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 發表於 2012-01-07 11:47:28
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實驗室開發出一種以金屬為蝕刻催化劑的砷化鎵晶圓蝕刻法,這種蝕刻方法,其製造速度較傳統的溼式蝕刻製程來得快、而成本又較乾式蝕刻來得低,一旦該製程獲得推廣,可望有效推進用以生產太陽能砷化鎵產品的商業應用技術。
砷化鎵晶圓被應用在製造射頻元件、太陽能電池,由於其較矽材料更佳的電子移動速率,在高頻率應用的效能上較矽來得更佳。不過,砷化鎵材料易破碎的結構,使得過去對砷化鎵晶圓的蝕刻,多半只能採用蝕刻時間需時較長的溼製程,也拉長了砷化鎵晶圓產業的製造周期。
而美國伊利諾大學開發出的「金屬輔助化學蝕刻(Metal-assisted chemical etching, MACEtch)」技術,是將一片已刻妥晶圓表面欲蝕刻圖像的金屬薄膜,覆蓋在砷化鎵晶圓上,然後將砷化鎵晶圓浸入MACEtch蝕刻溶液當中。由於有金屬作為催化劑,被金屬所覆蓋、接觸的晶圓表面,遭蝕刻的速度將較沒有被覆蓋的部份來得快,從而達成差分蝕刻(differential etching)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傳統半導體製程採用光罩製程來刻劃晶圓所需的結構圖像,伊利諾大學的實驗室採用了「軟光刻(soft lithography)」製程,製造出用以覆蓋在砷化鎵晶圓表面的金屬薄膜。這種製程省去了高昂的光罩設備成本,因此亦可有效降低金屬輔助化學蝕刻製程的總體成本。
不過相對地,受限於該製程技術目前僅能進行垂直結構蝕刻,僅適於製造「劍山」型態的晶圓表面結構,因此技術推廣初期,主要將應用於捕捉光線的太陽能砷化鎵產品;惟該實驗室目前亦積極提升技術,最終目的不僅要能生產各種形式的砷化鎵結構,也希望能將該技術推廣到其他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的製程。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