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德在大學裡學的是化學。他不到30歲便成了有名的化學家,當時,法國的啤酒、葡萄酒業在歐洲是很有名的,保存上一直沒有好的方法,啤酒、葡萄酒常常會變酸,整桶的芳香可口啤酒,變成了酸得讓人不敢聞的粘液,最後只能倒掉,這使酒商叫苦不已,有的甚至因此而破產。
1856年,裡爾一家釀酒廠廠主請求巴斯德幫助尋找原因,看看能否防止葡萄酒變酸。巴斯德答應研究這個問題,他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未變質的陳年葡萄酒,液體中有一種圓球狀的酵母細胞,當葡萄酒和啤酒變酸後,酒液裡有一根根細棍似的乳酸桿菌,就是這種「菌在營養豐富的葡萄酒裡繁殖,使葡萄酒 「變酸」。他把封閉的酒瓶放在鐵絲籃子裡,泡在水裡加熱到不同的溫度,試圖殺死這乳酸桿菌,而又不把葡萄酒煮壞,經過反覆多次的試驗,他終於找到了一個簡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釀好的葡萄酒放在接近50℃的溫度下加熱並密封,葡萄酒便不會變酸。
那這裡面是什麼原理呢?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溫度越低,細菌繁殖越慢;溫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8℃—37℃)。但溫度太高,細菌就會死亡。巴氏消毒其實就是利用病原體不是很耐熱的特點,用適當的溫度和保溫時間處理,將其全部殺滅。但經巴氏消毒後,仍保留了小部分無害或有益、較耐熱的細菌或細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溫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這個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從此以後,人們把這種採用不太高的溫度加熱殺死微生物的方法叫做巴斯德滅菌法。
來源微信公共平臺:你好賽先森
責任編輯:李浩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創新裡程碑」官方微信(kjcxlcb)。合作、投稿事宜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