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講過蟾蜍吞下「放屁蟲」卻被化學武器攻擊的故事,而今天要介紹的則是一種能克制「放屁蟲」的捕食者。
故事發生在1959年的亞利桑那州。昆蟲專家艾斯納(Thomas Eisner),正在沙漠裡研究一種偽金針蟲屬(Eleodes)的甲蟲E. longicollis。E. longicollis是一種黑色的甲蟲,體長約3釐米,被人觸摸之後,它會擺出一副奇怪的姿勢:腦袋著地,身體傾斜,屁股朝上舉。這是偽金針蟲屬的典型防禦姿勢。也算得上小有名氣。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曾把它寫進小說,美洲的原住民認為甲蟲擺出這個姿勢,是在傾聽鬼魂的聲音。
偽金針蟲屬的甲蟲。圖片來源:Insects Unlocked
它的用意很明顯。偽金針蟲屬的腹部末端有兩個很大的腺,能分泌含有醌的黃色液體。醌對脊椎動物和節肢動物都有很強的刺激性,是許多動物的防身武器。如果甲蟲擺出倒立姿勢,對方還不停止挑釁的話,甲蟲就會使用化學武器。毒液一般是靠近肛門的開口慢慢滲出,有時也會像水槍一樣噴射,距離可達50釐米。它有揮發性,臭氣衝鼻,如果接觸到了臉,特別是眼睛,會感到明顯的刺痛。
甲蟲的倒立動作很像臭鼬的類似姿勢,不僅是發射「醌炮」的準備動作,也是警告捕食者的最後通牒。偽金針蟲全身漆黑,在白色的沙子裡很醒目,具有警戒色的作用。一些並沒有毒素的甲蟲,會模仿偽金針蟲屬的黑色外衣和倒立姿勢,藉此假扮李逵,恐嚇捕食者,可見「醌炮」是非常有效的武器。
E. dentipes擺出偽金針蟲典型的防禦姿勢。圖片來源:bugguide,作者:Jim Moore
不過,化學武器也不是所向無敵的。在沙漠中散落著偽金針蟲的身體殘骸,有翅膀、腹部末端和腳。到底是誰克服了甲蟲的化學攻擊呢?艾斯納心生困惑。在鞘翅邊緣常有被鼠類咬過的牙印,有人告訴他,沙漠裡有南食蝗鼠(Onychomys torridus)。雖然外表是一隻可愛的小老鼠,但食蝗鼠是兇惡的掠食者。它的胃口極大,對蠍毒有抵抗力,可以吃蠍子。甚至其他鼠類都會成為它的小菜。它會不會是答案呢?
南食蝗鼠能捕食蠍子。圖片來源:National Audubon Society,作者:Photo courtesy of Ashlee and Matthew Rowe
艾斯納在案發現場設下了捕鼠籠,很快南食蝗鼠被捉拿歸案。他送給它們E. longicollis,奇妙的事情發生了:說時遲那時快,沒有等甲蟲擺出防禦姿勢,老鼠用前爪一把將其抱住,豎直起來屁股朝下,戳入土地。甲蟲的化學武器全都噴到土裡去了,一滴沒打中老鼠。破解的動作如此迅速又如此簡單,讓人目瞪口呆。同時南食蝗鼠開始大嚼甲蟲,從頭開始,留下鞘翅、腿和腹部的末端。後來艾斯納發現,甲蟲毒腺裡的醌幾乎噴光了,但表面沒有破損,老鼠小心翼翼地避開了甲蟲的「彈藥庫」。
南食蝗鼠將噴射「醌炮」的甲蟲制服了。圖片來源:Biology: The Dynamic Science
順便安利:艾斯納是化學生態學的奠基人之一,專攻各種節肢動物的防禦毒素,可以說是蟲中唐門。外研社出過一本他的書,非常有意思。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知乎上有無窮小亮(博物君)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