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書記在省委全會上要求「借鑑」徐州經驗;
河南廣播電視臺專門拍攝並重磅推出徐州發展「啟示錄」;
今年4月到8月,徐州迎來6批河南「客人」:鶴壁、鄭州、洛陽、開封、許昌、商丘。
河南人為何獨愛徐州?今天,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為您帶來解讀。
密集來訪
河南6地黨政代表團訪徐,其中不乏省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帶隊領導中有兩位省委常委。他們的來訪,表現出河南對「徐州經驗」的濃厚興趣。
最早一批河南客人來自鶴壁。4月20日,鶴壁市黨政代表團在市委書記範修芳、市長郭浩的帶領下來徐考察。範修芳認為徐州是一座美麗而充滿活力的城市,近年來徐州在轉型發展、城市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積累的好經驗好做法值得鶴壁學習借鑑。這也是眾多河南城市的訪徐初衷。
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馬懿率鄭州市黨政代表團6月來徐,開啟了新一撥考察熱。馬懿說,徐州不僅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而且城市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態勢良好、前景廣闊。當月,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市長劉宛康率洛陽市黨政代表團來徐考察,他們的目標有三個:一是對標杆找差距;二是學先進取真經;三是敘友情謀合作。
「要前看標兵,回看追兵。徐州的轉型發展值得研究,可以借鑑。」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在6月29日召開的河南省委十屆六次全會上的一句話,促使更多河南城市離豫赴徐考察。
7月初,開封市黨政代表團來徐考察,開封市委書記侯紅開宗明義提出「遠學杭州、近學徐州」。7月25日,許昌市黨政考察團赴徐州考察學習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生態轉型、社會轉型。8月8日,商丘市黨政考察團到徐州就轉型發展、樞紐經濟建設、「放管服」改革、生態文明建設和黃河故道治理等方面考察學習。
當前,新一輪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區域競爭正在中原大地展開,河南各市發展意圖明確,就是要重塑發展優勢,提高發展位次。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注意到,高度重合的是,徐州雲龍湖綜合改造工程、潘安湖採煤沉陷區整治工程、徐州重工、創新科技谷等成為多地黨政代表團必去的點。
河南廣電還派出總編輯帶領的全媒體採訪團深入徐州,推出《他山之石•徐州轉型發展啟示錄》。節目圍繞「樞紐經濟」「創新轉型」「生態建設」「精神內核」四個方面,分別呈現徐州從一方交通樞紐到五維樞紐經濟、從資源產業一馬當先到新興產業群馬奔騰、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從英雄之城到文明之城的轉變,全方位報導徐州經驗。
對標找差
「徐州近年來聲名鵲起。」馬懿這樣評價徐州。的確,徐州近年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從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生態轉型、民生轉型入手,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新成效, 在全國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河南各市密集「走親戚」,主要出發點就是考察學習借鑑徐州轉型發展彎道超車、後來居上的先進經驗。從轉型發展的角度來講,選擇徐州,是因為在全國的版圖中,很難找到一座城市,和河南的城市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
和鄭州一樣,徐州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
和洛陽一樣,徐州曾經是全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和開封一樣,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對標找差,首先看的是主要經濟指標。去年,徐州的經濟總量同洛陽相比,已經由10年前的1.1倍擴大到1.52倍。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徐州的邳州市、新沂市、沛縣上榜2018年全國百強縣,洛陽則無一入圍。據測算,許昌市面積、人口均為徐州的1/2左右,但生產總值約為徐州的4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不到徐州的30%,千億級產業集群僅有1個。
單從GDP考量,鄭州來徐考察似乎意義不大。2017年,徐州經濟總量躍居全國地級市第29位,比鄭州市少2400億。然而,尋求轉型路徑中的鄭州,面對新舊動能如何轉換、發展質量如何提升、創新驅動如何實現、城市建設如何提質的問題,徐州經驗應是有益借鑑。
「一帶一路」框架下,淮海經濟區和中原經濟區聯結極其緊密,因此互訪也屬意料之中。徐州非常看重鄭州搶抓戰略機遇、擴大對外開放、建設中心城市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徐州黨政主要領導調整後,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時任徐州代市長莊兆林率黨政代表團赴外地考察第一站就定在鄭州。加之,徐州、鄭州在地理位置、所屬板塊重要性、文化傳承上的相似之處,自然越走越近。
開封一直有「近學徐州」的傳統。2016年10月,開封市黨政代表團來徐州考察,學習徐州在產業轉型發展、城市規劃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好做法,當時就定下「近學徐州」,以徐州為標杆。此後,教育、城建領域曾多次派政府代表、專家赴徐交流。
許昌市委副書記、市長胡五嶽道出了不少河南城市的心態:「徐州為我們樹立了高質量發展的標杆、樣板。對標先進找差距,我們要有坐不住的緊迫感、如坐針氈的危機感,把徐州經驗學習好、總結好、落實好,持續加強溝通交流合作,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高質發展譜新篇
徐州的「標兵」意義確實超越了「一般地級市」的範疇。
2017年,徐州生產總值660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1億元,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8個新興產業規模均超千億元。徐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煤炭、鋼鐵、水泥等行業去產能,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產業結構偏重、單一的狀況,實現了產業轉型,提高了發展質量。同時,加強城市修復和生態修復,把「生態包袱」轉變為「綠色優勢」。
黨的十九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地方考察就到了徐州,對徐州轉型發展的成績給予肯定: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實踐證明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關鍵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向全國釋放出了「緊扣新時代要求推動改革發展」的強烈信號。
江蘇省委、省政府對徐州寄望頗高。今年初,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對徐州的定位做出如下表述:「徐州不僅是一個地級市,它還是一帶一路交匯點的重要支撐點,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
在江蘇「1+3」重點功能區中,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獨佔一個版塊,其任務就是發揮輻射作用,拓展江蘇發展的縱深。2017年8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專門出臺政策意見對徐州予以支持,提出到2025年,徐州經濟總量躋身萬億元城市行列,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區域領先。
跳出徐州看徐州。不僅「開門迎客」,徐州還在積極地「走出去」。今年5月,徐州黨政代表團先後赴鄭州、成都、深圳、東莞4座城市考察,汲取中心城市建設的經驗,借鑑產業轉型的思路,在城市規劃發展、實體經濟振興、刺激創新創業等方面收穫頗豐。8月15日-17日,他們前往陝西省鹹陽、寶雞和漢中,學習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漢文化開發、旅遊發展、產業富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創新路徑。
對標找差,革故鼎新,沒有完成時。
對於徐州的藍圖,周鐵根進行了清晰地描繪:「我們將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為主線,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旋律,以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為主抓手,深入推進新一輪思想大解放,加快建設各類發展平臺,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堅定不移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下大力氣抓好脫貧攻堅工作,持續增強中心城市發展的活力動力能力,奮力譜寫好徐州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交匯點記者 倪方方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時政新聞部出品
歡迎轉發 侵權必究
版 權 說 明
如需轉載本公眾號內容:
1.須保持圖文完整,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2.完整標註版權及本公眾號ID、作者、二維碼;
3.未按此規定轉載的,本公眾號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