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吃中藥後母乳餵養,大嬰兒核酸轉陰,「過奶」給藥靠譜嗎?

2021-01-08 牛媽古法育兒

秋冬以來,全國多地疫情抬頭,零星病例頻發,最近,在大連金普新區的一對年輕父母和年僅三個月大的女兒也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確診當晚,一家三口被轉送到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因為孩子太小,無法對其像成人一樣進行醫治,於是專家們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方法——母親吃中藥,母乳餵養嬰兒,結果還真奏效了。

入院不久女嬰就退燒了。元旦期間,專家組醫生為女嬰和她的媽媽又進行了一次全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女嬰和她的媽媽體內都已經形成抗體,兩人核酸檢測第一次轉為陰性。

新聞報出後,網友們紛紛點讚,很多人都感嘆中醫的神奇,而也出現了一些質疑聲:過奶餵藥這個方法靠譜嗎?

我們知道,母乳中含有豐富的營養以及免疫活性物質,能夠促進寶寶免疫系統的成熟,也有利於其自愈,那是不是孩子是靠自己的免疫力自愈的呢?

患兒通過吸吮乳汁來調理疾病,被很多人認為是聽都沒聽過的神操作,但這一方法自古就有了,屬於中醫的傳統療法之一,叫做「釀乳」,俗稱「過奶」,歷代醫書都有記載,民間也在廣為使用。

據文獻記載,名醫華佗就用過這個方法。

東陽縣有個叫陳叔山的人,他兩歲的小兒子得了腹瀉病,吃完奶後就腹瀉,一腹瀉就啼哭,久治不愈,越來越瘦弱。華佗診斷後說:他的母親懷孕時,陽氣生養於體內,未能達到體表,因此乳汁氣虛偏冷,孩子吃奶時也得到了母親的寒氣,所以喝完奶後就會腹瀉。華佗認為,應該主要治療其母,孩子就會慢慢好了。於是就給母親開了「四物女菀丸」(即四物湯),十天後孩子的病就好了。

唐代大醫孫思邈注云∶「四物湯為婦人要藥,有活血通經之功。佗以此法治病,即所云∶『子有病治其母也。』凡治兒病,藥由母服,方取婦科,法自此始。」

後世醫家用就就更多了,範圍也更廣。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宋代名醫錢乙的《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元代醫家曾世榮的《活幼心書》、明代名醫薛己父子的《保嬰撮要》、清代醫家陳復正的《幼幼集成》等醫書中都有相關論述。

通過母乳給藥為什麼能發揮作用呢?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母親服藥後,多數西藥,如如止痛藥、鎮靜藥、抗菌素類藥物、抗甲狀腺類藥物均可代謝進入母乳,對小兒產生較大的影響。

那中藥呢?有學者曾經試驗,給乳母口服單味中藥大黃煎劑後,用現代分析手段檢測出乳汁含有大黃素,還有學者給乳母服用黃連素,也在乳汁中檢測出了黃連素樣物質。這些都初步證實了母親服用的藥物可進入母乳,這也是母乳期間忌用藥的原因所在。

但中醫不僅認識到了其不利的方面,更看到了有利一面,於是產生了由母帶藥的「釀乳」治法。

「釀乳」的方式大體有三種:

一:如果孩子症狀較輕,可只給乳母忌口就可以了。

母親忌口,就能讓乳汁變得平和,孩子就能不藥而愈。當然母親除了忌口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用一些食療方。

二:如果孩子的問題稍微嚴重一些,而且主要是由母乳引起的,比如母體的溼痰、熱毒、火氣等通過乳汁傳給嬰兒導致疾病,就要以調製乳母為主,根據乳母的體質遣方用藥。

華佗用的就是這個方法。大連的這對母子用的應該也是這種方式。

三:如果是以子病為主的,則採用母子同治療法,也就是母親孩子都喝藥,這個藥是依據孩子的病情遣方用藥。

「釀乳」的應用範圍也非常廣,胎寒、胎熱、胎赤、胎怯、胎黃、百醉嗽(生後百日內有痰咳嗽)、吐洩、消化不良、溼疹、上感、蕁麻疹等常見小兒疾病都可以用這一方法調理。

不過這個方法也有局限性,因為如果要靠患兒吸吮乳汁中的藥物產生療效,那麼乳汁中藥物的濃度就是個關鍵,但影響藥物向乳汁移行的因素有很多,不好控,所以療效也不穩定。

說到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母乳期用藥需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千萬不可擅自服藥後哺乳。母親患有嚴重疾病或必須服用某些特殊藥物時,不宜採用釀乳法治療。

那麼介紹了這么半天「釀乳」,又跟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什麼關聯呢?這也是我想強調的重點——藥可以通過乳汁傳給孩子,病也可以通過乳汁傳給孩子。

母乳是母親氣血所化生,母親體質的偏性就會通過母乳傳給孩子。

有人曾對嬰兒洩瀉病因做過調查,在 0歲~ 1歲哺乳兒中,母病及子佔 42 %,超過任何病因而居本年齡組第一,可見乳母對乳兒影響之大。

所以在孩子多由乳母餵養的古代,歷代醫家都非常重視乳母的選擇,認為乳母應該情志內守、冷暖調節、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才能安哺乳兒。

尤其在飲食上要忌生冷、肥厚油膩、辛辣香燥、厚味煎炒等偏性較大的食物,要儘量吃得清淡平和才好。

現在常見的一個誤區就是,很多人認為媽媽要下奶,奶裡營養要多,就一定要吃高蛋白食物,於是天天燉豬蹄、雞湯、魚湯,媽媽自己都吃得受不了了,但為了孩子的營養咬著牙還要吃,但是這麼吃下去,媽媽的乳汁就會變得特別濃厚,營養得不得了,但小孩子胃腸功能本來就不足,所以往往承受不了這麼高營養的奶水,於是就會乳食積滯,出現種種病症。所以《幼幼集成》裡才說「奶水清和,方為上品」。

當孩子生病的時候,我們一方面要用小兒推拿來給孩子調理(小兒推拿當然比「釀乳」更給力了),一方面母乳媽媽一定要忌口肉蛋奶水果,如有必要,還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食療等方式的調理,只有這樣,孩子的病才能好得徹底。

哺乳媽媽還要很多生活禁忌,包括不要給孩子喝隔夜奶,夏天洗完澡後不要立刻餵奶,情緒不好的時候、酒後、房事後,都不能馬上給孩子哺乳。

另外,當母親患有結核、癲癇、精神病、急性細菌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腫瘤時,應停止哺乳。

再回過來說說這個案例,其實我們很難得知這個孩子到底通過母親乳汁吸收了多少藥,退一步講,也許只有一點點,可就憑這一點點就能讓核酸轉陰嗎?因此我覺得還有一個可能,就是母親通過湯藥的調理,身體的陰陽得到了調節,乳汁也變得平和了,再加上乳汁裡本身就有免疫活性物質,孩子喝到了這樣的乳汁,用自己的免疫力戰勝了病毒,也未可知。

不過無論哪種情況,在這個疫情四伏的時期,都儘量不要讓自己身體的氣血陰陽失去平衡,因為一旦失衡,就會給病毒可乘之機。

因為中醫藥治療之所以能起作用,也在於調的是身體本身的內環境。

就像張伯禮在武漢時用的那個比喻,屋子裡有一堆垃圾,所以招來了很多蚊蟲,如果只是消滅蚊蟲,蚊蟲還會再來,中醫是清垃圾,把體內的垃圾清除了,讓身體內環境變好,機體就能自己調動能量去排除病邪。

所以調整身體內環境,讓機體處於一個最佳的狀態,這種方法就是對治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無論是防病、控病,還是治病、養病,這個方法是所有調理方法的核心。所以說到底,還是要讓自己和家人擁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見識到了中醫的神奇,更加認可中醫,信任中醫,這是非常好的事情,而我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了解中醫,遵循中醫之道,用更健康的方式去生活,因為「治未病」才是中醫的精髓所在。

相關焦點

  • 三個月大確診女嬰吃母乳核酸轉陰,醫生提醒:切勿過度解讀
    最近大連一家三口全部新冠感染衝上微博話題熱搜媽媽在專家建議下服用中藥同時繼續給 3 個月大的嬰兒母乳餵養結果不久後媽媽和孩子全部核酸檢測轉陰這沒吃藥的孩子怎麼就奇蹟般的痊癒了呢?前不久,大連的一對年輕父母和三個月大的女嬰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經過專家們研究,採取了給女嬰的媽媽服用中藥,媽媽對女嬰進行母乳餵養的方式治療。不久後,女嬰就退燒了。元旦期間,專家組醫生為女嬰和她的媽媽又進行了一次全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女嬰和她的媽媽體內都已經形成抗體,兩人核酸檢測第一次轉為陰性。寶寶沒有用藥,但在母乳的餵養下竟然神奇的出現核酸檢測轉陰的現象。
  • 2020年世界母乳餵養宣傳周|支持母乳餵養,守護健康地球
    今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與疫情有關的母乳餵養話題也備受媽媽們的關注。COVID-19能通過母乳餵養傳播嗎?答:母乳中尚沒有發現COVID-19病毒。迄今為止,尚未發現COVID-19可通過母乳和母乳餵養傳播。患有確診或疑似COVID-19的婦女可以母乳餵養嗎?
  • 奶太多=母乳餵養順利?不要被無良催乳師帶偏了
    3.你有無和媽媽解釋過如此過度泌乳帶來的危害?4.這位媽媽每天花這麼多時間排空乳房,她是否能愉快地與寶寶相處、輕鬆享受生活?很多母乳餵養的專業人士都會感嘆當今母乳餵養的大環境差,科學的母乳餵養知識科普不到位、家庭和社會對母乳媽媽支持不夠、母乳餵養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太多等等。
  • 母乳真的比動物奶好嗎?
    Q&AQ: 同是哺乳動物的奶,人奶是不是比牛奶、羊奶更好?母乳餵大的孩子會更聰明健康嗎?A: 同是哺乳動物的腦袋,人腦袋和牛腦袋、羊腦袋差別大了,奶怎麼會一樣呢?若要將其全部成分做個比較需要費很大的篇幅,我們先只看下母乳的成分之一——蛋白質。按每100克奶計算,人乳的蛋白含量是09克,而牛乳的蛋白含量是33克。咦?居然是牛乳的蛋白含量高!不過,多多益善不是在什麼時候都成立的。
  • 殘奶不排得乳腺癌?關於母乳餵養的9個謠言,1個都別信
    當真正開始母乳餵養時耳邊總會傳來各種聲音▽ 「你胸這麼小,奶水肯定不好~」「斷奶後一定要排殘奶,不然會得癌……」「光吃奶,娃肯定吃不飽!」// 0~6個月:可以純母乳餵養純母乳餵養意味著只餵母乳,不添加任何額外的食物和飲料,包括水。無論是從量還是營養成分而言,媽媽分泌的乳汁都根據寶寶生長的需求而變化,需要多少媽媽就分泌多少,完全夠吃。
  • 吃母乳好在哪?有幾點優於奶粉餵養,多數媽咪看重後一點
    世衛組織建議,嬰兒出生後1小時內開始母乳,餵養6個月即可,條件允許可以到2歲,持續一年最佳。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毫無疑問,母乳是餵養寶寶的最佳方式,可是有些媽媽嫌棄母乳麻煩,乾脆為孩子選擇配方奶粉,顯而易見,奶粉寶寶明顯在如下幾個方面比不上母乳寶寶。母乳的好處有哪些?
  • 「母乳餵養怎麼判斷寶寶是否吃飽」,還要看這3點
    好幾個媽媽問寶寶吃母乳怎麼才知道寶寶吃沒吃飽?怎麼總感覺母乳量不夠呢?家長朋友要想知道寶寶吃的奶是否夠,其實只需要注意這3點。1.看寶寶體重的增長是否理想生後開始在6個月內,寶寶的體重增長不應小於每月1斤,也就是說,一個出生7斤的孩子,在6月齡還不夠13斤就是體重增長不理想。
  • 較真| 有研究從母乳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母乳餵養還能繼續嗎?
    消化道的環境、母乳中的抗病毒成分都可能將病毒殺死。母乳中檢測出病毒片段,是否能夠達到致病量也不得而知。 4目前並沒有病例報導證實母乳餵養會直接導致病毒的母嬰傳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官方指南,疑似感染或者輕症感染的母親可以繼續母乳餵養。母親靠近嬰兒時履行一定的衛生隔離措施即可。
  • 母乳中檢測到新冠病毒?三類疾病可通過母乳餵養傳播
    三類疾病不宜直接母乳餵養或吸乳餵哺,新冠病毒尚不明確目前,母親有三類疾病被明確不宜直接母乳餵養或吸乳餵哺。即使在母乳中出現了完整的新冠病毒RNA,也不等於具有傳染性。就像很多疾病的致病病毒片段雖然會出現在母乳中,比如巨細胞病毒、B肝等,卻往往是主要通過母嬰垂直傳播,即分娩時有胎盤和血液的交換才會存在被傳染的可能。又如B肝病毒,只要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之內接種B肝疫苗和B肝免疫球蛋白,那麼母乳餵養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 母乳餵養,對寶寶有沒有不好的地方?醫生告訴你答案
    小時候經常聽家裡人說,從小吃母乳長大的孩子和喝奶粉長大的孩子還是有區別的,心裡想,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他們告訴我說:「吃母乳長大的孩子更健康,因為母乳是最天然的營養成分,比牛奶更有營養,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很好,不易感冒生病,還能讓嬰兒的發育更快,比普通孩子生長更快。」
  • Sci Rep:母乳餵養可幫助嬰兒吸收後葉催產素
    2017年10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後葉催產素是一類多肽類激素,它對於人們與他人進行良好的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後葉催產素也被認為對於大腦的「社交活動」十分必要的元素。此前研究已經揭示:後葉催產素能夠釋放到整個大腦區域以及血液中。母親的奶水中含有血液中來源的後葉催產素。
  • 母乳餵養也會過敏?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母乳作為6個月內足月嬰兒的唯一營養來源,6個月後添加了固體食物,也應繼續母乳餵養,並且可以一直母乳餵養到2歲。母乳餵養在營養、胃腸功能、增強寶寶抵抗力和心理健康方面都具有公認的好處。 從上面的種種來看,母乳餵養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但是很多爸爸媽媽同樣也聽過一個診斷:母乳蛋白過敏。那麼,母乳蛋白過敏有哪些表現呢?
  • 一位科學家母親掀起「人造母乳」革命,用乳腺細胞合成母乳,志在...
    6 個月內嬰兒純母乳餵養率不足三成,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和中低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造成放棄母乳餵養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母親缺奶、自身患有疾病、無法忍受餵養過程的疼痛、工作不便、擔心肥胖等等。  目前,很多家庭都是依靠配方奶粉來取代母乳為新生兒補充能量和營養。
  • 小王子誕生引育嬰討論 健康機構提倡母乳餵養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劉航、羅明、鄭樂欣):最近,英國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第一個孩子的誕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在小王子出生後,圍繞王室寶寶的養育問題又在英國民眾間引發了熱議。其實,如何更好的養育小寶寶是父母們頗為關注而且費盡心思的事,而「小寶寶應該吃什麼」是其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嬰兒是否應該只靠母乳餵養?如果是,應該持續多久?
  • 母乳在顯微鏡下被放大1000倍,卻毫無雜質,沒有奶粉比得上
    堅持母乳餵養有哪些好處? 母乳是最好的天然食物,不僅對嬰兒好處多多,對母親其實也有很大的益處。 其次,母乳中還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以及能幫助嬰兒消化的酶。 市面上所有的配方奶,都在模仿母乳的營養成分,但卻不能完全做到相同。 從母親的角度來說 母乳的經濟成本低,還有利於產後的體態恢復。
  • 科學餵養:新手媽媽要掌握奶水是否充足的4個標準,並避免4個誤區
    褚主任解釋,母乳最適合嬰兒的胃腸道,有利於各種營養物質的良好吸收和利用,而且很少引起便秘、腹瀉等不適。●餵養母乳也要講究科學而在母乳餵養過程中,新手媽媽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影響母乳餵養的成功。當母乳餵養嬰兒的體重增長不足時,應找醫生詳盡分析母親與嬰兒雙方的原因,醫生應根據病因進行母乳餵養指導,必要時轉診至相關專科。●怎樣判斷奶水是否充足?寶寶總是哭,是不是沒吃飽啊?寶寶吃奶的次數很多,是不是奶不夠啊?這是不少新手媽媽的疑惑。
  • 辭職當奶媽,一上工立馬被攔路虎難住了,母乳餵養這些事寶媽須知
    吃母乳是自古至今的餵養方式,每一位新生寶寶出生後,大多數的媽媽都會選擇自然的母乳餵養方式。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種類的奶粉,很多都號稱完全不輸給母乳所能帶給孩子的營養,甚至可以替代母乳,所以有一部分沒條件母乳餵養的媽媽,選擇了用奶粉餵養孩子。
  • 因為堅持母乳餵養,導致孩子活活餓死?!用證據說話
    3、如果實在母乳餵養困難不想堅持了,改為混合餵養或配方奶餵養也未嘗不可。但不需要因為一些極端情況下發生的案例,而去否認已經有大量堅實證據支持的母乳餵養建議。在痛惜之餘,很多人可能會想:堅持母乳餵養,真的可能害死孩子嗎?事實到底是怎樣?
  • 不同月齡的寶寶每天要吃多少奶才夠?該如何控制奶量?
    1、 先說吃多少吧。對於一個月以內的嬰兒,吃多少跟日齡有關,也跟體重和出生孕周有關:出生第一天,大約一頓20ml左右,24小時總量100ml-200ml。健康出生嬰兒從母親那兒獲得能量儲備,一般情況下就算第一天啥也不吃,也不會引起啥問題。這也是自然規律,由於前幾天母親奶水少,嬰兒可以耐受,同時也會有體重下降。
  • 媒體調查成都媽媽賣奶:每天富餘200ml奶
    記者雍鈴子 俗話說「金水、銀水,不如媽媽的奶水」,在提倡母乳餵養的今天,幾乎每個媽媽為了讓孩子喝上母乳都拼盡「洪荒之力」。不過,由於工作壓力、生活節奏等原因,導致一些媽媽奶水過少,以至於嬰兒的母乳餵養率偏低。為了保證寶寶的「口糧」,網購母乳悄然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