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11月20日,《神秘海洋》(Unseen Oceans)展覽在廣東科學中心開幕。該展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聯合美國、英國等國家的頂尖科學家與設計師創意設計,將從11月20日開始,持續展出到2021年6月。
據了解,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但到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廣東科學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在《神秘海洋》巡迴展覽中,觀眾將發現最新的海洋科學,和科學家們一起運用最新的機器人技術及衛星技術,揭秘神秘海洋的面紗。該展覽分為8個展區,分別是導言、奇幻漂流者、神秘生物、遇見巨型生物、潛入深海、無形邊界、豐饒的海洋和結語。近800㎡的展覽將海洋科學知識以互動方式展示。
在神秘生物展區,觀眾可看到隱藏在深海的絢爛奪目的螢光生物。策展人約翰·斯帕克斯(John Sparks)及其同事最近發現了生物螢光的廣泛存在——一些海洋生物吸收光線將其轉化為其他顏色的可見光。研究人員在潛水時,用特殊的燈光和攝像機發現,許多海底動物在特殊光線照射下呈現出驚人的紅色、橙色和綠色的螢光。在該展區,參觀者可以觀察現在已知的一些螢光魚類和海龜模型,發現海洋中生物螢光的一些特別的功能,了解生物螢光魚類在不同照明條件下的外觀,以及科學家使用的水下專用攝像機的鏡頭。
除了使用燈光和攝像機,科學家還會使用「標籤」對海洋生物進行定位、標記和研究。比如展出的「鯨魚標籤」顯示,「十年前,我們對鯨魚的生命活動還一無所知。有了這些標籤,我們在創造一個數位化的自然歷史」。通過70年前科學家們在海洋中投放的懸浮聽力裝置,科學家們證實了鯨魚在遷徙時會唱歌。近期,一隻南極座頭鯨背上的鯨魚標籤紀錄還表明,座頭鯨在捕食磷蝦時,甚至會進行長時間的高歌。展館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鯨魚標籤,人類對鯨魚的覓食和遷徙行為越來越了解,我們可能會因此而改變航運路線,減少船舶噪音,限制嘈雜的海底勘探。
在其它展區,參觀者還可以參與180度環幕沉浸式體驗、虛擬下潛遊戲,看到海洋巨型生物、浮遊生物,了解海底地形和洋流等。配合主題展,廣東科學中心科技影院還推出了科普影片《太平洋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