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5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圖丨WLF獨家連線弗朗茲-烏爾裡奇·哈特爾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期間,WLF組織了媒體群訪,視頻連線了因疫情無法到場的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主任、2011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得主弗朗茲-烏爾裡奇·哈特爾(Franz-Ulrich Hartl)。哈特爾教授是諸如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方面的專家。他直言目前想要治癒帕金森病還不可能,但是如果我們能更了解蛋白質摺疊和聚集機制,推遲神經退化性疾病症狀的出現,並且延年益壽還是很有可能的。
作為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的主任,哈特爾教授以其在蛋白質摺疊領域的開創性研究而聞名,他發現了輔助蛋白在蛋白質摺疊過程的關鍵作用,而這項功可以為目前不能治癒的疾病提供重要的治療信息。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即科學界大名鼎鼎的「馬普所」,由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經營。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成立於1948年,是為了紀念量子理論的創立者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總部設立在德國慕尼黑,而其卓越的研究影響力覆蓋全球,它下屬的馬普所一共走出了20位諾貝爾得主,包括今年因基因編輯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因此馬普學會被譽為「德國最成功的研究組織」。
哈特爾教授在採訪中表示「我們目前無法治癒帕金森病,也無法判斷該在什麼時候提前介入治療以預防帕金森病,是因為我們還不能夠充分了解大腦中的機制,知道到底是哪裡出錯了」。
哈特爾教授談到在許多蛋白質都有非常複雜的分子結構,而這些結構沒有辦法通過自發的摺疊過程有效地形成。
這就是為什麼人體需要輔助蛋白的原因。事實上,輔助蛋白別稱「分子伴侶」。它們的出現就是為了確保這類蛋白質能夠摺疊成正確的形狀,而不是在活細胞中凝結在一起,形成無功能的甚至是有毒的聚合體。
因此,分子伴侶在維持功能性蛋白質組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蛋白質錯誤摺疊的時候,就會出現諸如聚穀氨醯胺疾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
他認為現在談論如何治癒帕金森病有些不切實際,但當我們更了解大腦中的蛋白質摺疊和聚集機制,對「分子伴侶」的運行有更深的理解,我們還是有機會推遲神經退化性疾病症狀的出現,從而延長人類壽命。
排版|Kai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