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她就要逼她穿秋褲嗎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不知何時給娃穿秋褲。
時間帶來的不僅僅是秋涼冬寒,還有泛濫的母愛。
「因為有一種冷,是你媽覺得你冷;有一種愛,是你媽逼你穿秋褲。」
十年前老媽那些溫柔的語言至今依舊在我耳邊迴蕩——「再不穿秋褲信不信老娘打斷你的腿!」
一瞬間恍如隔世,鹹魚終於翻了身!終於,我成為了逼別人穿秋褲的人。
但「秋褲」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大花保暖褲了,它變成了一種母愛的承載品。
仿佛包裹在孩子身上的衣服越多,也預示母愛分量更重。
因此,我穿一條秋褲,饅頭就必須穿兩條;我穿外套,饅頭必須穿毛衣。
或許是這份母愛嚴重超重,她居然生病了,還是感冒???
感冒不是著涼才會得嗎?難道我給饅頭穿的還是太少?
一臉蒙圈的我趕緊帶著饅頭上了醫院,發現兒童科的孩子還不少,好不容易掛號排隊等了半小時,等到的診斷的結果竟是:「給孩子穿太厚了!」
我心裡默念,你這是質疑我的母愛!!!
隨後醫生很無奈的說:「你看見這些孩子了吧?大部分都是因為穿太多了,有的發燒,有的感冒。你們當媽的老覺得孩子冷,就給孩子穿很多,但不知道小孩子的新陳代謝快,血液循環也快,體內熱量高,體溫也比大人高。而孩子幾乎是一刻也不得閒的動,運動量大就很容易出汗,一出汗,裡面的小衣服就溼了,等到安靜下來後,衣服就變涼了,這種天氣風又大,讓它一吹著涼感冒就很容易得上了。」
聽完醫生的話我還是似懂非懂,那什麼時候才要給孩子穿厚實點啊?
哀嘆一聲,考驗母愛的時候又到了。上網查資料...問醫生朋友,終於找到了一份滿意的答案。
關乎到祖國花骨朵們的健康,當然要分享給大家。
給寶寶添衣也有小技巧
這兩天正在看一個中草藥紀錄片,其中有一句話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用皇家翻譯的口吻來說就是:秋冬季節陽光沒有那麼強烈,所以秋冬是個養肺的季節。這個時候讓這個時候讓小朋友進行適當的「秋凍」鍛鍊,可以提高孩子的抗病和抗寒能力,還能對呼吸系統疾病起到預防作用。
總結起來一句話:你穿秋褲的時候不必給他穿秋褲,適當的凍凍有好處,好處參考上文。
那怎樣判斷是否要給孩子加減衣物呢?
網上流傳一種穿衣的判斷方法:
氣溫15℃可以視為孩子「凍」與「不凍」的臨界溫度,15℃以上,可以適當凍一凍;氣溫連續在15℃以下,就要適當加衣服。
那麼這種方法科不科學呢?醫學上一般把15℃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但是爸爸媽媽們還是要根據自然規律來穿衣服,冷就多穿一點,熱就脫掉一點。
還有一個科學實操小竅門送上:判斷寶寶該不該添衣,分兩步走,一摸二看。
一摸,觸摸寶寶的後脖頸和背部。(小孩子的手腳末梢血液循環發育還不完善,所以有時候就算身體很溫暖,手腳都是微涼的。)
如果用手觸摸寶寶的後頸和背部的皮膚是溫熱的,那就不用費勁力氣逼她穿衣服了;如果發燙或發涼,秋衣秋褲走你。
二看,觀察寶寶的小臉。如果出現發紅、額頭鼻翼汗珠的情況,就說明寶寶衣服穿得多了。而且當寶寶感覺太熱時,很容易出現煩躁、易哭鬧等現象,這時媽媽們就需要給寶寶減少衣物了。
但如果寶寶的臉色看著發白、縮著手腳甚至發抖時,則說明衣服穿少了,那麼秋衣秋褲走你。
並非所有寶寶都適合「秋凍」
雖然孩子身體強壯不易生病是天下所有母親的心願,但有些媽媽還是不要盲目鍛鍊孩子,因為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秋凍」。
首先是經常生病的寶寶的不能盲目進行「秋凍」,反而要重點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還有脾胃虛寒的寶寶,如果孩子看起來瘦弱、臉色發黃、食欲不振等,也儘量不進行「秋凍」鍛鍊。
在秋冬季節,除了適當凍一凍來提高孩子的抵抗免疫力,爸爸媽媽們還還可以讓孩子多做運動,比如帶孩子去逛逛公園,在家可以和孩子做一些親子遊戲。
除此之外,在做飯的時候麻麻們也可以多選擇一些紅棗、蓮子、桂園等,這些食物都可以對寶寶的禦寒、身體健康起到很大的幫助。
最後要給大家安利一款物美價廉的寶寶打底褲,因為之前在給孩子買衣服上踩了太多坑了,實在心疼。
果然,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砸錢,怎得人間極品。
最後的最後,希望每個寶貝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不必在被媽媽提著秋褲追著跑。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Hello藍豆)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