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馬普所主任、拉斯克獎得主哈特爾:延年益壽就靠它

2020-11-29 澎湃新聞

專訪|馬普所主任、拉斯克獎得主哈特爾:延年益壽就靠它

2020-11-15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圖丨WLF獨家連線弗朗茲-烏爾裡奇·哈特爾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期間,WLF組織了媒體群訪,視頻連線了因疫情無法到場的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主任、2011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得主弗朗茲-烏爾裡奇·哈特爾(Franz-Ulrich Hartl)。哈特爾教授是諸如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方面的專家。他直言目前想要治癒帕金森病還不可能,但是如果我們能更了解蛋白質摺疊和聚集機制,推遲神經退化性疾病症狀的出現,並且延年益壽還是很有可能的。

作為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的主任,哈特爾教授以其在蛋白質摺疊領域的開創性研究而聞名,他發現了輔助蛋白在蛋白質摺疊過程的關鍵作用,而這項功可以為目前不能治癒的疾病提供重要的治療信息。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即科學界大名鼎鼎的「馬普所」,由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經營。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成立於1948年,是為了紀念量子理論的創立者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總部設立在德國慕尼黑,而其卓越的研究影響力覆蓋全球,它下屬的馬普所一共走出了20位諾貝爾得主,包括今年因基因編輯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因此馬普學會被譽為「德國最成功的研究組織」。

哈特爾教授在採訪中表示「我們目前無法治癒帕金森病,也無法判斷該在什麼時候提前介入治療以預防帕金森病,是因為我們還不能夠充分了解大腦中的機制,知道到底是哪裡出錯了」。

哈特爾教授談到在許多蛋白質都有非常複雜的分子結構,而這些結構沒有辦法通過自發的摺疊過程有效地形成。

這就是為什麼人體需要輔助蛋白的原因。事實上,輔助蛋白別稱「分子伴侶」。它們的出現就是為了確保這類蛋白質能夠摺疊成正確的形狀,而不是在活細胞中凝結在一起,形成無功能的甚至是有毒的聚合體。

因此,分子伴侶在維持功能性蛋白質組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蛋白質錯誤摺疊的時候,就會出現諸如聚穀氨醯胺疾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

他認為現在談論如何治癒帕金森病有些不切實際,但當我們更了解大腦中的蛋白質摺疊和聚集機制,對「分子伴侶」的運行有更深的理解,我們還是有機會推遲神經退化性疾病症狀的出現,從而延長人類壽命。

排版|Kai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11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獎得主哈特爾:跨學科不要盲目!先找問題,再找合作者
    今天傍晚,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2011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獎得主弗朗茲-烏爾裡奇·哈特爾在位於德國的家中,通過視頻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科學家希望通過阻止蛋白質摺疊的錯誤來阻止或延緩疾病的發生,但這是否能阻擋機體衰老,卻還是未知數。
  • 諾獎得主和拉斯克獎得主支招
    諾獎得主和拉斯克獎得主支招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2019-10-31 07:26 來源:澎湃新聞
  • 2020,拉斯克獎取消,諾貝爾獎依舊
    2020,拉斯克獎取消,諾貝爾獎依舊 2020-09-21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成立74年押中80次,被稱為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今年卻停發了
    在拉斯克獎的眾多獲獎者中,約有28%的獲獎者本身就是諾貝爾獎得主。而另有48%的獲獎者,在獲得拉斯克獎後的幾年內,會成為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就是其中的一位。2011年屠呦呦站上了拉斯克獎領獎臺拉斯克獎之所以能如此高頻地精準押中諾貝爾獎得主,離不開他們內部嚴格的評選程序
  • 2020,拉斯克獎取消,諾貝爾獎依舊
    原定於每年9月頒發的拉斯克獎,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將不再頒發;不過諾貝獎官方則如期公布了今年的頒獎日程,依然是熟悉的日期(CEST時間10月5日-10月12日),熟悉的味道,不過頒獎典禮則將推遲至明年。
  • 2019年拉斯克獎揭曉, T細胞、B細胞及赫賽汀的發現者獲獎
    拉斯克獎是生物醫學領域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迄今為止,已有近90名獲得該獎項的科學家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獎,因此拉斯克獎也被稱作「諾獎風向標」。中國首位自然科學諾貝爾獎得主、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也曾於2011年榮獲拉斯克獎。今年的拉斯克獎包括基礎醫學研究獎、臨床醫學研究獎及拉斯克-布隆伯格公共服務獎三個獎項。
  • 曾29次授予傳染病領域:拉斯克獎歷史告訴了我們如何應對新冠
    但在歷史上,拉斯克獎曾多達29次頒發給了傳染病領域的重大進展(完整名單見文末),其中也包括今年的新晉諾獎得主Harvey J. Alter, 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
  • 這張大合影裡有30多位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應勇說上海張開雙臂...
    包括26位諾貝爾獎得主和多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世界著名學術獎項得主在內的35位世界頂尖科學家,以及近4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外傑出青年科學家出席論壇。上海市市長應勇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代表科學家致辭。上海市副市長、臨港管委會主任時光輝主持。
  • 人物背景: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
    中國藥學家、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據悉,屠呦呦是中國著名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她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該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
  • 2019拉斯克獎揭曉,T細胞、B細胞及赫賽汀發現者獲獎
    2019年9月10日,生物醫學領域的重要獎項拉斯克獎(Lasker Awards)公布,今年拉斯克獎共設立三個獎項:基礎醫學研究獎、臨床醫學研究獎以及拉斯克-布倫伯格公共服務獎。來自埃默裡大學的Max D。
  •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不過,交流內容絕對貨真價實和最新前沿進展,有機會和權威頂級大咖,甚至諾獎得主網聊請教。諾獎得主自己調侃說:「我講課或學術報告從來不乏聽眾。今天不僅沒有真實聽眾,而且還對著電腦屏幕「網聊」,不知道說什麼了」(通常聽眾關閉視頻)。諾獎得主腫瘤免疫學家Dr.
  • 巔峰對話:瞰見2021——專訪諾獎得主 | 每經網
    巔峰對話:瞰見2021——專訪諾獎得主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06 22:41:15
  • 拉斯克獎背後的故事:T細胞B細胞發現與抗癌藥赫賽汀的誕生
    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Lasker Awards)於9月10日揭曉。拉斯克獎是生物醫學領域的重要獎項,設有三個獎項:基礎醫學研究獎、臨床醫學研究獎以及拉斯克-布倫伯格公共服務獎。拉斯克獎在生命科學、醫學領域享有盛譽,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在該獎項的所有獲得者中,有近90人同時也獲得了諾貝爾獎。中國首位自然科學諾貝爾獎得主、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也曾於2011年榮獲拉斯克獎。
  • 2020年拉斯克獎停發,「諾獎風向標」不指風向了...
    不過,在生物醫學領域的科學家看來,這個美譽有些低估了它,拉斯克獎的分量在他們眼中並不亞於諾貝爾獎。在以往的拉斯克獎獲得者中,有91名獲獎者同樣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 1946年,美國廣告經理人、慈善家阿爾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瑪麗·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創立拉斯克基金會,並設立拉斯克獎,以表彰在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
  • 人們期待的「延年益壽」,日本TAPO復齡泉NMN做到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美好生活有了越來越多的嚮往,因此更加期待「延年益壽」。許多人為了達到「延年益壽」的目標,開始鍛鍊身體、食療養生……依靠傳統養生方式,效果微乎其微。藉助現代生物力量,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NMN走進大眾視野,讓人們真正開始了解「逆齡生長」。那麼NMN究竟是什麼呢?
  • 國際醫學大獎拉斯克獎結果揭曉
    拉斯克獎由有「現代廣告之父」之稱的美國廣告經理人阿爾伯特·拉斯克和夫人瑪麗·拉斯克於1946年創立,以表彰在醫學研究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在世科學家、醫學研究者和公共服務人員或機構。拉斯克獎在世界醫學界具有很高聲譽,許多獲得者後來獲得諾貝爾獎。2011年,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獎項授予中國科學家屠呦呦,4年後她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每經專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巴裡·巴裡什:傾盡所能是科學研究不可...
    在第一季,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將獨家對話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圍繞世界經濟前瞻、科技創新等問題,進行深度探討。本期,我們帶來的是對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巴裡·巴裡什(Barry Clark Barish)教授的獨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