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胖不胖?體脂率的計算公式
2019-08-23 17:34:53
|
| 字號:
A+|
A-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無論老少,不少女士都把減肥當做是自己「畢生的事業」,把「胖了」兩個字掛在嘴邊。不少男同胞也都紛紛加入了減肥的浪潮。可你有沒有想過,關於胖或是不胖,應該怎樣測定呢?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不是單單依靠體重表上的讀數就能測定的——時常健身的、65公斤的你,一定會比沒有運動習慣,63公斤的你顯得苗條不少。人們口中說的「穿衣顯瘦,脫衣有肉」就是這個道理。
而具體的測定方法,這裡介紹以下三種。諸位看官可以自行選用,以了解自己的胖瘦情況。
最簡單方法
想要判定自己的胖瘦?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看腰圍。老話說,腰圍越長,壽命越短。這不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不少外媒也曾報導,腰圍過粗會使預期壽命縮短,無論男女皆是如此。
與此同時,腰圍也可以拿來簡單測定你的體重是否超標。一般來說正常的腰圍是:男性不大於85釐米。如果你的腰圍超過了90釐米,就已經屬於肥胖了,需要控制。而女性的腰圍不大於80釐米都可接受,如果超過了85釐米,就可能會被定義為肥胖了。
最常見方法
測量腰圍的方法雖然簡單,但卻有很大的局限性。身高、體型差異過大,腰圍標準也可能隨之變化。而最目前最常見的評價人體肥胖程度的指標當屬BMI,也就是身體質量指數。
這是根據人體身高與體重數據計算得出的數值。其計算方法為:BMI=體重(千克)/身高2(米)
而其指數與肥胖程度的關係如下:
身體質量指數評分表。
這個數據可以粗略的反映一個普通人的肥胖程度——只要你的BMI指數在18~24的範圍內,就算是正常的,小於18則判定為消瘦,大於24的話,就會被判定為超重了。
不過,BMI指數對於健身愛好這很難有參考意義。因為有健身習慣的人,肌肉和脂肪的比例與不常健身的人有所不同。因為肌肉發達,這些人體重通常比常人要大,因此BMI指數計算結果很容易超過24,但他們卻不能被稱為「胖子」。
最精確方法
目前一個較為精確的參考數據就是體脂率。當然,這裡所說的並不是高端設備的測量結果,用一些簡易方法,人們同樣可以在家自測體脂率。
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借用皮脂鉗來測量身體兩個部位的數據,然後代入公式即可得到一個相對準確的體脂率。
具體方法為:用皮脂鉗,分別測量上臂部位(肱三頭肌肌腹,也就是大臂臂窩上方)以及背部(肩胛角下方),數據單位為毫米。
得出數據後,首先,以測量得的數據計算身體密度。計算方法為:
男子
15~18歲身體密度=1.0977-0.00146×(背部皮脂+上肢皮脂)
19歲以上身體密度=1.0913-0.00116×(背部皮脂+上肢皮脂)
女子
15~18歲身體密度=1.0931-0.00160×(背部皮脂+上肢皮脂)
19歲以上身體密度=1.0897-0.00133×(背部皮脂+上肢皮脂)
而後就可以用來計算體脂率,即:身體脂肪百分比=(4.57/身體密度-4.142)×100
其實如果沒有體脂鉗,還可以用前文提到BMI指數進行計算,以對自身體脂率情況大致了解,計算公式為:計算公式:1.2×BMI+0.23×年齡-5.4-10.8×性別(男為1,女為0)
得出體脂率後就可以直觀的展現你身體的肥胖情況了。一般來說成年人的體脂率,男性在15%~18%,女性在25%~28%。如果你的體脂率在這個範圍之內,說明你的身材是比較標準的,但是如果所得的數值超出了這個範圍,可能就真的需要開始減肥了。(李赫)
責任編輯: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