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宇宙系當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又稱大爆炸宇宙學。
與其它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說明較多的觀測事實。
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歷程。
在這個時期裡,宇宙體系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
這一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發。
根據大爆炸宇宙學的觀點,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度以上。
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
宇宙間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
但是因為整個體系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
當溫度降到10億度左右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麼發生衰變,要麼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元素;
化學元素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
溫度進一步下降到100萬度後,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結束(見元素合成理論)。
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一些比較輕的原子核。
當溫度降到幾千度時,輻射減退,宇宙間主要是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雲,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單獨的無維度的點,即一個在空間和時間上都無尺度但卻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質的奇點。
至少是在120~150億年以前,宇宙及空間本身由這個點爆炸形成。
在一次無與倫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無數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
1948年,俄裔美籍物理學家伽莫夫等人,又詳細勾畫出宇宙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50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經一系列元素演化到最後形成星球、星系的整個膨脹演化過程的圖像,該理論存在許多使人迷惑之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