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美術館·展覽】huixiang迴響, of echoes

2021-01-18 川大美術館



【學術交流展 】

Time\時間: 2016年12月3日- 13日

Venue\地址: 四川大學美術館

Openning\開幕酒會: 7pm 2016年12月3日

 

【公共活動】

1\ 展外展:「迴響」公共快閃展

2\ 展外交流:「暗物質會話」座談

Time\時間: 3pm 2016年12月4日

Venue\地址: 成都明堂創意工作區NU SPACE

Guest\嘉賓:熊宇(當代藝術家,四川大學美術館館長,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Warren Pringle(奧克蘭理工大學藝產管理系主任,迴響展奧克蘭策展人,IOI學術調研創始人)

 

主辦: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奧克蘭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IOI文化藝術研究交流機構

承辦: 四川大學美術館  AD2016(AUT Art + Design Festival)

 

合作支持:紐西蘭駐成都領事館 青李工坊 成都戈亞盛世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DIVISION+



前言


huixiang迴響, of echoes是IOI(Ideas On Identiy)文化藝術研究交流機構發起的一項全球藝展行動,著重討論人們在文化、語言和哲學等層面上的主體感知,以及人們如何就此進行各自「身份認同」的構建。 huixiang迴響, of echoes探索人們如何思考「我」、「我的所在之處」和「我的所處之狀」。在此展覽中的各方面觀點,通過參與融入自己的思考,與彼此互動對話。「TO ECHO」 中文直譯為 「回聲」 ,然而該展的意義超過了單方面的回應、回答等,在這裡用「迴響」指向更寬廣深刻的、整體的、協作的精神共振。

 


奧克蘭(紐西蘭)與成都(中國),南北半球上的兩個坐標範圍,把兩個城市放在一起,有項目的隨機性與策略性。huixiang迴響, of echoes並不試圖在兩方內容上做任何比較、看齊或者判斷,而希望呈現出在各自語境下有關身份與認同的原始面貌。

 


huixiang迴響, of echoes在雙邊籌備過程中,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工具進行溝通與推進。面對兩國文化、語言、認知共識等方面的細微差異和理解盲區,信息工具不穩定性和信息保護屏障,原始材料和理論標準的缺乏,等等因素局限,該展在操作過程中已是一次關於「身份認同」的真實實驗:通過策展,參與人員是真的做到了跨文化交流,還是僅為一次盡力避讓誤解和矛盾的「妥協式」友好協作?我們能否建立一種更通用易懂的又不失效率和細節的理解方式?我們是否能在交換意見中自由自在地代表各自的身份?還是在溝通過程中,我們已逐漸建立起另外一個彼此認同的嶄新身份?這些拷問展示了本次展覽呈現之下的實驗議題。

 


「身份認同」是某個地點與整體空間的聯繫,是地域性(物理場所)與家族性(血脈、基因等)的聯繫,是社會理性(倫理、道德等)和個體靈性(信仰、情緒等)的聯繫。huixiang迴響, of echoes 探討我們的「根源」和「軌跡」,以及我們的生活中的傳統和日常,是如何形成了我們的「身份認同」;「本土的」和「世界的」是如何交叉影響著我們的意識認知;傳播媒體、全球市場以及大眾文化(電影、小說、綜藝、廣告等)等又是如何影響/改造著我們的主體性、個人慾望、性別觀念;等等。

 


huixiang迴響, of echoes, 2016承續了huixiang迴響, of echoes, 2015的部分經驗結果,在2015年,展覽的作品整體上討論了「身份認同」與地域流動性的話題,例如:移民、國籍、人域錯置、離鄉與流放,等等。在本次展覽中,部分元素將被再次述說;同時,還加入了對潛意識、深層恐懼與勇氣的探索;再有從內容和展覽方式上,特別呈現討論了人與媒體影像/信息(重複與虛無)的互動關係,媒體影像/信息的設置與偶發,等等方面對我們形成認知認同的作用影響。

 


huixiang迴響, of echoes數字媒體藝術學術交流展, 2016共八名藝術家參展,分別為:Chen Chen(NZ), 陳鏹Chen Qiang(CN), 赤溪Chixi(CN), Gregory Bennett(NZ), Miriam Harris(NZ),Suzie Gorodi(NZ), 魏言Wei Yan(CN), 吳芸芸Wu Yunyun(CN);由Warren Pringle(奧克蘭)和鍾妍心(成都)聯合策展。展覽於2016年11月11-16日在奧克蘭理工大學Level4 WG Building,於2016年12月03-13日在四川大學美術館相繼展出;並於2016年12月04日在成都明堂創意工作區Nu Space開展公共交流活動。




參展藝術家:

Gregory Bennett 《Omnipolis》(《所有的邦境》)(11min 53,數字媒體);

Chen Chen 《Towards the Evening I, II》(《向晚 I, II》)(1min 33; 2min 06,影像詩);

Suzie Gorodi 《Test Series》(《測試系列》)(4min 52,行為實驗影像);

Miriam Harris 《Warsaw January 2011》(《2011年1月華沙》)(9min 30,多媒體動畫);

陳鏹(Chen Qiang) 《臭肉》(《Animism》)(70min 40,實驗電影)

赤溪(Chi Xi) 《Contemporay Package 2.0》(《當代套餐2.0》)(23min 50,行為實驗影像)

魏言(Wei Yan) 《輓歌》(《Monody》)(22min 01,影像實驗)

吳芸芸(Wu Yun Yun) 《杞人夢》(《A Dream of an Anxious Person》)(12min 20, 影像實驗)



相關焦點

  • 區領導到天津博物館和天津美術館參觀抗擊疫情和女排精神專題展覽
    區領導到天津博物館和天津美術館參觀抗擊疫情和女排精神專題展覽 2020-10-28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圖像:徐冰《蜻蜓之眼》今日美術館啟幕
    2019年8月18日,「世界圖像:徐冰《蜻蜓之眼》」藝術大展在今日美術館1號館隆重開幕。展覽由今日美術館與徐冰工作室聯合製作,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與影像研究學者董冰峰共同策展。  繼2010年《鳳凰》項目之後,今日美術館第二次和國際知名藝術家徐冰共同製作,推出「世界圖像:徐冰《蜻蜓之眼》」。展覽聚焦探討藝術家最新作品《蜻蜓之眼》的創作主題,深入挖掘《蜻蜓之眼》的創作幕後和主要線索,並與藝術家過往四十餘年代表性的藝術概念與部分作品進行比較研究,從而獲得一種豐富而立體的思想感官體驗。  《蜻蜓之眼》是徐冰首次執導的藝術影像作品,片長81分鐘。
  • 「甲午·甲午——百年強國夢」展覽於廣東美術館開幕
    8月15日,廣東美術館館藏精品展覽「甲午·甲午——百年強國夢」開幕。展覽由省文化廳主辦,廣東美術館從館藏品中遴選出包括油畫、中國畫、版畫、攝影、宣傳畫以及雕塑等350餘件作品,用藝術作品、文獻及影像等方式回顧了自1894年甲午海戰過去的兩個甲子裡,中國的崛起和強國之路。
  • LONG公告 | 龍美術館(西岸館)第一、第二展廳展覽調整
    LONG公告 | 龍美術館(西岸館)第一、第二展廳展覽調整 2020-05-22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華 · 美術館 Next Nature體驗展覽
    人造肉的出現在世界一下子就引起了轟動我們似乎也真正認識到科技可以改變在更多方面就集中討論未來主題下人類的生活狀態是一個對未來主題進行研究的 體驗型展覽為我們帶來了一幅既科幻又真實的未來生活景象正如之前所介紹 科學家試圖通過實驗室培養肉類人類人口的不斷增長 資源的日漸匱乏
  • 12月的申城,97場展覽可以免費看→
    市文旅局為大家整理了滬上美術館12月觀展指南,打卡之前記得收好這份攻略。「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音聲畫海』——當代女性藝術家聯展」等36項新展在內的130餘項展覽可以觀賞。還有講座、工作坊、特別導覽、書法課堂、手工課等24項活動等你體驗,更有97場展覽可以免費看!
  • ...學院聯合主辦的「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在天津美術館開展
    天津體育學院聯合主辦的「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在天津美術館開展「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在天津美術館開展。
  • 浙江美術館新展丨《山海經》「履新」 西湖畔「入神」
    10月1日,浙江美術館自主策展品牌「東方智慧」系列之「山海新經——中華神話元典當代藝術展」在西子湖畔正式開幕展出。本次展覽由浙江美術館主辦,上海交通大學神話學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共同打造這場集學術研究與藝術探索為一體的當代藝術展覽。
  • 天津市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覽將於10月25日在天津美術館開幕
    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天津市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覽將於10月25日上午在天津美術館開幕。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天津市廣大青年書家和青年書法愛好者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守初心,擔使命,書寫新時代,勇攀藝術高峰。
  • 去北京最美的美術館數飛機,松美術館小記
    中國油畫院、紅磚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北京好玩的美術館是逛不完的。近半年心念念的,就是松美術館了——純白色的外形,一直有著「京城最美美術館」的稱號。可惜每次想要前往,都被小夥伴拒絕,理由無外乎兩個——坐落在京郊首都機場附近,地鐵要轉公交還要步行;門票小200價格不菲。
  • 《吶喊》主題作品本世紀首次來中國展出,去外灘的這個美術館來一場...
    海報 9月25日,「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將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展。
  • 「界面效應Becoming」展在今日美術館開幕
    11月4日下午,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和今日美術館聯合承辦,以關注中國抽象藝術多媒介研究的展覽「界面效應Becoming」在今日美術館開幕。開幕式現場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譚平致辭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譚平在致辭中表示,此次展覽重點關注青年抽象藝術家,其意義在於給予大家的不是一個結論,而是一個「現象」,這和當代藝術研究中心的宗旨是一致的。他希望將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作為一個基礎性的研究,給大家提供一些可能的線索。
  • 欲填「無底洞」,中國私人美術館轉折進行時
    門票收入強烈依賴於觀眾的數量,美術館的捐贈者大多仍以情懷為主,這樣致使美術館能接受到的捐贈相當有限,尤其對於私人美術館來說更是如此。而衍生品的利潤並不能與故宮這種大IP 相爭。據今日美術館2018 年年報顯示,設計商店及文化藝術服務佔據美術館創收的16%,約788 萬元人民幣。然而,這已經是私人美術館中相當不錯的表現了。要知道文創收益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展覽的人氣。
  • 中國美術館 見證新「石」代
    重磅消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將和「似與不似:對話齊白石」、「紀念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作品展」、「秋史金正喜與清代文人的對話」等展覽一同納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框架。
  • 藝術閱讀在上海③|展覽落幕了,生活與情感在延展
    外灘美術館目前在「RAM空間站」發聲RAM空間站,美術館閉館整修時的窗口上海外灘美術館在2010年開館,彼時上海世博會正在舉行,相比2014年以後上海興起的民營美術館熱潮,外灘美術館是最早的開拓者之一,從開館展「蔡國強:農民達文西」以來的十年,外灘美術館舉辦的不少展覽也伴隨了不少人對當代藝術的記憶,尤其是目前外灘美術館的建築正處於整修之中,在外灘美術館商店翻看其過往展覽的出版物,也許展覽名和展覽時間已經模糊
  • ...當代年輕人的寓言——呈現藝術家童昆鳥大型個展在木星美術館開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 (記者 蘇曉敏)7月31日下午,呈現藝術家童昆鳥大型個展——「鳥x昆x童」在深圳木星美術館開幕。據悉,此次展覽是童昆鳥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國內個展,展示了藝術家多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裝置作品,以及為木星美術館專門創作的特定戶外裝置——世界上最大的「金色垃圾桶」!
  • 北京市的紅磚美術館成為文藝青年聚集地:位於朝陽區崔各莊鄉
    紅磚美術館的紅磚牆與植物即便是外行的遊客,來到轉個紅磚建築,只是看看紅磚,不用看裡面的展覽,本身也是一種享受。>北京市紅磚美術館有著眾多的活動,在2019年5月份,這裡面本身就舉辦了法國當-代-藝-術-獎項——馬塞爾·杜尚獎(Prix Marcel-Duchamp)的展覽,因此很多遊客也因此而來。
  • 時空的更迭為同一件作品賦予新的背景和意義 | 10月滬京展覽推薦
    、奧賽美術館等機構外一個重要的、欣賞莫奈作品的博物館。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展覽時間:2020年9月25日-2021年1月3日展覽地點:上海久事美術館門票:118元安德烈·布特茲:光,色彩與希望展覽時間:2020年9月26日-2021年1月10日展覽地點:餘德耀美術館門票:免費
  • 康師傅喊你去天津美術館看「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
    今天,天津美術館的「國家榮譽 ——中國女排精神展」。通過視頻、照片、文字等多角度形式再次展現了中國女排40年輝煌成績與拼搏之路。 女排天團喊你來看展 本展覽於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