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智造加力,免疫強企公益講壇,
上海優也科技信息諮詢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曾長期擔任寶鋼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2000年獲得寶鋼首次頒發的最高榮譽,金牛獎章、2002年獲得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第五屆全國優秀青年創新獎等。
《管中窺道:技術創新的觀念與方法》作者、《三體智能革命》等書合著作者。
重要觀點
1
創新其實非常難、失敗的概率非常高。對此,我們很多人體會不到。因為人們對創新的理解往往受到「倖存者偏差」的幹擾。現實中的創新和傳說中的完全不一樣。第一,創新不是理論的應用,第二,創新比大家想像的難。
2
今天所有的創新都是別人沒做成挑剩下來的。從這個角度來講,我給創新一個名詞叫做,人擇難題,現在有機會做的創新都很難——如果不難的話,前人和別人老早就做了,哪有你的機會?所以,現在的創新項目,都是別人,挑剩下的這就是所謂,人擇難題。
3
創新變成了一個需要與人競爭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解決兩個困難:一個是超越前輩,一個是超越同輩的競爭者。
怎樣超越前輩呢?
超越前輩,就要有前輩沒有的條件。這個條件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基礎的技術條件。比如,前輩沒有我們今天的計算機和通信手段。他們能想到卻做不到。另外,社會是發展的,過去沒有的需求,現在有了。這也是創新的機會。抓住過去沒有的條件和需求,才能超越前輩。真實的技術先進性,往往並不是體現在算法上,而是你用了新的計算機、新的網絡這些算法可能多少年前前輩們都知道了,但他們知道了卻沒條件用。
怎樣超越同輩呢?
彼得.德魯克說: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超越同輩,本質上就兩件事:善於抓住需求(做正確的事)、少犯錯誤(正確地做事)。在這兩件事上,也是有點反人性的。
4
關於創新有很多的書,其中有兩本書我覺得特別的跟大家推薦一下,一個叫第三代研發,一個叫第四代研發。
因為時間關係,我只能跟大家講一點點,第四代研發有個很特殊的觀點:要關注人的潛在需求。
什麼叫潛在需求?從企業的投入產出比的角度來看,你最好去找那些用戶沒有提出來沒有說清楚的問題。
5
潛在需求怎麼獲得?其中有一個原則就是回到問題的本源。
創新,就是要做正確的事情,要善於理解用戶,要想的比用戶更加深。而要做到這一點,往往是要回到需求的本源,告訴用戶,為什麼是這麼做的?甚至要比用戶更加理解用戶才能做到這一點。這事我把它稱之為做正確的事,正確理解用戶,回到用戶的本源。
6
創新往往就會遇到,要應對一種從理想狀態下往後退半步這樣的一種情況。其實這種現象我覺得創新當中是必然發生的。為什麼呢?因為這裡面面臨這麼一個邏輯,如果創新的條件都滿足了,你就沒有機會了。如果創新的條件一點都不滿足,誰也沒有機會。所以創新往往是在條件似滿足非滿足的時候往前走。
7
按照我自己的經驗,很多企業所謂的最後一公裡的問題就表現在最後一公裡,它的根源在第一公裡。一開始選題就選錯了,走到最後是沒法回頭。我覺得創新最重要的是要防止這類失敗的產生,因為這類失敗的產生意味著大筆的投入、時間的投入、金錢的投入,最後失敗了。
8
怎麼防止低級錯誤?其實有個簡單的邏輯叫做以終為始。
按照我的觀點,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它的終在於創造價值,而不僅僅是把一個東西做出來。價值這個東西與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有關係,同樣一個好的東西,如果社會不到相應的發展階段,可能就沒有價值。同樣一個東西用到一個地方有價值,換一個地方可能就沒有價值。
所以以終為始,必須要考慮經濟性,從經濟性往前推。這樣一來的話,在技術原理清楚的情況下,第一要做到技術成功。第二要做到經濟成功。
9
如何理解什麼是技術成功?在我看來所謂技術成功,在工業線上,特別重要的就是安全、穩定、可靠。
10
如何來找到技術成功的辦法?
複雜問題簡單化、模糊問題清晰化。
偉大的創新有的時候不容易找到創新點,我特別反對用專利來衡量一個技術是不是創新,這邏輯是不對的。偉大的創新是指的整體的創新,不是看局部的,很多事情都這麼一個邏輯。
創新要真正搞得好,其實很簡單,從用戶需求仔細分析好,根據用戶需求定義成一個合理的目標,把這個目標逐漸的分解成一些可操作的東西,把困難的點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