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勤:不太完全認同算力比算法更重要的觀點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鈦媒體11月24日消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於11月23-24日在浙江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在24日的「人工智慧:育新機、開新局」人工智慧分論壇上,清華大學講席教授兼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張亞勤在演講中表示,不太完全認同算力比算法更重要的觀點。

他表示,這次數位化和過去那兩次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量高了很多數量級,比如說無人車每天所產生的數據就是5到10個T。基因測序每一次就差不多3T左右。所以這個數量級是高了很多,可能是上千或者上萬倍。「這次數據更多的是給機器看的,而不是給人看的。機器要做決策,機器要進行更多的智能決策。那麼過去1.0、2.0更多是給人所看的,同時我們看到人工智慧的算法有很大的進展。」

張亞勤強調,深度學習其實是需要很強很強的算力。而摩爾定律過去兩年左右是要雙倍算力的,其實這已經是在放緩了。但是深度學習對算力要求每年差不多是將近10倍的增長。「所以說Jeff dean在谷歌就說三要素,數據算法算力三要素等於數據加上100倍算力,就是說算力比算法更重要。我個人並不完全同意這個觀點。」張亞勤表示,算力在過去這幾年是整個深度學習發展快速的一個大的最重要的因素,大數據超算的能力以及很大的模型。但人工智慧有很多不同的算法。

(文章來源:鈦媒體)

相關焦點

  • 張亞勤:深度學習更近一步,如何突破香農、馮諾依曼和摩爾瓶頸?
    未來,深度學習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其算法需要結合符號邏輯、知識型推理和更多模型的因果關係和新的範式,目前對於產業來講,未來五至十年,深度學習還會是最重要的算法。根據 Google AI 負責人 Jeff dean 的觀點,人工智慧的三大要素是數據、算法和算力,實際上是數據加上 100 倍的算力,並且算力比數據更重要 100 倍。
  • 張亞勤:新範式、新架構和新模態突破傳統算力,推動物理世界走向...
    張亞勤表示,數位化的3.0時期已經到來,數位化的範圍已從內容、社交和企業服務領域向物理和生物世界進行延伸,將我們熟悉的城市、工廠、電網、家庭向智慧交通、工業網際網路、智慧醫療等方向進行升級,為了完成物理世界的「數位化」,數據需要更清晰地讓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一一對應,通過深度學習,計算機不斷加深著對於人類世界的認知。
  • 劉明張亞勤等院士大咖為你解惑
    張亞勤:產業深度學習的黃金時代剛剛開始張亞勤教授緊隨在劉明院士之後,帶來了智能技術趨勢:算法已經到了相對的平臺期,但對產業來講多樣性計算方面,姜濤認為目前當今社會大量的應用場景都是需要多種算力。這就意味著,傳統的通用算力已經不能完全滿足需求。
  • 張亞勤清華AIR戰隊首次亮相,這陣容不是一般強
    李根 發自 清華科技園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太強了,太強了。而如果完整了解完這場群賢畢至的啟動儀式,一定也會認同邱校長的感慨。實際上,清華AIR作為張亞勤3.0的最重要承載之一,目標和願景,從一開始就無比清晰。
  • 張亞勤談數位化3.0:由物理與生物世界的數位化構成
    其中,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同樣飽受關注。在24日上午的「人工智慧:育新機、開新局」人工智慧分論壇上,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百度前總裁張亞勤發表了題為「智能技術趨勢」的演講,深度解析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趨勢。
  • 關於計算機編程中的算法問題,這2個案例的觀點值得去思考
    因此計算機編程的人都有一些數學基礎才行,這裡舉幾個常見的計算機編程算法,比如快速排序,歸併排序,遞歸,窮舉,貪心算法,漢諾塔算法,八皇后算法等等,這些算法有的需要數學理論,有的可能不太需要數學理論,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比需要有智商才可以搞定的東西。
  • 張亞勤退休百度,技術極客回歸學術生涯
    張亞勤之於百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在高管頻繁更迭的那幾年裡多位核心人物出走後,李彥宏對於張亞勤的信賴,一定有增無減。12歲考入科大少年班當年從微軟離開,張亞勤的解釋是「使命達成」,他的老同事前微軟亞太研發集團CTO張宏江在微博中感慨:亞勤出微軟,一個時代的結束!
  • 他畫的宇宙,想像力比《流浪地球》更牛,穿越4萬光年去牧夫空洞
    他畫的宇宙,想像力比《流浪地球》更牛,穿越4萬光年去牧夫空洞本文由長篇名家傳記《徐芒耀的油畫世界》作者陳洪標撰寫。他畫的宇宙,想像力比《流浪地球》更牛,穿越4萬光年去牧夫空洞,到達比鄰星更是小菜一碟。如果中國人稱這是藝術的創新,我看應稱為藝術的發明更適合,他打破傳統寫實手法,可稱之為發明家。我能尋找到的所有世界美術教材都無法尋找到的新技法。」那麼想像力是什麼?1902年,世界上第一部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誕生。67年後,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
  • 還在算BMI嗎,這些算法更「靠譜」
    在說到體重身材如何時,BMI可以說是用的最多的方法之一了,BMI的具體公式不再多說,但是,BMI其實是存在很多片面因素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BMI的片面性和其他更加「靠譜」的算法
  • 百度總裁張亞勤:讓中國成為吸引全球人才的重力場
    5月29日,百度總裁張亞勤博士榮獲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人物稱號。此次評選是由人民日報社、中國僑聯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與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共同主辦。張亞勤在獲獎現場表示,在國家堅定推進和深化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和「一帶一路」全球化的實踐中,中國迎來了新的大發展時代和國際化最好契機。
  • 算法到底算什麼?
    但這也是最壞的結果,因為這等於對「法律和算法的遭遇」這件事情持消極的態度:既然誰都沒有能力面對,那麼乾脆都不面對,讓那件事情自生自滅。因此,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尋找更為積極的做法,而不是進入這種互潑髒水的打爛仗遊戲。   那麼,積極的做法是什麼?
  • 院士說丨戴瓊海院士:人工智慧——算法·算力·交互
    我們很多的模型算法也沒有達到它所需要的特點,於是楊強老師發現用聯邦的學習方法、遷移學習的方法,把數據從大數據怎麼摘一個小數據進行工作,這個時候人工智慧發展更需要機器學習模型,我們大腦交給機器的算法是什麼,怎麼樣提高它的算力,這是人工智慧時代要考慮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人工智慧時代發展得非常快,快在哪兒呢?大家可以看到現在是邏輯推理,推理的這個功能能不能交給機器來做?
  • 張亞勤掛帥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 多名圖靈獎得主任學術顧問
    AIR由世界級科學家和企業家張亞勤博士籌建,創始團隊包括前字節跳動副總裁兼AI實驗室負責人馬維英博士,前海爾家電首席技術官兼副總裁趙峰博士。源碼資本投資合伙人、前金山集團CEO張宏江博士,英國皇家學會、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Andrew Blake教授,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陶大程教授亦為AIR保駕護航,擔任卓越訪問教授。
  • DeeCamp2020大師課落幕,李開復、張亞勤等12位大師都講了什麼?
    過去六周,李開復、張亞勤、吳恩達、張宏江、俞敏洪、周志華等12位來自AI領域學術界、產業界的重量級嘉賓,為200餘名國內外頂尖高校的大學生,高密度分享了AI前沿理論、產業創新、行業發展、創業趨勢等領域的最新洞察。來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官員則著眼全球,探討了科技在可持續發展中應扮演的重要角色。
  • LOL英雄聯盟戰鬥力怎麼算 戰鬥力算法解析
    關鍵字:LOL英雄聯盟戰鬥力怎麼算 LOL英雄聯盟戰鬥力算法解析 LOL英雄聯盟戰鬥力詳細說明戰鬥力的組成    【英雄聯盟攻略】戰鬥力是一個綜合了玩家各種表現的一個綜合數值,是一個化繁為簡的數值。相關推薦:賽季末如何輕鬆衝分?
  • 太驚豔了,原來算法可視化後可以這麼藝術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 Chrome比Firefox 要強,只能說明我們所使用的算法是有問題的,導致其結果是不確定的。而瀏覽器內部的不同實現更直觀的把這個問題暴露出來了。這樣做的好處是得 到的基準有很大可能會更接近真正的中間數,劃分出來的兩個部分大小會更加均衡,遞歸的層數會更少,可以提高算法的效率。另一種優化方法是在當遞歸進行到一 定程度時,也就是當數組元素比較少的時候採用插入排序而不是繼續遞歸下去。 用動畫來展示算法雖然有趣直觀,但有的時候卻可能讓我們忽視掉一些細節,而且如果動畫太快的話思維就跟不上了。
  • 這個重要的量子算法實際上可能是一種自然屬性
    當時,格羅弗的方法只是第二種被證明比經典算法更快的量子算法。第一個是彼得·肖爾(Peter Shor) 1994年發現的分解數字的算法。格羅弗的工作是為今天仍在進行的量子計算革命鋪平道路的一個重要因素。
  • 當年中科大少年班最年輕的天才張亞勤清華大學任教,能否助力清華
    張亞勤12歲時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錄取,並成為班上最年輕的大學生。 18歲那年,他進入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習無線電通信。他在23歲時獲得了學校歷史上唯一獲得滿分的博士畢業論文。他在31歲時成為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的院士,並且成為一個世紀以來該學會最年輕的科學家。
  • 不完全微分PID算法在純滯後系統中的應用
    提出在PID 算法中加入一階慣性環節,通過不完全微分PID 算法來改善幹擾對系統的影響,用MATLAB 仿真分析說明該算法在改善過程的動態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
  • 國家認同下的民族認同與宗教認同
    國家的建立應當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基礎,完全違背民族文化的強權政治機構是很難長命的。但是這並不等於說一切民族的情緒、意願、要求都是合理的,國家應當與民族的文化邊界完全重合。因為民族是一種文化的共同體,其邊界是模糊的、變化的、心理的,有許多人類想像的成分,如果政治完全被這種想像牽著鼻子走,將會失去理性調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