學引力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成就
    為了社交疏離(social distancing),二十出頭的劍橋學生伊薩克·牛頓一直待在林肯郡伍爾索普的家中。在此期間,它在微積分、光學、引力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成就。在1665年倫敦發生的重大鼠疫事件,超過8萬人死亡,足足相當於當時倫敦人口的五分之一。劍橋大學被迫停課,全體師生都遣散回家,牛頓在家自我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