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背景下的美育基因重組

2020-12-03 光明數字報

    《人民日報》曾刊發一篇題為《美育是一種剛需》的報導。吳冠中曾說:如今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很多。李開復也說過:未來什麼都有可能被替代,唯獨藝術和娛樂不可能被替代。聯合國原秘書長潘基文在2015年「第五屆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大會」上說:聯合國自70年前成立之際,就已經認識到美術的力量。美術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影響我們每一個人,與此同時,它也能將我們團結起來,形成一個共同體。美術能開放思想,培養我們對彼此文化的尊重,為建立開放包容的社會鋪平道路……《教育2030行動綱領》頒布後,隨著國際社會對該綱領的深入推廣,美育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凸顯出來。

 

    在我們視美育為「剛需」之餘,需要重新定義美育的意義、價值和走向。美育須從以往的重審美,走向重實踐、重體驗,要從全球共同、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高度,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科學定位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這是新時代對美育的基因重組。

 

    這,是我們策劃這套「美育綜合改革研究」叢書的出發點。

 

    美育綜合改革已有條不紊地展開:根據教育部於2016年起,與各省(區、市)籤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當地政府將會同教育部門支持學校美育發展,建立美育評價制度。至2018年,教育部與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部籤署了美育備忘錄。這是2015年《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印發之後,推進學校美育工作的又一重要舉措。

 

    世界範圍內,各國美育學者在第三次數位技術革命帶來的大數據時代浪潮下,從哲學、文化學、人類學、教育學、社會學、民族學等角度出發,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重新審視教育,提出美術教育理應促進公平正義、社會團結和全球可持續發展。

 

    這,是「美育綜合改革研究」叢書的主旨。

 

    為全方位地探明社會文化轉型背景下學校美育課程所遇到的機遇和挑戰,論證中小學美育課程實施路徑,我們圍繞當前美育領域熱點設置新媒體藝術教育、表演藝術教育、藝術統整課程等議題,特設「國際藝術教育學者對話」欄目。在這個欄目中,有同時代中外美育學者隔空對話,更有當代學者對先行者學術觀點和實踐作現代意義的詮釋發展。

 

    這,是「美育綜合改革研究」叢書的創新點。

 

    本叢書聚焦美育課程改革,提供較為完整的連續性藝術體驗與學習,強調藝術、文化、生活、詮釋、批判、實踐與反思等。本叢書第一輯包括《與大數據時代同行的美術教育》《數位化時代下的新媒體藝術教育》《社會轉型背景下的表演藝術教育:二十世紀西方表演理論教學讀本》。

 

    《與大數據時代同行的美術教育》聚焦視覺藝術教育領域,集結了中國、美國、德國、匈牙利、韓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學術成果,從國際美術教育研究的新動向、各國美術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展開論述,研究覆蓋虛擬學習環境中的美術教育、新媒體藝術教育、數位化美術教科書、美術教師教育、美術鑑賞課程與教材、美術館教育等方面。21世紀需要怎樣的教育?在當前社會變革的背景下,美育的宗旨是什麼?書中給出的解答是:

 

    21世紀的教育應該向「全球共同」的理念轉變。

 

    21世紀需要面向全體學生的藝術教育、促進社會創新的藝術教育、實現全球共同核心利益的藝術教育。

 

    世界在變化,教育也必須變化。美術教育理應促進公平正義、社會團結和全球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高瞻遠矚,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重新審視教育。

 

    《數位化時代下的新媒體藝術教育》聚焦新媒體藝術教育領域,從數位化時代的教育背景出發,基於新媒體、新技術,從新視覺的形式探討藝術能力與文化理解、藝術能力與美感測評、傳統文化及其教育價值、民族身份認同、傳承與創新、研究新範式等多個角度展開敘述:

 

    數位化時代下的新媒體藝術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在平等共生的對話基礎上,學生自身價值取向、個人想法,結合完整的知識脈絡,進行選擇、加工和組合,對視覺圖像的意義進行全方位的思考,通過自主接觸達到理解課堂內外的物、事和人的意義,在辨別、分析、反省、判斷的內化中,構建起自身知識結構體系,並能將其應用於其他生活領域,達到感性與理性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和人與社會的統一。

 

    《社會轉型背景下的表演藝術教育:二十世紀西方表演理論教學讀本》聚焦表演藝術教育研究領域,從文化學、人類學、教育學、社會學、民族學等角度出發,對表演藝術歷史、表演藝術教育、戲劇藝術教育、教育戲劇、社區戲劇教育等層面進行論述,填補表演藝術教育在學校藝術教育中的空白。把斯坦尼、布萊希特、謝克納等表演藝術大家請進基礎教育的課堂,讓體驗派、表現派以及人類表演學派等各種現代表演流派登上校園生活的舞臺,開啟表演由劇院到校園、藝術由專業到普及的新的美育歷程:

 

    禮樂之道、理想之國——從孔子到柏拉圖,古人的希冀綿延至今;藝術表演、生活呈現——從斯坦尼到布萊希特,今人的作為奔騰不息。人類要自覺地改變自我,社會要和諧地超越現實,作為審美的表演藝術之深入人心和作為禮儀的表演方法之家喻戶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徑。有一個偉人說過,到了人類都自覺地改造自我的階段,就是人類的共產主義社會;為了迎接這個社會的到來,從娃娃抓起,人類都要學會自覺地認識自我、改造自我,而這個過程也就是自覺地扮演自我、表現自我、呈現自我——這是一個極具戰略意義的教育大事,這是一個極具世界價值的國家大事!

 

    社會文化轉型背景下,美育要走向何方,誰也無法下個定論,給出答案。但是我們應該敏感地看到全球共同、人文素養培養、創新能力等導向,思考其與美育的關係,並在教學與實踐中加以探索和研究。

 

相關焦點

  • 「美育綜合改革研究」叢書:新時代背景下的美育基因重組
    美育須從以往的重審美,走向重實踐、重體驗,要從全球共同、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高度,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科學定位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這是新時代對美育的基因重組。  這,是我們策劃這套「美育綜合改革研究」叢書的出發點。
  • 南方科技大學召開美育新趨勢和新路徑教育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由南科大藝術中心主辦,來自全國30餘所高校或機構的100餘名藝術及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南科大,探討世界一流大學美育建設的新趨勢和新路徑,共論「如何發展大學的美育教育」。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下簡稱「人文學院」)講席教授李鳳亮,人文學院院長、講席教授陳躍紅等出席了研討會。
  • 弘揚美育精神 培養時代新人
    ——石家莊市中華大街小學小藝術家作品參展平遙二木藝術節 ▲開幕式路旗海報 11月29日,平行線——首屆2020二木藝術展暨二木美育推介會在平遙古城隆重開幕,國內多位美育專家及美育實踐者作為此次展覽的學術顧問及策展人受邀參加本次活動。
  • 2020年全國高校美育實踐與研究學術研討會在鄂舉辦
    活動主題為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大學生美育通識課程體系構建。此次研討會由湖北第二師範學院主辦,湖北第二師範學院藝術學院、師範生美育實踐研究中心承辦。在學術講座環節,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湖南師範大學博導郭聲健教授深入解讀了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的出臺背景、特點、重要創新點。
  • 李振義 開闢基因重組生物製品的新藍海
    回想起從生物醫藥研發領域轉入動保領域創業,憑藉積累的基因重組生物技術及經驗,成為新領域的領航者,他感慨萬千。  抓住機遇率先取得動保領域重組生物批件  2013年,在國家的號召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科研領域形成熱潮,李振義也有了創業的念頭。當時,農業農村部出臺文件,禁止抗病毒化學藥品在畜牧領域的使用,以防止藥物殘留富集到人體。同時,養殖業防控病毒性流行的需求很大,讓他看到了動物用基因重組功能性蛋白產品的市場藍海。
  • 改革開放初期美育的本體論重建及啟示
    特別是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在新時代第一次全國教育大會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並明確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根本任務。美育對建設教育強國、造就時代新人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 照一束光就能控制基因重組,華東師大團隊研發光遺傳學新工具
    照一束光就能控制基因重組,華東師大團隊研發光遺傳學新工具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20-07-24 20:05 來源
  • 一作解讀|ph1基因誘導染色體重組特徵解析
    該項研究揭示了同源重組和部分同源重組的差異主要是量化差異,對小麥  ph1  基因的作用機制的理解和通過操縱  ph1  基因誘導外緣(部分同源)染色體與小麥ABD染色體重組來豐富小麥種質資源提供一定依據。
  • 新突破!首款基因工程重組「蛋白A免疫吸附柱」問世
    該成果的醫學原理和創新臨床應用特點是:將免疫類疾病患者的血漿輸入吸附柱,讓柱子上的基因工程重組葡萄球菌蛋白A分子,快速「抓住」並清除患者血漿中的致病性抗體,再讓淨化後的血液回輸到人體內,如此循環往復,持續清除血液中的致病物質,從而達到救治免疫系統疾病患者的目的。據醫學科研查新資料表明,該成果在當今國際上是第一款基因工程重組蛋白A免疫吸附柱。
  • 照一束光就能控制基因重組,華東師大團隊研發光遺傳學新工具
    上發表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split-Cas9基因編輯系統後,7月24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在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光遺傳學與合成生物學理念設計開發了一套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重組酶系統(簡稱FISC系統)。
  • 《伊洛納》基因怎麼重組 基因重組方法教學攻略
    導 讀 伊洛納怎麼基因重組?基因重組方法是什麼?還不清楚的小夥伴看過來,這裡九遊九遊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伊洛納基因重組方法攻略的詳細介紹!
  • 大話降龍:天宮眾神幫助太白「基因重組」,卻意外誕生新物種!
    大話降龍:天宮眾神幫助太白「基因重組」,卻意外誕生新物種!上回說到了太白老仙因為基因突變,變成了一隻蒼蠅,太白無奈之下,只好喝下淨化湯解決,但是沒想到因此變成了一隻老鼠蒼蠅!很明顯,在這個過程當中,太白的實驗又出現了意外!
  • 新世紀,人類邁入後基因組時代(二)
    新世紀,人類邁入後基因組時代(二)http://business.sohu.com/1、功能基因組學是基因組時代的核心和焦點。其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如何識別基因組組成元素及注釋重要元素的功能。已經知道,蛋白質是生命狀態的直接體現。
  • 基因重組控制技術獲突破
    Cre-loxP重組酶系統是一種位點特異的基因重組技術,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實現各種生理環境下的基因定點插入、刪除、替換和倒位等操作,具有高效性、特異性強、應用範圍廣等特點。近年來,科學家將合成生物學理念融入Cre-loxP重組酶系統中,開發出了一系列調控式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如化學方法誘導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和紫光/藍光誘導的Cre-loxP重組酶系統。
  • 《伊洛納elona》「基因重組」系統詳解
    基因重組是在《伊洛納elona》最新的更新中推出的功能,該功能可不僅僅是為變異人準備的哦,它適合於所有的冒險者,下面來看看該功能的詳細解析吧。 首先要找到基因合成的科學家,他名為生化學者『伊克羅』,位於卡普爾港左下角的房間裡。與之對話會出現基因重組、資質互換和隊伍配置三個子選項,本次為小夥伴們介紹的是基因重組系統。
  • 同源重組基因敲除技術
    接下來就是同源重組技術了。本來是想由我的三位萌新師弟寫,我負責匯總。收上來後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兒。在此公開點名一下我們的豹豹童鞋,作為小組稻瘟菌研究的唯一男孩子(不包括畢業生哈)。想著ATMT是他現階段主要用到的實驗步驟,沒想到收上來的竟然是copy的,還是植物。。。只能我依靠記憶寫了(大神勿噴)。
  • 基因重組讓植物能「吃肉」
    維納斯捕蠅草重組了自身現有基因,從而可以食肉。圖片來源:PASCAL GOETGHELUCK  植物是如何進化出肉食性的?在1960年上映的一部美國恐怖電影——《恐怖小店》裡,只需要一滴人血。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沒有這麼簡單。
  • 技術專刊:Cre-loxP基因重組技術
    LoxP位點是有方向的,形成四聚體的兩個loxP位點是平行的,隨後這兩個loxP位點間的雙鏈DNA被Cre重組酶切掉,然後切口在DNA連接酶的作用下重新連接。,可以提供足夠的能力引發之後的DNA重組過程,重組過程簡約高效;特異性強:loxP位點是一段含迴文序列結構和中間有間隔的34bp元件,這種結構保證了loxP序列的唯一性,從而保證基因重組的特異性很強;可應用範圍廣:Cre重組酶是一種比較穩定的蛋白質,可以在生物體不同的組織、不同的生理條件下發揮作用,所以說Cre-loxP系統的可應用範圍非常廣;可由二型啟動子啟動表達
  • 生物基因重組藥物
    項目介紹 生物基因重組藥物*國際醫學界先進水平的科研創新,目前在國內外獨一無二獨佔心腦血管疾病醫學科研地位成果
  • 莫讓美育體育成為另一種競爭焦慮
    美育體育在中考的權重增加,只是具體的落地舉措。但平心而論,在中考制度運行成熟的大背景下,增加科目或調整分值,絕非一件簡單的事,每一點變化都會影響學生學業的整體安排。考試指揮棒的風吹草動,都牽涉千家萬戶,關乎教育公平,社會的關切、家長的忐忑實在情理之中。 縱觀輿論,集中的爭議點在於,這些改革是否會催生另一種「唯分數論」。如此擔憂並非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