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表明,40億年前,地球上有失落的大陸!

2020-10-18 博科園

地球古代巖石的一種新放射性模型,對目前地球大陸地殼形成的模型提出了質疑,這表明大陸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早從海洋中升起,但已經被摧毀,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阿德萊德大學科學家發表了兩項關於數十億年前巖石放射性模型的研究,發現地球大陸地殼可能比目前模型顯示的要厚得多,大陸的存在可能可以追溯到40億年前。

阿德萊德大學地球科學系和莫森地球科學中心的德裡克·哈斯特洛克博士說:我們用這個模型來了解從早期地球到現在的演化過程,並提出早期地殼的存活依賴於巖石中放射性物質含量,而不是隨機事件。如果模型被證明是正確的,它可能需要修正對地球化學和物理演化的許多理解,包括大陸的生長速度,甚至可能是板塊構造的開始。哈斯特羅克博士和博士生馬修·加德(Matthew Gard)收集了75800個火成巖(比如花崗巖)的地球化學樣本。

這些樣本的形成年代估計來自各大洲。並估計了今天這些巖石的放射性,並建立了一個從40億年前到現在平均放射性模型。所有巖石都含有天然的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會在地殼衰變時產生熱量並提高地殼溫度——巖石的放射性越強,產生的熱量就越多。通常與大陸地殼有關的巖石具有比海洋巖石更高的放射性,一塊40億年前巖石在形成時的放射性是今天的四倍。但研究人員發現,年齡超過20億年巖石的放射性水平出現了意想不到的不足。

當修正了更高的熱量產生,因為更高的放射性本應存在,赤字消失了。周圍會有更多類似花崗巖或大陸類型的巖石,但由於更高的放射性,因此更高熱量,它們要麼熔化,要麼很容易被構造運動破壞。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大陸地殼沒有在地質記錄中出現,現有模型表明,隨著地殼變厚,大陸最終會從海洋中生長出來。但研究人員認為,在更早的時期,可能存在大量的大陸地殼,儘管非常不穩定。研究報告的撰寫者之一、阿德萊德大學的馬丁·漢德教授說:

這個新模型對監測全球變暖的影響可能具有重要意義。地球科學教授馬丁·漢德(Martin Hand)表示:這個新模型能夠幫助預測那些樣本很少或沒有樣本地方的巖石放射性。比如南極洲,在那裡我們無法獲得樣本,這可能對評估冰蓋的穩定性以及全球變暖影響冰川融化所需的溫度變化閾值非常重要。新的放射性模型還可能有助於尋找具有地熱潛力的熱巖,並可用於建立沉積盆地中石油成熟的更精確模型,這些研究發現發表在《前寒武紀研究》和《Lithos》上。

博科園|研究/來自:阿德萊德大學

參考期刊《前寒武紀研究》《Lithos》

DOI: 10.1016/j.precamres.2019.105375

DOI: 10.1016/j.lithos.2019.05.034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研究表明:30億年前的地球到處是水 根本沒有大陸
    研究表明:30億年前的地球到處是水 根本沒有大陸 2020-03-04 09:27:36 來源:參考消息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32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子?
  • 冥古宙失落的大陸:被地球吃掉了
    )時期地球表面的可能景象Credit:Tim Bertelink一項新研究表明:當地球還是個年輕的小傢伙時,她孕育了許許多多的新大陸——然後把它們全部吞掉了,只留下一些微不可尋的痕跡。這項研究認為,這些初始大陸的特性是短壽、早逝。但在這種迅速更迭的過程中,它們為更加堅實的大陸奠定了基礎,並最終產生了板塊結構。「我們的結果說明,在這些大陸的嬰兒期,也就是45億年到40億年前,它們比較虛弱,容易遭到破壞。然後它們開始分化,逐步變得堅硬,形成了我們現代大陸的核心,」文章的第一作者,莫納什大學的地球科學家Fabio Capitanio在報告中說。
  • 歐洲發現一塊「失落大陸」!約1.4億年前被埋進南歐底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溫家越】又一塊「失落大陸」被發現!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3日報導,這塊大陸被稱為「大阿德裡亞(Greater Adria)」,面積和格陵蘭島一樣大,位於北非和歐洲大陸之間,大約1.4億年前與北非斷裂,被埋入南歐後湮沒無聞。
  • 研究表明,30億年前的地球到處都是水,根本沒有陸地
    32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子?新的證據表明,地球被一個巨大的海洋覆蓋,根本沒有大陸。科學家們最近報導說,大陸出現的時間較晚,因為板塊構造將巨大的巖石陸地塊向上推進,衝破海面。他們在一塊古代海底發現了關於這個古代水世界的線索,這塊海底現在位於澳大利亞西北部的內陸。
  • 《大白鯨》40年:兩塊失落大陸的戰爭
    1980年4月5日,日本電視網協議會、讀賣電視臺與東京電影新社(TMS娛樂公司前身)針對兩年後即將出現的「九星連珠」現象,聯合推出了奇幻動畫連續劇《大白鯨》(ムーの白鯨)。它的故事劇情,則是兩塊失落大陸——姆、亞特蘭蒂斯之間的戰爭。通過編劇的精彩改編,這兩個原本並不出彩的失落文明傳說,變成了非常的動人故事。
  • 2億年後,地球大陸或將重新合併為盤古大陸,地球卻有可能被冰封
    現代研究表明,盤古大陸並非是地球歷史上唯一出現過的超級大陸,它只是在距今2億-3億年前活躍於地球歷史舞臺上。在距今7億-9億年前,地球上還存在過更早的一塊超級大陸,科學家稱之為羅迪尼亞超大陸(Rodinia)。
  • 荷蘭地質學家稱發現失落的大陸:其目前就掩埋在南歐底下!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地質學家範 辛斯伯格(Douwe van Hinsbergen)一直在探索失落的大陸,他與研究團隊本月發表在地科期刊《岡瓦納研究》(GondwanaResearch)的一篇論文,揭示出大亞德裡亞(Greater Adria)陸地的存在,而這塊和格陵蘭島差不多大小的失落大陸,目前就埋在南歐底下。
  • 40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子?
    它見證了地球數億年來的大規模震動,當大陸碰撞時,花崗巖被壓碎,摺疊扭曲,無法辨認,當它變得更細,上升並暴露在表面時,結果是這種複雜的條紋狀巖石,標誌著它痛苦的傷疤。它有40億年的歷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在地球表面的40億年裡,它經受住了大陸板塊的劇烈碰撞,避免了板塊邊界的俯衝,並抵抗了風,水和冰的無情衝擊,這些衝擊造成了無數比它年輕的巖石的消亡,所以這樣的巖石非常罕見也許並不奇怪。更令人驚訝的是,無論地質學家如何努力尋找,他們都找不到比它更古老的東西。
  • 「盤古大陸」或將重現地球,2億年後,大陸或將重新合而為一
    現代研究表明,盤古大陸並非是地球歷史上唯一出現過的超級大陸,它只是在距今2億-3億年前活躍於地球歷史舞臺上。在距今7億-9億年前,地球上還存在過更早的一塊超級大陸,科學家稱之為  羅迪尼亞  超大陸  (Rodinia)。而在它之前,還有形成於16億年前,並且在距今14億年前的時候分解的  哥倫比亞超大陸  (Nuna)。
  • 30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的?科學家終於有了答案!
    地球曾經是一個「水世界」近日,來自地殼古老部分的證據表明,大約30億年前,地球曾經是一個水世界。如果這是真的,那就意味著科學家需要重新考慮關於系外行星和宜居性的一些理論,甚至還需要重新考慮他們對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理解。
  • 巴西海底藏"失落大陸"? 亞特蘭蒂斯只是個傳說
    日本岐阜大學教授川上紳一認為,南美和非洲曾經是一個巨大的大陸,隨著板塊的漂移而分開,此次發現的花崗巖,也許是大陸分裂時留下的陸地痕跡。今後有必要採集這處懸崖的巖石樣本,分析其化學組成是否與南美和非洲的巖石一致。   但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美國華盛頓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家麥可·維瑟遜認為,這塊花崗巖也有其他進入海洋底的途徑。
  • 「失落大陸」
    傳說中的失落古城「亞特蘭蒂斯」想像圖  據新華社東京5月8日電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日前說,其研究小組在巴西裡約熱內盧附近的大西洋海底發現了大量花崗巖。由於花崗巖是構成陸地的主要巖石,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證明存在類似「亞特蘭蒂斯」那樣的「失落大陸」。
  • 冥古宙失落的大陸:被地球吃掉了
    「這種內部原生熱量的釋放是今天的三到四倍,這使淺層地幔大量熔化,然後以巖漿的形式被噴出地球表面,」 Capitanio說。但是這個時代(46億年到40億年前,被稱為冥古宙)的大陸,實在是太過虛弱,極易被毀滅。現代大陸的抗拉強度相對較高,也說明很難通過拉扯的力量將它們弄碎。
  • 科學:新研究表明,彗星有助於地球的大氣層
    【科學:新研究表明,彗星有助於地球的大氣層】根據一項新研究,地球的一些大氣層是數十億年前由彗星帶入地球的。關於地球大氣層是如何形成的謎團長期困擾著科學家們。一些人認為彗星最初可能會將一些水,有機和大氣分子帶到地球上,這些分子現在構成了它的生命。現在,由加州理工學院的Guillaume Avice博士,CRPG-CNRS和洛林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支持該理論的證據。Avice博士和合著者一直在分析在礦物石英中發現的水氣泡中的微小古代空氣樣本,這些氣泡可追溯到30多億年前。
  • 科學家在加拿大發現了一塊30億年前遺失的大陸!
    一塊失落的大陸在加拿大地下被發現了!研究表明,1億5千萬年前,這塊大陸分裂了,直到現在被發現了線索!據了解,科學家在加拿大努納武特的巴芬島採集的巖石樣本中發現了一塊古代大陸的化學指紋,它就藏在地球內部形成鑽石的巖石中。這個秘密隱藏在一種含鑽石的火山巖中,這種火山巖被稱為金伯利巖。金伯利巖起源於地球地幔深處的巖漿中,在火山噴發時,當它衝向地表時,會順路攜帶鑽石。
  • 失落大陸被發現,位於歐洲地表深處,或埋藏著人類早期「秘密」
    失落的大陸總是令人著迷,無論是虛構的亞特蘭蒂斯,還是真正的「失落」大陸,例如西蘭迪亞(現在幾乎完全被海水淹沒)和多格蘭地(在上一個冰河時代末期由於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沒),人類已經通過各種方式的研究,將這些失落大陸與地球上已經失去的文明和物種緊密de 聯繫了起來.但事實上,這些失落大陸並不僅僅消失於海洋之下,最新研究表明它們也可能消失在地表深處。
  • 氧氣,從毒性氣體到有用氣體:前40億年地球氧氣演變史
    幾乎一直到35億年以前,整個地球上都是沒有氧氣的,從35億年前開始,地球上演化出一些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菌:藍藻(又稱藍細菌)。這些細菌能夠利用光照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變成有機物,但是會釋放出一種副產物:氧氣。
  • 新研究表明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 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
    新研究表明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 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網易科技《知否》(辰辰):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在2.3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恐龍統治著每塊大陸以及大部分的陸地生態系統。然而,66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使恐龍走向了滅絕。一些科學家認為,當小行星在白堊紀末期撞擊地球時,恐龍已瀕臨滅絕。但來自英國巴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科學方法來驗證這一理論。研究人員收集了各種最新數據,並使用統計分析來評估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是否仍能夠繼續繁衍生息。
  • 32億年前地球長啥樣 到處是水沒一片大陸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新研究表明,那時地球被廣闊的海洋覆蓋,沒有一片大陸。隨著板塊構造將巨大的巖石塊向上推開,突破海面,大陸才隨之出現。大約45億年前,塵埃與太空巖石間的高速碰撞形成了最初的地球——一個不斷冒泡的熔融巖漿球體。隨著地球不斷旋轉,它開始冷卻。最終,在一千到一百萬年後,不斷冷卻的巖漿在地殼內形成了第一批礦物晶體。
  • 新證據表明,地殼板塊構造可能始於30多億年前
    圖源:亞歷克·布倫納,哈佛大學 如果沒有板塊運動,地球上就不會有大陸、山脈,甚至生命本身。新的證據表明,這種地質過程至少在32億年前就開始了,這比我們預期的時間要早得多。 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早在32億年前,地球表面深處的板塊就在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