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病房內何霞芬在抱著女兒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朱久陽 萌友 孫朋輝/文圖視頻 見習編輯 陳姝/剪輯
「媽媽,我不喝藥,我想回家……」,近日,在河南省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某血液科病房內,楊若涵蜷縮在病床上睡覺,突然驚坐起來,滿頭大汗哭鬧不止。媽媽何霞芬一聽到女兒的哭聲,就知道女兒又在做噩夢,「女兒已經連續一個多月都是這樣,剛睡一會兒就會驚醒,像丟了魂一樣,不咋睡安穩覺」,何霞芬介紹說。
圖為患病期間的小若涵
三年前,還不到3歲的小若涵被查出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從那一紙診斷書開始一家人的平靜生活被徹底打亂,父母陪她把醫院當成了家,打起了持久戰。小若涵為了維持生命每天都要喝三碗升血項的苦中藥,還要定期住院輸血和血小板。近日,若涵的病情再次加重,醫生通過檢查發現她的骨髓已經失去了造血功能,必須儘快做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才能保命。
圖為楊付生外出為小若涵加工飯食
2014年10月22日,楊若涵出生在河南省舞陽縣姜店鄉光國楊村,對於當時已經42歲的楊付生夫妻來說是個大喜,中年夫妻喜得「小棉襖」,兒女雙全。工作也變得更加勤奮,常去工地幹活補貼家用。一家人的日子雖苦,倒也和和美美的,然而這樣簡單的幸福隨著女兒的一場大病而成了泡影。
圖為何霞芬在給小若涵測量體溫
2017年9月28日,媽媽何霞芬正在院子裡洗衣服,屋內熟睡的女兒忽然大哭起來,何霞芬急忙抱起女兒,發現女兒臉色蠟黃,額頭非常燙,本以為是感冒發燒就餵了點退燒藥。後來給若涵換衣服時發現她身上出現多處青斑,何霞芬當時嚇壞了,趕緊帶女兒去漯河市人民醫院檢查。通過抽血化驗,發現孩子的血小板參考值極低,當時醫生說懷疑血液病之類的,建議他們帶孩子去省級醫院再做確診。
圖為小若涵的診斷證明
楊付生夫妻倆帶著女兒來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給孩子安排做了血項全套檢查,顯示血小板剩餘兩個,正常範圍(125-350),白細胞為1,正常為(3.5-9.5),很快被確診為極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就是俗稱的骨髓造血不良,也是血液病的一種,要通過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孩子才能活命,但費用要幾十萬元」,醫生說。
圖為楊付生在出租屋內為小若涵熬製中藥
楊付生夫妻倆聽後徹底傻眼了,抱著女兒淚如雨下。當時孩子病情危急,由於血項太低有內臟、大腦有出血的危險,醫生隨即安排住進了PICU病房,及時給小若涵進行輸血和血小板,後來轉危為安。身為農民的楊付生夫妻實在難以支付孩子後期的手術費用,後來夫妻二人經老鄉介紹決定嘗試給孩子中西醫結合療法,聽說花錢少療效好,夫妻倆就起了試試的念頭。
圖為熬製好的中藥,小若涵每天要喝三碗
每天要喝三碗中藥加少量西藥治療,而這一喝就是三年,期間從未間斷。三年來,小若涵光喝中藥就花費近20萬元,其中10萬元都是親戚朋友借來的。楊付生夫妻倆為了女兒能健康傾其所有,妻子負責照顧女兒,丈夫楊付生每天在離醫院不遠處建築工地加班加點幹活,平時她們吃的飯更是簡單,常常是白水煮麵條草草應付。
圖為楊付生將熬製好的中藥送往醫院
更糟糕的結果終究還是來了,受盡病痛折磨三年的小若涵又開始發高燒,無奈楊付生夫妻倆再次帶著女兒來到鄭大一附院。經過全面檢查之後,醫生告訴他們孩子的骨髓已經完全不能自行造血了,要必須儘快做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才能活命。聽到醫生說手術費用至少需要50多萬時,楊付生夫妻倆徹底崩潰。2017年,得知這一情況的當地政府為其辦理了低保,即便如此,漫長的治療周期和花銷已讓這個家不堪重負……
圖為患病中的小若涵針眼遍布的胳膊
自從小若涵患病,正在讀高中的哥哥楊凱錢變得更加省吃儉用,生活費從不亂花。在等待移植的這段日子裡,小若涵每天面臨各種檢查,由於孩子病情一直在惡化,輸血和血小板的次數也更加頻繁,瘦弱的胳膊上布滿密密麻麻的針孔,讓楊付生夫妻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恨不能替女兒受這份罪。
圖為何霞芬夫妻為女兒準備的中藥
三年來,小若涵因為喝藥經常反胃嘔吐,每當提起喝藥她都很害怕,多次從熟睡中被喝藥場景所驚醒。何霞芬為了能讓女兒多睡會兒覺,就把女兒一直抱在懷裡不停拍哄。而眼下,移植在即,高額的移植費用猶如一座大山無法逾越,每提及此,何霞芬只能偷偷背著女兒抹眼淚。(文中部分圖片拍攝於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