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追上光嗎(上)(宇宙系列之二)

2020-09-05 世間的智慧



1543年,哥白尼公開發表《天體運行論》一書,提出著名的「日心說」,這一事件,被後人稱為是近代自然科學誕生的標誌。

日心說誕生前,從公元2世紀到16世紀,地心說一直佔據著西方天文界的統治地位。地心說認為,地球靜止不動,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體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

日心說提出相反觀點,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及其它天體都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又稱地動說。

這一全新的觀點,在當時引起了一場激烈的爭論。贊成日心說的人主張地球在運動,而維護地心說的人主張地球是靜止的。

我們腳下堅實的大地,怎麼可能是在運動呢?

人們難以接受,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在太空中不斷移動飄蕩著。

地靜派據此提出一個有力的問題:如果地球是在高速的運動,為什麼地面上的人,一點也感覺不出來呢?



大科學家伽利略是堅信日心說的,在其名著《關於託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中,寫了一個薩爾維阿蒂之船的故事,予以回答:

一條大船的主艙裡,關著幾隻蒼蠅、蝴蝶,有一隻大水碗,碗中有幾條魚,另有一倒掛水瓶,瓶下有一寬口罐。

大船停止不動時,觀察發現,蒼蠅、蝴蝶向艙內各方向等速飛行,魚兒向各個方向隨便遊動,水滴滴進下面的罐中。

艙內扔任何東西,只要距離相等,一方向不比另一方向用力更多。雙腳齊跳,無論哪個方向,跳過的距離都相等。

仔細觀察這些事情後,再使船以任何速度前進,只要運動是勻速直線,驚奇發現,上述現象絲毫沒有變化,無法從其中任何一個現象確定,船是運動還是靜止。

即使船運動得相當快,跳向船尾,也不比跳向船頭遠;水滴滴進下面的罐子,不會滴向船尾;魚在碗中前遊不比後遊累,一樣悠閒地遊向碗邊的食餌;蝴蝶和蒼蠅繼續到處飛行,不會向船尾集中。

薩爾維阿蒂之船表明,從船中發生的任何一種現象,你是無法判斷船究竟是在運動還是在停止不動。

伽利略從中概括出一個重要原理:力學定律在所有慣性系中都是不變的,稱為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勻速行駛的大船上,任何力學現象,和在靜止的大船上沒有差別,因為它是一慣性系。

慣性系是指,慣性定律在其中成立的參考系。嚴格來說,絕對的慣性系是不存在的,人們一般把地球近似為慣性系。所以地球上的人,感覺不到地球在運動。如中國古人所說,人在大舟中,閉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覺也。

伽利略相對性原理,打破了亞里斯多德絕對靜止的觀念,並不存在唯一的靜止標準,如地球。我們可以說,A物體靜止而B以固定速度相對A運動,或B物體靜止而A以固定速度相對B運動,兩種說法是等價的。

二戰時,據說一位飛行員,在飛行中,發現臉旁有個黑點,伸手一抓,竟是顆子彈。先不論子彈是怎樣進入飛行員旁邊的,這只是個傳說故事。我們感興趣的是,人能否抓住子彈呢?

根據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當飛機的速度和子彈的速度相等時,子彈相對於人就是靜止的,人就很容易地抓住子彈。

如果飛機的速度和光速相等,那麼人是否也能抓住光線呢?



愛因斯坦少年時,常常在想,如果我以光的速度,追隨一條光線運動,能否看到靜止的光呢?

1887年,麥可遜和莫雷做了一個觀測以太是否存在的實驗,發現一個驚人的結果。因地球以每秒30公裡的速度繞太陽公轉運動,按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在地球不同方向上,測到的光速是不同的。然而實驗結果卻是,在地球各個方向上,測到的光速都是恆定不變的,30萬公裡/秒,用符號c表示。

麥可遜-莫雷實驗表明,不論參考物體以多快的速度運動,光線仍然以c速度遠離參考物體。所以愛因斯坦即使以光速運動,也看不到靜止的光線。

麥可遜-莫雷實驗,與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是一致的。電磁理論認為,電磁波的傳播速度只取決於傳播介質,它與波源的傳播速度無關。



然而根據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只要我們運行的速度達到光速,光線相對於我們是靜止的,就能看到靜止的光線。

這兩者之間存在著矛盾,是不是要捨棄一個呢?

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簡潔而優美,光速不變又是電磁理論的必然結果。

愛因斯坦心想,能否兩者都保留,而捨棄其它的東西呢?

經過多年思考,愛因斯坦成功了,建立起自己的狹義相對論,全面變革人們以往對時空的看法。

狹義相對論建立在兩個假設基礎上:一個是狹義相對性原理,一個是光速不變定律。

狹義相對性原理,是對伽利略相對性原理進行了推廣。愛因斯坦覺得,上帝不會只偏愛力學定律,電磁學定律、熱力學定律等,也應具有同等地位的,故推廣為: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系中都是不變的。

光速不變定律,是指任何參考系中,真空中的光速都是固定不變的。

假如你乘坐光速飛船飛行,你看到的光線仍然以光速離你遠去,而不是和你並行。

狹義相對論保留了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那麼它捨棄了什麼呢?



弦理論家格林在《宇宙的琴弦》書中,講敘了一個精彩的故事:

兩個敵對國的元首,分別坐在長長的談判桌兩頭。他們剛達成停戰協議,可誰也不願先在協議上簽字。聯合國秘書長想到了一個方法,放一盞燈在桌子中間,燈光會同時到達兩位總統。當兩位總統看到燈光時,立即籤字,協議在雙方滿意的情況下達成了。

秘書長很高興,又用同樣的方法,調解另外兩個正在備戰的國家。不過這次協議的籤訂,是在勻速行駛的火車上。兩國總統坐在談判桌的兩頭,甲國總統面向火車頭前進的方向,乙國總統坐在他對面,背向車頭。

剛籤完協議,車外站臺上看籤字儀式的兩國群眾卻打起來了。車上的人很震驚,他們聽說兩國群眾衝突的原因,是甲國民眾感覺自己受騙了,因為他們的總統先籤了字。

而車上的人,不論哪一方,都認為籤字是同時進行的。外面的人怎麼會看到不同的場面呢?

對車內的人來說,燈光在中間,到達兩位總統,是同時的。

而對站臺上的人來說,因火車在向前行駛,甲國總統迎著照射過來的光,乙國離開照射過來的光,所以光到達甲國的距離比到達乙國的距離要短。而狹義相對論中,光速對任何任何參考系來說都是不變的。所以對站臺上人來說,光先到達甲國,這就是為什麼甲國民眾說自己上當了。

那麼車上車下的人,誰對誰錯呢?

相關焦點

  • 我能追上光嗎(下)(宇宙系列之二)
    車上的人,看到這兩個事件是同時發生的;而站臺上的人,看到的這兩個事件卻是不同時的。這是一個驚人的結論,是狹義相對論的精髓。它是光速不變性的直接結果。我們知道,經典力學中,同時性是絕對的。在一個慣性系中兩個事件是同時的,在另一個慣性系中,它們還是同時的。火車上的人,看到光到達甲國和到達乙國兩個事件是同時的。
  • 時空是彎曲的(上)(宇宙系列之三)
    愛因斯坦聽後,先是哈哈大笑,然後意味深長地說:「你瞧,甲殼蟲在一個球面上爬行,可它意識不到它所走的路是彎的,而我卻能意識到。」愛因斯坦意識到了什麼呢?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這是李白的著名詩句,形象地表達了空間與時間是絕對的。
  • 宇宙從何而來(下)(宇宙系列之一)
    人眼看成不同顏色的光,是因為它們的波長不同。紅光位於長波段,藍光位於短波段。1842年奧地利物理學家都卜勒,發現了一種後人以其名字命名的都卜勒效應:物體輻射的波長,因為波源和觀測者的相對運動而產生變化。
  • 從哈勃到哈勃深空場(二)—膨脹在氣球上的宇宙
    哈珀的工作使人類認識的宇宙的尺度從一個宇宙島(銀河系)一下子擴大到無數個宇宙島(河外星系),從而揭開了探 索宇宙結構的新篇章。這是當時天文望遠鏡所能觀測宇宙範圍的極限了。Hubble)詢問他的觀測助手赫馬森 (Milton L Humason):「你是否願意和我一起試驗一下測量星雲的紅移?」
  • 世界的始基(下)(宇宙系列之四)
    但他面臨兩個難題:一是,輻射是一種電磁波,而維恩是用分子假設的方法分析的,讓人隱約地感到一些不對勁;二是在短波的範圍內,維恩公式與實驗值相當吻合,但在長波的範圍內,偏差很大,基本失效。另一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從電磁理論的理念出發,得出自己的公式。它與維恩分布公式相反,在長波範圍內符合實驗值,但在短波範圍內非常失敗,波長趨於零時,其能量趨於無限大。
  • 我的太陽系形成——(三)(2)旋轉宇宙眾多觀測證據
    對南、北銀極方向星系分布情況新的研究又表明,這堵北天「長城」只不過是一系列「長城」中的一段,人們發現了由13段「星系長城」組成的「宇宙柵欄」,兩相鄰「長城」間相距幾乎都等於4.2億光年,且諸「長城」之間的可見物質相對來說極少(宇宙旋臂之間的空隙)。
  • 意識力學之《光論》(二)
    上次講到基子的一些本質屬性(意識),講到基子的結構,體能和基腦,還講到基子是物質,但是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質——終極粒子,也是宇宙中唯一的有「腦「的粒子。在《力論》和《宇宙進化論》中主要論述的是物質,即基子是如何合成物質的。而在《光論》中主要討論的是光的問題,也就是能量,看看基子是怎麼合成光波的,光波有什麼變化。6,「即時跟從「基子為什麼能「自主列隊「呢?
  • 宇宙的信使(5)「大爆炸理論」與「原初之光」
    上一篇《》宇宙大爆炸理論(Big Bang Theory)一個膨脹的宇宙意味著什麼?宇宙被壓縮成一個點。那意味著宇宙可能有一個起點,這就是「大爆炸理論」(Big Bang Theory)。原初之光 - 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 宇宙位面論(上)質能互換
    宇宙位面論(上)質能互換 鄭有志著摘要:宇宙中實際上可以把所有的物質歸咎於兩種存在,一種是物質存在,一種是能量存在。物質存在不斷的燃燒釋放能量,而能量存在則反之。兩者處在同一個空間坐標上,通過宇宙黑洞或者白洞作為連接通道進行質能互補。
  • 夜空童話(七):夜空為何漆黑(之一)宇宙的條形碼——恆星光譜
    《夜空童話(七):宇宙的條形碼——恆星光譜》。我們站在地球上望星空不正是這樣嗎?如果宇宙是無限大的,如果宇宙的星星也是無限多的,那我們無論望哪處看,視線最後也將終止於一顆星星。這樣的結果將會是,無論朝哪處看,都應該能看到星星。因此,整個天空都是星星才對;因此,天空將會布滿光亮;因此,夜晚無論如何不應該是漆黑的。
  • 我的太陽系形成——(二)旋轉宇宙模型理論
    就在1995年以前我就在寫『太陽系演化假說』了,但我的演化假說碰到一個很大的困難,這就是目前還沒有一個宇宙學理論與我所寫的太陽系演化假說相吻合,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我的太陽系演化理論,提出了一個新的宇宙模型理論,這就是「旋轉宇宙模型理論」。在上一篇文章裡,對於「旋轉宇宙模型理論」符合三個宇宙觀測證據,即,宇宙紅移、宇宙背景輻射和哈勃關係等進行了理論上的解釋。
  • 我對宇宙的認識(二)
    餘道純(原創) 宇宙中充滿著物質和能量,聚集的就是星球、星系,沒有聚集的粒子在宇宙中漫遊著。小質量的星球繞大質量的星球旋轉,小星系繞大星系旋轉,大星系繞星系團旋轉,若干星系團又受到黑洞的制約而旋轉。宇宙就是這樣不斷地運動著、變化著,宏觀運動著、變化著,微觀也運動著、變化著。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 時空是彎曲的(下)(宇宙系列之三)
    直到2014年3月,美國天文學家們宣布探測到了原初引力波,是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中產生的痕跡。這項發現被認為是一項科學界的重要裡程碑。這是時空的漣漪,宇宙大爆炸的回聲。任何洞內的東西要想出來,需要達到能逃脫的最低速度,稱為逃逸速度。如地球的逃逸速度是11.2千米/秒。洞越來越深,則逃逸的速度越來越大。我們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那麼是否存在很深的洞,逃逸速度大過光速,以致光都不能從洞中逃出呢?
  • 我的太陽系形成——(三)(1)旋轉宇宙眾多宇宙觀測證據
    在前面我發表的第一篇「我的太陽系形成」文章裡,結合目前對宇宙的觀測證據,也就是宇宙背景輻射、宇宙紅移、哈勃定律得出結論,我們宇宙中的所有星系均圍繞著一個巨大引力核心「巨型黑洞」(也有可能是巨型星系)進行著以逆時針方向的公轉運動,即——旋轉的宇宙。在第二篇文章裡,又介紹了旋轉宇宙的基本結構,以及與這個結構相關的宇宙觀測證據。
  • 物理學中的未解之謎(二)
    問題是,還沒有人找到引力子,而且尚不清楚是否可以構建任何粒子探測器都能看到它們,因為如果引力子與物質相互作用,它們將很少,非常少地發生—很少有它們不可見。引力沒有質量,甚至還不清楚,儘管如果它們具有質量,那麼它非常非常小-小於中微子的質量,中微子是已知最輕的粒子之一。弦論認為引力子(和其他粒子)是能量的閉環,但是到目前為止,數學工作還沒有產生太多見識。
  • 我對宇宙的認識(四)
    餘道純(原創) 下面我們來認識宇宙黑洞的新生、成長和消亡過程。在討論它之前,我們必須先來認識宇宙信息。宇宙信息是宇宙物質相互聯繫的紐帶,而宇宙信息的傳遞必須以物質能量作為載體。如萬有引力就是宇宙中最普遍的一種信息聯繫,物質體發送引力波是引力信息的物質載體,引力波中有引力粒子;又如恆星發送光信息的物質載體是光波,光波中有光子…… 發射宇宙信息意味著質能的減少,接受宇宙信息意味著質能的增加。
  • 我對宇宙的認識(五)
    餘道純(原創) 在有質量的宇宙時空中,因為質量的存在形式是運動,只要有運動的質量,那麼這個有質量的時空就有能量。所以你在這個有質能的宇宙時空中就無法找到絕對零度。也可能你在沒有質能的空間裡可以找到,但是你一進去就有了質能,雖然你找到與絕對零度的差要多麼小就有多麼小,可是絕對零度你永遠也找不到。絕對零度意味著質量停止運動,可是沒有不運動的質量。
  • 弦理論誕生可以統一宇宙嗎(上)
    (在物理學的術語中,我們說這個理論只能在多維世界中「可重整標準化」。)所以,如果理論只有在10或11維度才有意義,而對於生活在四維世界中的我們來說,要做什麼呢?在某些理論中,引力是叫作「引力子」(尚未被發現)這種微粒交換的結果。因此,引力與其他三種力沒有根本上的不同。事實上,我們可以想像不同年齡不同的科學家回答「我為什麼不從我坐的椅子上浮起來呢?」這一問題的方式。艾薩克·牛頓:「因為地球和你產生了引力。」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因為地球的質量在其表面扭曲了時空網格。」
  • 我的太陽系形成——(三)(3)旋轉宇宙眾多觀測證據
    (3)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M64,由於其靚麗的「外觀」,而得到一個「黑眼睛星系」的雅號。這個星系距離我們1700光年,天文學家們認為,這個星系也是一個被其他星系碰撞之後形成的星系。其根據是,M64星系其外圍氣體的旋轉方向與內部區域氣體旋轉方向正好相反,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10億年前,M64吸引了一個小星系並與之碰撞形成的。
  • 宇宙最美星雲(上)
    特色形象不僅包括可見光由夏威夷UKIRT望遠鏡拍攝(藍色)當著天空的調查的一部分,但紅外光線從美國宇航局的Spitzer Space Telescope(橙色)和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X射線光的軌道(粉紅色)。NGC 6357跨越了大約100光年,距離蠍子星座大約有5500光年遠。1000萬年內,NGC 6357所看到的最大質量恆星將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