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兩岸科普資源 廣東科學中心推動粵臺科技交流

2020-11-28 中國臺灣網

共享兩岸科普資源 廣東科學中心推動粵臺科技交流

2016年08月01日 16:30:2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從臺灣引進的納米科學展覽吸引眾多小朋友(資料圖片)

  中國臺灣網8月1日訊 7月26日,由南方新聞網組織發起的「創新驅動看廣東」全國主流網絡媒體廣東行活動在廣東科學中心正式啟動。來自中央、省級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等30多位網媒記者齊聚廣東科學中心,感受科學技術帶來的趣味與驚奇,其中科學中心與臺灣科技領域的合作尤為引起媒體們的關注。

  廣東科學中心作為省委省政府投資興建的大型科技活動場館,一直致力於與國內外優秀的同行合作。近年來,廣東科學中心重視加強與臺灣科普場館的交流往來,不僅推動廣州與臺灣地區科普基地、科普團體、科技企業和科研院所之間的交流合作,而且通過策劃組織科普展覽、論壇、講座、培訓、巡演及科普營地等活動,促進兩岸科普資源共享,開展科普合作、人才交流,提升廣州科普能力建設。

  據悉,2013年廣東科學中心就已經與臺灣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籤訂合作備忘錄,先後引進了該館多個主題特展,如泡麵展、發明展和納米展等,邀請臺灣的科普專家孫維新、周文豪、徐仁修等到廣州進行科普講座,也曾邀請臺灣元智大學科學教育研究中心、臺灣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的科普表演秀到廣州表演。

  廣東科學中心還與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進行了交流合作。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表示,科普教育應當結合生活、藝術和大自然,以有趣的方式讓受眾留下深刻印象,才能更好地推廣。在過去數年間,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就如何結合科學與藝術,創作大型科學藝術舞臺劇,以專業的戲劇表演闡述歷史上重要的科學進程和科學家感人故事,開拓了科普傳播的新方向。

  目前,臺灣高雄工藝博物館「看不見的尺度」納米展正在廣東科學中心展出,展覽利用精彩的圖片、影片、標本及互動展品,帶領大家進入納米世界,展現自然界中特殊的納米構造,介紹納米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納米產品可能伴隨的問題,當個小小科學家,在科學實驗站學習納米材料特性及體驗經典實驗等。展覽從2016年5月展出到11月。

[責任編輯:許秋玥]

相關焦點

  • 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在廣東科學中心啟幕
    展覽、講座、論壇、競賽、科普遊……各式主題科普活動讓公眾從中獲取科普知識,探尋科學奧秘,極大地開闊了視野,提高了科學素養。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牽頭主辦的廣州科技活動周,已成為廣州地區內容豐富、公眾參與度高、社會影響力大的群眾性科技活動品牌。8月23日,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開幕式暨兩岸及港澳地區科普交流系列活動在廣東科學中心隆重舉行。
  • 兩岸大學校長:交流合作有利於教育資源整合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李江濤、馬巖)在北京出席2013海峽兩岸教育論壇的多位大學校長提出,兩岸大學面臨一些共同的問題與挑戰,加強交流合作將有利於兩岸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勢整合,推動兩岸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共創雙贏局面。    臺灣華梵大學校長朱建民認為,兩岸高等教育固然存在差異,但也面臨一些共同的問題與挑戰。例如臺灣出現少子女化,造成教育供過於求。
  • 海研中心副主任鞠海濤在第五屆兩岸農村治理研討會上的致辭
    新中國70年輝煌歷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昭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更加清晰可期。當前,大陸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大陸發展已經站上新的歷史起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昂首闊步邁入新時代。
  • 廣東科學中心好玩嗎?廣東科學中心參觀遊玩全攻略
    【廣東科學中心簡介】  廣東科學中心是廣東省委、省政府批准興建的大型科學活動場所,具有科普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學術交流、休閒旅遊四大功能。是廣東省重要的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科學技術、科技產品展示、推廣、交易和學術交流的平臺;科普旅遊休閒的示範景點。
  • 川渝粵攜手搭臺:優勢互補融合發展 為臺青就業牽線搭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川渝粵攜手搭臺 助力臺青逐夢大陸由四川省臺辦、重慶市臺辦等部門主辦的川渝粵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近日在成都舉行,邀請兩岸200餘名優秀青年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交流分享在陸就業創業經驗
  • 科學之夜 來廣東科學中心免費看頂尖科技電影
    記者了解到,從2018年開始,「廣州科技活動周」更名為「廣州科技創新活動周」。活動周期間,包括中科院院士陳新滋、銳豐科技董事長王銳祥、小馬智行首席運行官胡聞、廣州歐科創始人熊愛武等科技大咖和廣州創新領軍人物將深入參與活動周,公眾進行面對面交流,深度解讀未來科技發展趨勢,講述廣州科技創新故事。
  • 加強科技基礎條件 提升科技資源共享—新聞—科學網
    在科學數據及實驗材料等方面,科技部、財政部支持了一批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形成了跨部門、多層次的共享服務體系,推動全國700多家高校院所的資源共享;同時,聚焦重大需求和科技熱點,組織上百項專題服務,支撐大飛機研製、青藏高原生態評估、石漠化治理等重大科研活動和工程建設。 地方科技基礎條件資源建設和共享力度加大,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
  • 國家海洋科學數據中心推進海洋石油平臺數據資源共享
    近日,國家海洋科學數據中心在廣東珠海召開海洋石油分中心建設研討會。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國海洋石油集團等相關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
  • 臺大校長李嗣涔:積極推動兩岸學術交流
    東方網1月14日消息:臺灣第一學府、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昨日接受中評社高層訪問團專訪時表示,臺灣明年開放承認大陸學歷後,兩岸學術交流將大幅開展。臺大規劃明年開始對大陸招收碩士生、博士生,一段時間後再招收一般大學部學生(本科生),但會有比例限制。
  • 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暨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在...
    龍明彪在致辭中表示,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是兩岸青年交流的一項盛事,今年與往年不同,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活動也在同一時間開營,兩場活動相輔相成,擴大嶺南行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合作受到很大影響,民進黨當局更是企圖利用疫情讓兩岸「脫鉤」。但是這些困難和阻礙割斷不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也改變不了兩岸融合發展的歷史大勢。
  • 廣東科學中心「科普遊」內容豐富—新聞—科學網
    吳晶平/供圖 1月20日,記者從廣東科學中心獲悉,今年春節,該中心除夕、初一閉館兩天,初二至初六正常開館,展館門票8折優惠。除十二大常設主題展館,廣東科學中心新近引進美國特展《星球奇境》正在熱展,新開放的「低碳&新能源汽車」科普體驗館全面免費,並推出多個科學表演秀和工作坊活動,將為公眾歡度春節獻上豐富的科學盛宴。
  • 血脈相連易配對臺青捐骨髓救陸童 兩岸攜手克重症
    圖為臺胞在醫護人員照料下乘坐兩岸醫療包機返臺治療\資料圖片    作者:黃寶儀、蘇榕蓉    經歷34小時、跨越海峽2000公裡的「生命接力」,使三名患重病的大陸小朋友獲得三位臺灣同胞的骨髓捐贈而重煥新生。這是廣東東莞首例來自臺灣的非血緣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也是兩岸醫療資源對接、攜手攻克重症的縮影。
  • 看科技大片,玩科學神器!這個春節,廣東科學中心活動多多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羅斌豪)今年春節期間,廣東科學中心對外開放時間有所調整,除夕(1月27日)至正月初二(1月29日)閉館三天,初三(1月30日)起照常開館。據悉,春節前夕,該中心對科技影院進行了全新升級改造,引進20個曾紅爆央視舞臺粵版機器獅子,並推出自義大利引進的「阿基米德的科學」等新展。
  • 華南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共享平臺落戶南海
    10月10日,華南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共享平臺籤約活動在南海舉行,這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最領先的華南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共享平臺。該平臺由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與江蘇集萃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集萃藥康公司」)共建,旨在全力打造廣東省遺傳工程小鼠疾病模型戰略性資源中心。
  • 最佳創意影片《後院風光》廣州獨家上映 廣東科學中心科技影院舉行...
    最佳創意影片《後院風光》廣州獨家上映 廣東科學中心科技影院舉行首映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19-04-20 三年時間拍攝後院動物們的故事
  • 從對話到應用,「青年文明號」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產業衝刺奔跑
    +應用」最好試驗田,也是對外科普的最佳窗口。  科大訊飛華南有限公司科學普及中心成立於2016年,這支擁有13人的青年才俊,85%屬於35周歲的青年群體,年輕向上,思維活躍,分布技術研發、市場推廣、品牌宣傳、業務演示等專業領域,考取了人力資源管理師、教師資格證、新聞從業資格等資質證書,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接待演示功底。
  • 2020全國科技活動周同期推出「一帶一路」科普交流周
    中新網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23日啟動。由全國科技活動周組委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和北科院北京國際科技服務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重大示範活動——「一帶一路」科普交流周也同期推出,8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天文館舉辦。
  • 廣東科學中心研發全國首個互動體驗型新冠專題展
    南方網訊(記者/楊智明 通訊員/吳夏靈) 8月13日,廣東科學中心歷時5個月精心策劃的「戰疫——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展」(以下簡稱「戰疫專題展」)正式開放。這是廣東科學中心配合科技活動周宣傳推出的全國首個互動體驗型新冠專題展覽。
  • 疫情催熱科普遊 廣東科學中心假期迎客近十萬人次
    廣東科學中心 供圖  中新網廣東新聞10月9日電(王堅)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廣東科普旅遊強勁復甦,許多家長帶孩子到廣東科學中心感受科技的魅力。據統計,該中心8天假期累計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日平均遊客1.2萬人次,創疫情以來客流量最高紀錄。  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問題,也使得廣東科學中心新推出的三個科技戰疫主題科普展和食品藥品科普體驗館在國慶期間倍受觀眾喜愛。
  • 交流兩岸名詞術語 促進科學文化繁榮
    兩岸同胞有著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和割不斷的歷史淵源,開展好科技名詞交流對照工作,就可以減少或消除兩岸在科技以及文化、教育、經貿交流中的障礙,便利交流與合作。三是促進兩岸學術交流和科技發展。兩岸科學家在共同探討名詞術語差異時,很自然會對諸多學術問題進行深入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