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摩尼教被定為回紇的國教,而主宰這一國教的,是粟特人

2021-01-15 水隔淡煙

中國史:摩尼教被定為回紇的國教,而主宰這一國教的,是粟特人

歡迎來到百家號水隔淡煙,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一說我國古代中的宗教,小編了解到有一個叫摩尼教的,也正因為中原政權的高層始終對摩尼教頗為消極,甚至敵視,所以8世紀下半葉摩尼教在中國內地的再度興盛,完全是出於對強大的回紇政權的退讓或屈從,而不是主動歡迎。

安史之亂爆發後,東、西兩京相繼被叛軍佔領,唐玄宗逃往四川,幾乎丟失半壁江山。嗣後藉助北方遊牧政權回紇的強大軍事實力,才逐步收復京師和失地,最終鎮壓叛軍。在與叛軍作戰、收復江山的八年期間,回紇確實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所以,安史之亂後的數代唐君都很遷就回紇在傳教方面的要求。北胡回紇之信奉摩尼教,是始於中亞之西胡(主要是粟特人)的傳播。大約在8世紀50年代或者更早的時期,回紇民間就流行摩尼教了。當60年代初,回紇牟羽可汗結束協助唐廷收復江山的戰爭而凱旋歸國後不久,就將摩尼教定為回紇的國教,而主宰這一國教的,幾乎是清一色的粟特人。

代宗大曆三年(768),回紇正式要求在中原地區建立摩尼教寺院,三年過後,更要求在荊州、揚州、洪州、越州等地建立摩尼教的大雲光明寺。此後的數十年內,摩尼教在中國確實興盛得很,而這種盛況是與摩尼教僧侶在回紇政權中擁有重要地位相一致的。摩尼教的宗教人士與回紇統治者共同管理國家大事,參與重要的外事活動,回紇的和親事宜也由摩尼教信徒操辦。簡言之,是由於以摩尼教為國教的回紇政權的巨大壓力,中國才一度呈現了摩尼教的興盛局面。與之相應的,當回紇政權衰落,唐廷無須再遷就它時,中國的摩尼教也就衰落了。唐武宗時(840—846)的一份《賜回鶻可汗書》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

它明白地聲稱,在天寶(742—756)以前,中國是禁止摩尼教的。後來,只是由於好幾位回紇可汗信奉摩尼教,唐廷才允許教徒在北方以及江淮諸地布教。但是,近來回紇國內發生戰亂,政權衰敗,朝廷為了保證修道者的身心安逸,決定只允許在長安、洛陽、太原等地行教,江淮諸地的摩尼教寺都要關閉。摩尼教在中原地區的黃金時期至此也就結束了。唐代以後,摩尼教,或者與摩尼教有關聯的宗教信仰的名聲就越來越差。例如,史載五代時期的後梁貞明六年(920),陳州(今河南淮陽)的「末尼黨」之類推舉名為毋乙的人為天子,起兵造反。

學界通常都將這「末尼黨」視同於摩尼教,因此把此事列為摩尼教擾亂中國社會的劣跡之一。不過,嗣後也有人認為,這或當是假借佛教旗號的異端社團,並非真正的摩尼教,或者,至多是雜有摩尼教因素的某種邪教團體。由於資料匱乏,很難對該問題做出確鑿的結論。但是,正如上文指出的那樣,摩尼教慣於借用其他宗教的術語或形式來傳播自己的教義,所以在東方演變成貌似佛教的某種宗教團體,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這種布教方式的負面影響是,摩尼教最終演變成了面目全非的「雜燴」。唐以後在華的摩尼教(或稱明教)更普遍地出現這種現象。

南宋的陸遊(1125—1210)對他那個時代的種種「妖幻邪人」做了比較具體的描繪,其中包括「牟尼教」、「明教」,顯然確指打著摩尼教旗號的宗教團體。它們除了還保留著若干摩尼教的最初宗旨以外,其他的一些做法都與中國傳統的民間信仰幾無區別了。史載「這類妖人」到處都有,淮南地區稱為二子,兩浙稱為牟尼教,江東稱四果,江西稱金剛禪,福建稱明教或揭諦齋。他們結成社團,印經卷、刻神像,到處傳播。他們普遍地焚香聚會,吃素戒葷,以溺便為法水,用以沐浴。他們平時欺誑百姓,斂取錢財,時機一到,則發動暴亂,顛覆政府。

由於吃素是這類宗教團體的共同特色,且其崇拜的神靈被朝廷指責為「魔」(也有人認為是「摩尼」的諧音),故它們往往被冠以「吃菜事魔」的貶稱。就這樣,摩尼教在宋代與「吃菜事魔」結下了不解之緣——即使並不全然等同,此時的摩尼教也確實融入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信仰的因素。另一方面,摩尼教的原有教義也有頗多演變,甚至歪曲。最極端的一個例子便可能是「以殺度人」。宋代方勺在其《容齋逸史》中談到「吃菜事魔」者的種種禮俗、教義和惡行,其中之一即是「謂人生為苦,若殺之是救其苦也,謂之度人。

度人多者,則可成佛。故結集既眾,乘亂而起,日嗜殺人,最為大害」。這種說法的早期先例,當是北魏孝明帝延昌四年(515)在冀州聚眾作亂的法慶的口號:「殺一人者為一住菩薩,殺十人者為十住菩薩。」這顯然也是提倡「殺人愈多,愈能得道」的。那麼,這種荒謬的邏輯源自什麼思想呢?很可能來自於摩尼教視肉體為暗魔的教義。因為摩尼教的根本教義之一是暗魔創造了人類,用肉體禁錮了光明,所以,摩尼教修道者唯一的終極目標,即是讓光明分子擺脫肉體(暗魔的代表)之束縛,重新回歸明界。

有鑑於此,摩尼教的修道者對於人類去世絕不悲哀,相反是樂觀和慶幸的,因為這標誌著光明(靈魂)脫離了黑暗(肉體)的束縛。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即使摩尼教有嚴格的禁殺戒律,也仍很容易被人曲解為「殺人即是解救光明」的邏輯。摩尼教的基本教義一旦演化到如此地步,這個一度輝煌的宗教也就臻於沒落和毀滅了。當然,摩尼教自從入華而被稱為明教之後,是經歷了相當久長的一段時間後才逐步異化和湮沒的。

在此過程中,即使某些教義有所改變,「明教」的稱號及其主要教義的宣傳也還是見於某些地區或某個時段。即使摩尼教的教義不再為人所知,其物質遺蹟也至今猶存,如浙江瑞安市尚有明教寺,其主持尚稱明女。數年前在福建霞浦的民間信仰科儀文書中發現了自古代流傳下來的摩尼教文書,以及夾雜摩尼教神名的宗教文書。

在小編看來,這些遺蹟都足以表明,一千五百多年前由「胡人」首先傳入的摩尼教,長期以來對於中國的社會和文化始終有著或大或小、或顯或隱的影響。你們說對嗎?你們對摩尼教又有著什麼樣的認識呢?可以和大家去探討一下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德國專家:為何中國人明明是無神論者,也沒有國教,卻撐到了現在
    德國專家就曾經疑問:「中國是一個無神論者的國家,既不信神也沒有國教,如何支撐到現在的?一、神本位和人本位被譽為世界上最暢銷的《聖經》中就記載:「世界由上帝創造,上帝又在7天之內創造了人和外物…所以人類是上帝的子民和奴僕,必須要終其一生都奉獻給上帝。」
  • 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英國國教禮拜堂,牛頓、達爾文和邱吉爾安葬地
    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又名威斯敏斯特教堂,毗鄰國會大廈,既是英國國教的禮拜堂,又是歷代國王加冕及王室成員舉行婚禮的地方,威廉王子的婚禮於2011年在此舉行。它可以說是英國地位最高的教堂,除了王室成員以外,很多名人都安葬於此,並被視為至高無上的榮譽,其中包括牛頓、達爾文和邱吉爾等。
  • 黑暗系風格動漫的霸主《HELLSING》皇家國教騎士團OVA
    《HELLSING》(地獄之歌)皇家國教騎士團OVA豆瓣評分9.1,相信很多夥伴應該都聽說過這部動漫,因為如果簡單到用一句話介紹的話,這就是一部吸血鬼番。這部動漫可以說是OVA巔峰作之一,每集都是良心的五十多分時長,確保大家能看過癮。
  • 威斯敏斯特教堂又名西敏寺,坐落在泰晤士河北岸,英國國教禮拜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又名西敏寺,坐落在泰晤士河北岸,是英國國教禮拜堂,也是歷代國王加冕和王室成員舉行婚禮之地,威廉王子的婚禮就在此舉行的。它還是英國國葬陵墓,除王室成員外,很多名人包括牛頓、邱吉爾等也都安葬於此。這座雄偉的教堂是哥德式建築的代表,富麗堂皇而又莊嚴靜謐。
  • 中國迄今收藏的唯一漢文摩尼教經典:唐寫本《摩尼教經》
    摩尼教,又稱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是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ani)在拜火教的理論基礎上,吸收了基督教、佛教等教義所創的一個世界性宗教。摩尼教在波斯被指為異端,摩尼本人獲極刑而死,其信徒因而轉向羅馬東部、印度北部擴張影響,從4世紀至6世紀廣泛流行於中亞以及地中海一帶,摩尼教的經典也由古敘利亞文先後譯成拉丁文、希臘文、亞美尼亞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亞文、突厥文、粟特文、大夏文、回鶻文、阿拉伯文以及漢文。武則天延載元年(公元694年),波斯人拂多誕持《二宗經》獻於武則天,標誌著摩尼教在中原地區公開建寺傳教。
  • 講座|吳欣:從太原到片治肯特——粟特藝術中的圖像敘事
    當時研究粟特的最重要的國外學者,長期主持中亞粟特城址片治肯特考古發掘的馬爾夏克教授正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藝術史系講學。在此期間,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吳欣作為他的助手,開始了解粟特,研究興趣越來越濃。馬爾夏克先生拿到該報導後特別興奮,請吳欣為他翻譯,因此這次講座也算是向已故的馬爾夏克先生致敬。虞弘墓的出土為研究粟特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 草庵摩尼教寺——世界僅存的摩尼教遺蹟
    據記載,摩尼教在我國舊稱「明教」。其教義是雜糅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的,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所創立。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庵內依崖雕鑿的一尊摩尼光佛,它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因此,泉州草庵摩尼教寺便成了我國僅存完整的摩尼教珍貴史跡,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實物依據。建築特點
  • 晉江草庵,世界現存唯一的摩尼教(明教)遺址
    請點擊輸草庵寺-摩尼光佛造像入圖片描摩尼教這個名字,或許對呀大家會比較陌生。它傳入中國後,因崇尚光明,所以也叫明教,沒錯就是《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在元朝,草庵寺一改草木結構,開始改為石構歇山式建築。草庵寺在歷史上也經歷過多次復建,如今看到的草庵寺,是典型的閩南式建築。如今的草庵寺,依山崖而建,為石構單簷歇山式建築。建築牆體以紅磚和大理石為主,屋脊也是高翹的燕尾脊,這些都是閩南建築的代表性元素。
  • 摩尼教的啟示——跟佛陀和上帝是同學,揭示最終的真理,然而……
    摩尼教的先知摩尼據稱是在12歲時受到了「天啟」,創立摩尼教,先後在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和印度等地傳教,不過,作為一個新興的宗教,侵犯其他宗教的領地是要付出代價的,摩尼很快被捕入獄,死在監獄裡,他的信徒也四散而去,直到公元282年前後,由一個叫西星尼烏斯的人重新統一起來,並迅速走紅,東至印度和中國,西至巴勒斯坦和埃及,整個地中海沿岸各地,到處都是他們的信徒。
  • 中國「邪教」的由來與演變
    中國「邪教」大致可分為七個時期:一是道教時期(漢末至隋);二是佛教時期(南北朝隋唐至宋元);三是摩尼教時期(五代、宋元);四是白蓮教時期(南宋至明);五是明清秘密教門時期;六是會道門時期(晚清至民國);七是建國後會道門被取締、鎮壓與會道門、邪教復甦時期。由於民國會道門與新時期邪教牽涉的頭緒比較複雜,本文將就中國「邪教」發展的前五個時期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