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懶絕對是我們印象中最懶的一種生物,動作很遲鈍,經常掛在樹上幾個小時都不移動,然而,跟另一種動物比懶,樹懶恐怕要被甩下100條街了。
有科學報告指出,洞螈(又稱盲螈,洞穴火蜥蜴)才是真正懶到極致的動物,是所有生物中最懶的動物。
洞螈的發現。
洞螈的歷史最少可以追溯到1500萬年前,但因為居住的環境比較隱秘,所以人類一直都沒有發現它們的存在。
最早發現洞螈是在1768年,一位來自奧地利的醫生和他的一位科學家朋友洛朗在遊歷歐洲科爾巴阡山脈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種神奇的動物。
它是一種兩棲類、身長大約30釐米左右,當時兩人給它取名為「普羅透斯」,是希臘神話中一個年老又執拗的海神的名字,後來才被正式命名為歐洲洞螈。
龍」的幼仔——歐洲洞螈。
洞螈是一種兩棲動物,可生活在陸地上,也可生活在水裡,水中用鰓呼吸,上岸則用肺呼吸,主要棲息在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石灰巖溶洞,所以算得上是當地的特有品種了,在其地區是看不到的。
從外形來看,這種動物和中國神話中的龍一樣,有著一張大長臉,在臉的前端,有一個扁平的鼻子,鼻孔很小,很不明顯。
在臉的後側兩邊分布著紅色的腮,紅色來自血液,也有著蛇一樣細長的身子,但不像龍那樣覆滿鱗片,而是覆蓋著一層薄薄的黃白色、粉色或褐色的皮膚。
但與龍相比,洞螈的個體並不是很大,全身長度一般為20-30釐米(雌性要比雄性大),最長的應該在40釐米左右,因此一直有人將它們誤以為是「龍的幼仔」。
洞螈的神奇之處。
洞螈終年棲息在洞穴幽暗的環境中,動植物非常匱乏,所以洞螈們的食物也比較稀少,一般都是以洞穴中的蝸牛、螃蟹為食。
但是洞螈在捕捉到食物後不會咀嚼,反而是直接吞咽,它們對食物消化得非常「充分」,當食物被直接吞下去之後會變成脂肪和糖類儲存在肝臟部位。
如果遇到極端情況的時候,洞螈會降低身體的新陳代謝來減少能量消耗,因此洞螈可以10年不進食,超級耐餓。更要命的是,根據研究發現,洞螈可以活100年,平均壽命有70年!
如果說樹懶的懶算是「懶到發黴」的話,那麼洞螈的懶堪稱「懶到石化」。
在斯洛維尼亞地下洞穴中,研究人員在2010年至2018年期間,對這些洞螈進行了長達八年的觀察,發現這些動物的活動範圍相當有限。
匈牙利羅蘭大學的動物學家GergelyBalázs表示,這些洞螈的移動距離都不超過10米,在觀察中,這些螈的移動情況都不一樣,有一隻洞螈似乎比其他的洞螈更「懶散」。
因為從第一次發現後,時隔2569天,研究人員又看到了它,而且是在同一個地點發現了它,似乎這隻洞螈一動不動的長達7年之久。
其中表現最為活躍是在230天內移動了38米,大多數洞螈只移動了5米左右,這研究結果確實是有點難以置信,但是研究的情況就是這樣。
不僅如此,洞螈居然還懶得繁殖,真是動物界內的一大奇葩,按理說,每種生物的終極目標就是繁衍生息,而洞螈平均12.5年才交配一次,雌性的洞螈7年才能產一次卵。因此研究人員將洞螈稱為「最懶」的動物,懶得動,懶得吃,懶得繁殖。
總結。
雖然說洞螈又懶又宅,又可以長達10年不進食,但這樣的生活方式卻也令洞螈進化出了難以置信的生理機能,可以輕輕鬆鬆活過100歲。
這樣的壽命並不是所有的地球生物都具備,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這100年的壽命都是我們人類無法達到的,而且在兩棲動物中也是一種逆天的存在,如長壽兩棲動物日本大鯢,最大壽命也不過55歲。
除此之外,洞螈基本上沒有衰老的跡象,可以說是長生不老,青春永駐。時至今日,這種特殊的洞螈只存在於歐洲,而斯洛維尼亞政府送給世界公共機構的也都是雄性洞螈,目的是為了防止洞螈在其他國家繁衍,來保護洞螈的唯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