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的天氣簡直是魔鬼,早上醒來涼颼颼的,中午太陽出來又曬得不行,一天到晚恨不得有三個季節。
剛剛喝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馬上就準備穿上第一件毛衣了。
現在在大街上,經常可以看到三種不同穿衣風格的人群,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有人穿T恤、有人穿夾克,甚至還有人穿羽絨服。
大人尚且把握不好穿衣的節奏,小孩可怎麼辦呢?
在家長群裡,對於給孩子加衣服,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孩子一受涼就感冒,衣服當然是能加多少就加多少!第二種:春捂秋凍!秋天怎麼能給孩子加那麼多衣服呢?
不過,顯然這兩種方式都是有些偏激的,要麼讓孩子凍著、要麼讓孩子捂著。
看看這些被捂壞的寶寶吧!你就不會說讓孩子多穿點衣服這樣的話了。
病死率高達19.3%
怎麼才能「折中」一下讓孩子剛好感到舒適呢?
這裡有兩個實用的方法,讓家長時刻把握孩子加衣的節奏。
1.了解每一件衣服的「溫度」
「寶寶穿衣黃金公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總的來說,通過控制穿衣服的多少,讓寶寶的體感溫度保持在26℃左右,是最舒適的。
而:穿衣溫度=26℃-環境溫度
也就是說,如果今天天氣預報推送的綜合體感溫度是20℃,那麼穿衣的溫度就是26℃-20℃=6℃
「所以知道了這個有什麼用呢?」
當然有用了!
因為對應穿衣溫度的,還有一份衣物溫度對應表,知道每件衣服能給孩子加持多少溫度,就能夠視情況給孩子加衣了。
除此之外,怎樣知道寶寶是熱還是冷呢?
很多寶寶冷了熱了都不說,全憑家長瞎猜,不過雖然孩子嘴上不說,但他們的身體都很誠實!
家長只需要遵從一個原則就可以了,那就是:
2.「3暖1涼」
3暖說的是:背暖、腹暖、腳暖
孩子背部受涼,很容易感冒;腹部受涼容易導致腹瀉、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腳部則是全身最為敏感的部位,是寶寶神經末梢最豐富的部位。
這3個地方都暖暖的,才能夠保證寶寶的身體健康。
而1涼說的是額頭涼
寶寶全身散發的熱量,有三分之一都是從頭部發散的。
而且頭部血管豐富,相對於身體其他部位,頭部涼一點才有利於健康。
所以入秋後,家長也不要馬上就給寶寶戴帽子,等到天氣真的很冷了再戴帽子也不遲,否則孩子很容易因為熱量上頭而頭暈心煩。
關於寶寶穿衣服的細節就講到這裡,希望這套實用寶典能給家長們多一些幫助,在帶娃的路上越來越遊刃有餘。
推薦這套《兒童健康指南:零至十八歲的身心靈發展》
全書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專注於日常生活中一般疾病的辨識,以幫助父母在陪伴及觀察生病孩子時,能有預警的判定基準。
第二部分概述了兒童發育的各個階段,以及如何創造最好的條件來滋養孩子。
第三部分探討了教育與醫療的關係,以及它們對孩子日後生活的影響。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