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做算術題,不要聽到是算術題就頭疼喲~莎莎猜你會感興趣的!因為我們要做的是關於:自身健康以及身材標準與否的算術題,主要涉及:BMI、體脂率和骨架大小的測量。
有木有很好奇呢?
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具體的計算方法吧~
首先我們來看看BMI
BMI指數,即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又稱體重指數。
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主要用於統計用途,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於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
如何計算呢?請看下面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
以下是衡量的標準,大家可以對比自己的結果看看是否正常
成人的BMI數值
過輕:低於18.5
正常:18.5-24.99
過重:25-28
肥胖:28-32
非常肥胖:高於32
專家指出最理想的體重指數是22~,你的是多少呢?
由於存在誤差,所以BMI只能作為評估個人體重和健康狀況的多項標準之一。不作為唯一標準啦~
但,僅僅知道BMI值是不夠的,因為BMI值正常只能說明你是處於體重正常的範圍,但是對於好看的身材來說以及了解自己是否為易胖體質,「體脂率」是非常好的參考指標。
那什麼是體脂率呢?
體脂率是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的比例,又稱體脂百分數,它反映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
所以就算BMI正常,但是假如我們的體脂率高的話,那麼,與你一樣體重的人比起來你會看起來更胖!so sad  ̄へ ̄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說減脂肪比減重量更重要的原因了……
想知道自己體脂率高還是低?按照下面的方法計算你就能知道了~
體脂率方法體脂率=1.2×BMI+0.23×年齡-5.4-10.8×性別(男為1,女為0)
正常成年人的體脂率分別是男性15%~18%和女性25%~28%。
體脂率應保持在正常範圍。
由體脂肪率來判斷肥胖程度,男性是25%以上,女性是30%以上是屬於肥胖。肥胖則表明運動不足、營養過剩或有某種內分泌系統的疾病,而且常會並發高血壓、高血脂症、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膽囊炎等病症。
若體脂率過低,低於體脂含量的安全下限,即男性15%,女性13%~15%,則可能引起功能失調。
知道了BMI值和體脂率,我們就能明白自己身材不標準的癥結在哪裡了,這樣我們就能「對症下藥了」。
可是,莎莎還是聽見有人抱怨說:
「哎,我天生就是骨架大啊,根本瘦不下來。」
這到底是殘酷的真相,還是用來自我安慰的藉口呢?那我們就來測一下你的骨架是不是真的偏大吧
(以下方法僅為約略評估,並不一定符合每個人的狀況,也不見得能夠充分反映個別差異,故僅供參考。主要為強調不必過於執著於難以改變的骨架,而是要調整脂肪和肌肉的比例,骨架大的人一樣能擁有「標準體脂」和健康體態。)
骨架到底偏大還偏小呢?
最簡單的方法是圈手法
【圈手法】:用大拇指和中指,圈住另一隻手的手腕,也就是骨頭凸起處的上面,手腕摺痕最明顯的那個地方。這個部位的皮下脂肪極少,因此較適合用於評估。
大骨架:兩隻手指頭沒辦法相碰
中骨架:兩隻手指頭剛剛好相碰
小骨架:兩隻手指頭相疊超過一個指甲寬
【計算法】骨架係數(R值)=身高/手腕圍
用皮尺測量同樣的地方,就可量出手腕圍。計算之後得到的R值越小,代表骨架越大!
男生R值:小於9.6→大骨架/9.6~10.4→中骨架/大於10.4→小骨架
女生R值:小於9.9→大骨架/9.9~10.9→中骨架/大於10.9→小骨架
骨架大的人體重就會比較重嗎?
骨頭佔了人體約1/5~1/10的重量,因此骨架大的人確實會比骨架小的人稍重一點(約2~4公斤)、看起來比較大隻,但是跟主要構成身體的肌肉和脂肪比起來,並非最大關鍵!
況且,體重計上的數字並不完全代表胖瘦,不需要斤斤計較已經無法改變的骨頭重量。關注體脂肪、體態、臀腰圍,都比只看體重來得正確。
骨架大的人看起來一定比較胖?
當然不是,大家可以看看那些骨架比東方人大上好幾號的西方女明星,不也是窈窕動人嘛?
認為自己的骨架大、瘦不下來,有可能是因為外面包了一層厚厚的脂肪,別再怪罪無辜的骨頭了。如果不通過正確的有氧運動,脫下那層脂肪衣,任憑骨架再小,看起來還是不OK的,減脂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