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觸的新賣家越來越多;
發現部分工廠型賣家挺有實力
但是,真正能不能轉型做好跨境電商;
其實還有待時間考驗;
跟一些做傳統外貿7.8年的一個老同學聊天;
發現近一兩年身邊傳統工廠訂單;
不停向跨境電商客戶渠道傾斜;
傳統貿易比重越來越低;
之前主做oem的訂單也在不停下滑;
甚至一些大型oem直接終止合作;
一些敏銳的製造業主意識到大勢所趨;
訂單從集中度會走向碎片化;
為客戶提供精品和更優勢的價格和服務體驗是必然趨勢,轉型調整是必然
大致身邊接觸跨境的供應商有三類:
1. 一些響應迅速的工廠已成立跨境電商團隊,藉助產品成本優勢快速進入市場;
2. 也有一些因為缺少人才和對平臺的不熟悉去找代運營;
3. 也有的找到戰略合作電商夥伴進行深度合作。
從去年7月份到現在,經過大半年一年的發展現在去看;
藉助產品成本優勢進入市場的工廠;
很多因為思維無法到位庫存積壓;
儼然當初早期紅利為庫存買單;
甚至跨境團隊成為了工廠的累贅;
代運營基本上無疾而終,當初美好的憧憬承諾成了一道道坑,或多或少一些投入和損失。
進行戰略合作的工廠;
有的因為相互合理的分配和默契;
一年內雙方都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也有的因為彼此分配利益問題分道揚鑣;
跟這些朋友的聊天;
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涉足跨境的計劃;
但認為人才的欠缺和身邊的這些例子;
讓人舉棋不定;
反觀思考最大的障礙並不是資金和人才;
而是製造業老闆的思維轉型;
身邊轉型成功甚至彎道超車的個別例子;
是因為老闆的魄力和長遠眼光;
失敗的案例;
基本上是只想多一個渠道;
去銷售工廠現有產品而已;
最多是請幾個懂得操作帳號的人去經營
對普通專業賣家而言工廠的最大優勢在於:
1、產品品質的有效控制和新產品開發,老產品微創新的時效上;
2、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傳統貿易的渠道資源
現階段真正發展的實力賣家;
已經集中了工廠;
選品運營牛逼的專業賣家,專業物流服務商這三者;
所以傳統工廠要在跨境電商布局;
除了發揮現有優勢資源外;
必須整合欠缺資源;
個人覺得傳統製造業工廠要做好跨境電商布局;
要麼與專業賣家形成戰略合;
專注做好適合電商訂單模式的產品;
數據分析調研產品進行更替研發;
和產品各細節的完善;
如:合理物流方案的包裝;
直觀完整的產品說明書等;
對電商碎片個性化訂單的合理及時生產;
又或者把跨境電商作為工廠發展戰略;
如經營工廠一樣的高度去運營;
當你有這樣的決心去做;
所謂的人才問題和思路問題都將不會成為痛點。。。
那麼中小賣家在這裡面的機會;
也是普遍存在的;
我一直強調的一點;
不管什麼時候,都有中小賣家的一片天地;
傳統工廠的基因就是生產產品;
中小賣家的基因更多在於電商的運營;
產品更新換代的需求反饋到自己產品上面如果中小賣家把電商運營技巧;
對已有的產品進行更新升級,包括顏色,尺寸,外觀簡單的更改
說到這裡,很多人說,開模得好幾萬啊!
這純粹是還沒開始就把問題想得很難;
其實你跟合作好的工廠能感覺到;
目前的大環境下,他們也是非常願意配合的;
中小賣家應該能夠做到討巧的運營;
多學習歐美中小賣家如何在中國賣家大批量進入的前提下;
還能夠獲得很滋潤;
很多歐美賣家都是一個小城市的一個角落;
自己生產的特殊產品;
我們應該反思這樣的現象為什麼一直存在;
感謝大家的閱讀
凡是在于堅持;
未來是屬於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