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獲取更多中國虛擬實境產業聯盟VR體驗活動
2016年伊始就已經被打上「虛擬實境(VR)元年」的烙印,VR的出現,使包括醫療、教育、電影、遊戲等在內的領域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義大利頂尖神經科醫生塞爾吉奧·卡納維已經準備好在2017年底為一位自幼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俄羅斯人進行「換頭術」,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手術將動用時下最為火爆的VR技術。
目前尚不知道塞爾吉奧·卡納維洛會在手術中如何使用VR,但醫療產業和VR「勾搭」到一起卻有著悠久的歷史。
1966年上映的科幻片《神奇旅程》描述了幾名醫生連同一艘潛艇被縮小到不到一毫米大小,進入一名科學家的血管,查看並修復他的大腦的情景。
如今,科幻電影裡的場景終於成真了。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外科教授內爾·馬丁(Neil Martin)醫生使用名為「Surgical Theater」的公司所研發的技術。
他們戴上虛擬實境頭盔,觀察病人大腦的內部。
在虛擬實境環境中,醫生可以深入了解腫瘤,觀察腫瘤周圍的情況,從多個角度近距離仔細觀察,發現潛在的併發症,為高風險手術做好準備。
傳統教學中,因客觀條件,現場觀摩人數有限。
現在利用VR技術,醫生可以「第一視角」 觀看學習。
6月14日上午8:00,北京協和醫院骨科翁習生教授正在為一位患者進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與以往不同,此時,國內6700多位骨科醫生正在通過VR頻道觀摩這臺手術。
這是發布的全球第一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VR手術教學直播。
外科醫生在動手術之前通過VR技術的幫助,能在顯示器上重複地模擬手術,移動人體內的器官,尋找最佳手術方案並提高熟練度。
虛擬的現實,完全超越了日常練習使用的人體模型逼真度,有利於醫生真正意義上的臨床操刀,提高手術精準度。
通過VR效果的視頻直播,讓全國各地醫生同時「現場學習」一臺手術,這確保了醫療教育的及時性和公平性,讓更多醫生有機會「現場」觀摩手術全過程,掌握手術精髓,從而救治更多的病患。
無論通過藥物的提升或是療法的進步都能教授護士、醫生學習新的技能。
無獨有偶,總部位於阿姆斯特丹的VR公司WeMakeVR,最新發布了一個360度全景視頻,詳細講述疝修補術,為實習醫生提供一種新的方式去體驗各種複雜的手術過程。
體驗不是將相機放置在手術臺上的標準360度視頻。
而是將CGI和第一視角影片整合在一起,使觀眾更好地理解開放式疝修補術是如何進行的。
觀眾能夠看到外科醫生手術操作和其他醫務人員在周圍的輔助,在完成第一個切口之前,CGI將會呈現整個過程的概要。
回到手術操作,執刀外科醫生Gijs van Acker將會討論並詳細講解個體因素。
在他講述的時候,第二個畫面將從頭顯內進入,此時是外科醫生的視角。
這種技術能夠使學生首次同時從不同視角體驗整個醫療過程。
美國小夥James Blaha出生之後被診斷患有先天性斜視,也就是國人常說的"鬥雞眼"。
以往的治療方式一般是佩戴矯正眼睛8小時進行重複無聊的訓練,或者國內一般的手術治療,最終Blaha的矯正治療以失敗告終。
3D電影《阿凡達》讓他對3D電影產生了興趣,Blaha開始構思用3D影響來治療斜視。
2013年他參加了Oculus VR虛擬實境開發計劃,經過兩年的努力完成了「他們的作品VIVID-VISION軟體」。
他是第一個受益人,通過VR裝置的自動可視角調整,以及亮度調整,將視力從0.3提升到了1.0。
在小型試驗中,15名試驗者有9名的弱視得到了改善。
阿根廷的心理學家費爾南多·塔諾戈爾(Fernando Tarnogol)開發了名為Phobos的軟體平臺,利用虛擬實境去治療極端的恐懼和焦慮症狀,例如恐高症和蜘蛛恐懼症。
這一平臺能在安全受控的虛擬環境中模擬這類現實場景。
今年4月德銀VR報告表示,通過創建個性化的VR體驗來模擬現實生活,醫生和治療師正嘗試通過這種新療法來治療恐懼症和其他疾病患者。
倫敦Virtual Exposure Therapy公司利用VR來治療恐懼症,即所謂的VR暴漏療法。
VR暴露療法利用特別訂製的電腦創造一個高度仿真的世界,而創造這個世界的是投影儀。
這種療法會令患者置身於他們身心恐懼的世界,久而久之他們便會習慣這種感覺,恐懼消除後他們就可以開始傳統的談話療法,比如認知行為療法。
讓病人直面恐懼的暴露療法已經是許多精神疾病(如恐懼症)的治療手法之一了,不過由於技術限制,傳統的方法容易讓病人徹底精神崩潰。
在VR療法中,醫生可以控制病人恐懼的程度,醫生還可與病人共同沉浸在VR世界中,通過與自身情況的對比給病人對症下藥。
VR技術的出現將讓傳統的暴露療法療程大大縮短。
此外,由於病人深知VR創造的世界是虛假的,他們在面對恐懼時就能更加從容,恐懼症也就不那麼容易發作。
今年一家英國的精神病學雜誌登載了關於憂鬱症患者依靠VR治療的案例,通過加深對自己的愛和減少自我批評來減緩憂鬱症狀。
「愛自己可以緩和精神上的痛苦,不然痛苦會放大到難以忍受。」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健康心理學教授ChrisBrewin博士在進行該項研究後表示。
這樣的理論支持在於,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對別人都有足夠的同情心,但是對自己就不這樣。
此前這個療法在普通健康的志願者身上進行過虛擬實境試驗。
作為預備研究,15名成人憂鬱症患者進行了3次。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戴上虛擬實境的頭機,然後去體驗等身大的分身視角。
參加者會體驗8分鐘的虛擬實境情境,接到的指令是去安慰一位正在哭泣的小孩子,如果患者對那個小孩用溫柔的語氣講話,小孩子會平靜下來,停止哭泣。
再下一步就是患者自己變成那個小孩子,然後看著分身的成人聽取安慰。
參加者每周接受三次虛擬實境療法。
療法結束一個月之後,患者會參加關於自己的情緒和精神狀態的調查。其中9個人報告說憂鬱症狀緩和了,4個人認為症狀明顯轉好。
有1個患者說接受療法之後,在日常生活中再也沒有以前那麼容易自我批評了。
Brewin博士說:「安慰小孩,然後自己去聽自己說的那些話,患者們間接地把愛傾注於自己。實驗的目的就是讓患者對自己也有同情心,然後緩和自我批評,現在取得了很好的結果。」
過度的自我批評是引起憂鬱症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一點,虛擬實境療法可能會帶來成效。
除了治療外,VR技術還能用來診斷疾病。
去年美國一些科學家就在病人沉浸於VR迷宮時對其進行了腦部掃描。
而那些有阿茲海默症遺傳基因的人,其大腦中某些區域的活動在迷宮測試時會大大減少。未來,迷宮測試很有可能會成為預防疾病的有效方法。
同時加拿大研究人員正在利用VR技術研發診斷青光眼(眼內壓間斷或持續升高的一種眼病)的技術,這項技術會將享有的診斷速度大大提高。
眼下VR技術在治療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它是否真的有用或者是否會造成副作用(如暈動症和頭疼)在醫學界還沒有定論。
不過,醫學界專家希望未來它能派上用場。隨著VR技術的逐漸成熟,其價格也會大幅下降。
「未來,病人們可以自行從網上下載相關的VR治療應用,心理疾病將不再嚇人。」
一位醫學教授這樣說道。
將VR運用於醫療,開闢了醫學教育的新途徑。這極大方便了醫生學習,必將為醫療事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
——腦洞大開——
VR技術應用到醫療上,是革新還是偽命題?
您腦洞有多大也留言讓我們樂一樂呀
(文末右下角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