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發現,隨著細胞老化,生命體與放蛋白質摺疊錯誤的功能會逐漸消失,而這些「錯誤」則會導致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那麼,如果人們可以維持所有蛋白質正常工作,是否就能抵禦衰老,保持「凍齡」?
今天傍晚,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2011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獎得主弗朗茲-烏爾裡奇·哈特爾在位於德國的家中,通過視頻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科學家希望通過阻止蛋白質摺疊的錯誤來阻止或延緩疾病的發生,但這是否能阻擋機體衰老,卻還是未知數。
哈特爾1957年出生於德國埃森,現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
2011年,他與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亞瑟·霍裡奇共同獲得拉斯克基礎醫學獎,同年獲得臨床醫學研究獎的是中國女科學家、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
從蛋白質摺疊中探尋人類疾病之源
眾所周知,生命體中的蛋白質從「生命天書」中複製出來後,要經過摺疊,具有三維結構,才能具有生物功能。「我們體內有數千種蛋白質,其功能非常複雜,如果堆疊在一起,可能傳遞錯誤信號,這被認為是一些疾病的原因,比如神經退行性疾病。」哈特爾說,因此他希望通過研究,阻止蛋白質的錯誤摺疊,從而阻止疾病。
哈特爾說,他們的最新研究發現,隨著人體神經細胞的老化,體內預防堆疊的功能會逐步失去,由此引起疾病,「希望在未來,我們可以找到辦法,從而為疾病找到治療之道」。他希望,未來可以找到一些方法,推遲諸如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使人類壽命中的健康時段可以更長一些。
為此,他帶領課題組進行很多跨領域的合作,並將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引入自己的研究領域中,「未來,人工智慧也可以幫助我們來精確定位蛋白質的結構,因為這需要極大的計算量」。計算機可以幫助科學家處理大量數據和不同參數,壓力狀況、激活溫度,或者其他外界條件變化,會使得蛋白質改變活性、毒性,「這個問題非常複雜,AI可以給我們更多洞察」。
人生最幸運是遇到好導師和好妻子
在採訪中,哈特爾分享了自己的科研人生心得。
中學時代,哈特爾遇到了一非常好的個生物老師,引發了他的科學興趣。彼時,他的父親也教他如何收集蝴蝶等昆蟲物種,還帶他做一些簡單的生物實驗。在興趣的指引下,哈特爾走上了生命科學的研究道路。有段時期,哈特爾對醫學也很感興趣,可惜最後沒有成為醫生。
哈特爾回憶自己的成長道路,感覺能遇到很多良師益友,是自己最大的幸運。而其中最令他感到幸運的,是遇到了同為科學家的妻子。他們共同攜手合作了20年,成為人生道路上的最佳拍檔。
跨學科不要盲目,先找到問題,再尋找合作者
在培養年輕人上,哈特爾也十分重視啟迪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我有很多優秀的博士學生和博士後,我們會頻繁地討論工作相關話題。我一旦看到他們有興趣的話題,會幫助他們找相關人去更深入地討論。」
哈特爾非常強調跨領域合作,他認為,只專注於一個領域的研究方法已經過時了。不過,對於年輕人而言,一定要清晰認識到,跨學科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首先要找到研究的問題是什麼,再看哪種方法是最適合的,從而尋找相應的合作者」。
今年,新冠疫情給科學上的合作交流帶來了不少困難,讓哈特爾感覺幸運的是,自己實驗室所受影響不大,他所在研究所也無人感染,「我覺得要回歸正常生活,還是需要有安全有效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