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4月20日,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首次完成巴氏消毒法測試。
巴氏滅菌法(pasteurization),亦稱低溫消毒法,冷殺菌法,是一種利用較低的溫度既可殺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營養物質風味不變的消毒法,常常被廣義地用於定義需要殺死各種病原菌的熱處理方法。
巴氏殺菌熱處理程度比較低,一般在低於水沸點溫度下進行加熱,加熱的介質為熱水。不同的食品採用巴氏殺菌,有著不同的目的。某些食品,特別是牛乳、全蛋、蛋清和蛋黃,巴氏殺菌主要是破壞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如結核桿菌和沙門氏菌。另外,大多數食品,如啤酒、果酒(葡萄酒)和果汁等採用巴氏殺菌的目的是從微生物和酶的角度來延長產品的貨架壽命。一般經過巴氏殺菌的食品仍會含有許多能夠生長的微生物,通常每毫升或每克中有幾千個活菌,比商業殺菌的產品的貯藏期有所縮短。巴氏殺菌技術除用於液態食品(果汁、牛乳)、酸性食品和果醬罐頭等外,還向其他領域滲透,如處理帶殼牡蠣時用蒸汽處理法會降低牡蠣的含菌數。它的優點就是在較低溫度、較短時間內處理食品,最大限度地使食品的色、香、味以及營養成分免受高溫長時間處理的破壞。
通常,市場上出售的袋裝牛奶就是採用巴氏滅菌法生產的。工廠採來鮮牛奶,先進行低溫處理,然後用巴氏消毒法進行滅菌。用這種方法生產的袋裝牛奶通常可以保存較長時間。當然,具體的處理過程和工藝要複雜的多,不過總體原則就是這樣。
需要指出的是,喝新鮮牛奶(指剛剛擠出的牛奶)反而是不安全的,因為它可能包含對我們身體有害的細菌。
巴氏消毒牛奶是世界上消耗最多的牛奶品種,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巴氏消毒奶的消耗量都佔液態奶80%以上,品種有全脫脂、半脫脂或全脂的。巴氏消毒純鮮奶較好地保存了牛奶的營養與天然風味,在所有牛奶品種中是最好的一種。其實,只要巴氏消毒奶在4℃左右的溫度下保存,細菌的繁殖就非常慢,牛奶的營養和風味就可在幾天內保持不變。
感謝巴斯德,讓我們現在有奶喝。
當然巴斯德同志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在狂犬病疫苗方面的貢獻。在細菌學說佔統治地位的年代,巴斯德並不知道狂犬病是一種病毒病,但從科學實踐中他知道有侵染性的物質經過反覆傳代和乾燥,會減少其毒性。他將含有病原的狂犬病的延髓提取液多次注射兔子後,再將這些減毒的液體注射狗,以後狗就能抵抗正常強度的狂犬病毒的侵染。1885年人們把一個被瘋狗咬得很厲害的9歲男孩送到巴斯德那裡請求搶救,巴斯德猶豫了一會後,就給這個孩子注射了毒性減到很低的上述提取液,然後再逐漸用毒性較強的提取液注射。巴斯德的想法是希望在狂犬病的潛伏期過去之前,使他產生抵抗力。結果巴斯德成功了,孩子得救了。在1886年還救活了另一位在搶救被瘋狗襲擊的同伴時被嚴重咬傷的15歲牧童朱皮葉,記述著少年的見義勇為和巴斯德豐功偉績的雕塑就坐落的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外。巴斯德在1889年發明了狂犬病疫苗,他還指出這種病原物是某種可以通過細菌濾器的「過濾性的超微生物」。
參考: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