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到體重身材如何時,BMI可以說是用的最多的方法之一了,BMI的具體公式不再多說,但是,BMI其實是存在很多片面因素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BMI的片面性和其他更加「靠譜」的算法。
BMI的歷史
BMI(Body Mass Index)的概念最早由一位名叫Adolphe Quetelet的比利時太空人、數學家、統計學家和社會學家在19世紀中期提出,後來,Keys在1972年正式提出了「BMI」這一名稱,但是在當時,Keys對BMI的評價就是「一種評價人群肥胖與否的相對全面的指標」。注意,發展初期,BMI就被冠以「相對全面」(not fully satisfactory)的定義。
(BMI公式和分級標準)
BMI的局限性
BMI由於簡單容易計算,因此廣泛用於人口肥胖情況的全面篩查,但是,有學者提出,BMI其實並不準確,利用這種算法,矮個人,或是骨架小的人的結果會偏低,而高個人或骨架大的人會偏高,因此,最後就是矮個人錯誤的認為自己「其實很苗條」,而本來不胖高個人則變得比實際胖。
說白了,對於身高相同,骨架大小不同的兩個人,雖然他們擁有同樣的標準體重,但是骨架小的那個人實際上看起來可能處在超重範疇,BMI的這一偏差大概在10%左右。
BMI的另一個局限性便是不能區分肌肉和脂肪,大家都知道,同等重量的肌肉體積比脂肪要小的多,因此,那些努力健身,身材健美的人,在計算BMI時就變成了超重,甚至肥胖。
修正公式
針對高個人「吃虧」的問題,現在有了BMI的修正公式,即BMI=1.3*體重/身高的2.5次方,這個公式減小了身高帶來的誤差,以身高1.69m為界,高於1.69m BMI會減小,而低於1.69m的身高則BMI會增加,為了避免計算身高2.5次方的困惑(小編是想不起來怎麼算了),現在提供計算網站....(「選擇複製」網址並點擊「打開」)
http://people.maths.ox.ac.uk/trefethen/bmi_calc.html
小編按新方法計算了一下,結果喜人~
另外,針對肌肉脂肪體積不同的問題,「體脂含量」公式更加準確,當然也更加複雜,體脂含量算法比較多,其中一種,按性別不同如下:
女性的身體脂肪公式
參數a = 腰圍-公分 x 0.74
參數b = (體重-公斤 x 0.082) + 34.89
身體脂肪總重量-公斤 = a - b
身體脂肪百分比= (身體脂肪總重量÷ 體重) x 100%
男性的身體脂肪公式
參數a = 腰圍-公分 x 0.74
參數b = (體重-公斤 x 0.082) + 44.74
身體脂肪總重量-公斤= a - b
身體脂肪百分比= (身體脂肪總重量÷ 體重) x 100%
另外,還有一種關注「三圍」(頸圍、腰圍、臀圍)的算法,網址如下:
http://www.ilinkee.com/tools/fatrate
第二種算法,小編自己算了一下,結果令人堪憂.
(男性女性不同體脂含量對比)
最後,小編把這篇文章的草稿發給了一位學習運動醫學的妹子審查,妹子表示,最精確的方法其實是包含「水下稱重測量法」、「雙能 X 線吸收測量法」等方法,不過這些都過於複雜,普通大眾是無法實現的,對於自我測定,以上方式就可以獲得比較全面的了解了。
部分內容來源:Wikipedia,果殼網;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