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教育部高考綜合改革推進時間表,2019年,自治區招委會研究決定,自2020級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啟用統一平臺進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8月20日至21日,自治區教育廳舉辦全區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平臺應用培訓班,為寧夏2020年秋季啟用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化管理平臺夯實基礎。
一
實施意義
實施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科學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推進素質教育的長效機制,促進學校切實轉變育人方式,促進學生全面和有個性的發展重要舉措。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理念,採用寫實記錄方式,客觀反映學生綜合素質和個性特長發展狀況,既要關注學業水平,也要關注品德發展、身心健康與藝術素養等;既要看成績,還要看創新性、研究性學習經歷;既要看校內學習,還要看社會實踐;既有共性指標,也允許有學校特色化指標;既有定量化指標,也有定性化的自我陳述等。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對引導學生認識自我、規劃人生,激發潛能,主動發展,走向社會具有重要作用。對落實「三全育人」要求,導向學校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校多樣化有特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
實施原則
一是堅持方向性原則,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二是堅持指導性原則,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關注成長過程,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優勢,鼓勵學生不斷進步。
三是堅持客觀性原則,如實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突出表現,真實反映學生的發展狀況,注重過程性積累,以事實為依據進行評價。
四是堅持公正性原則,嚴格規範評價程序,強化有效監督,確保評價過程公開透明,確保評價結果真實可信可用。
四三
實施內容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包含: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個方面的內容,重點是記錄學生外顯的活動與行為,如記錄學生參與黨團活動、社團活動、公益勞動、志願服務、民族團結等活動的次數、持續時間,通過典型事例反映學生愛國情懷、理想信念、遵紀守法、品德修養、奮鬥精神、責任擔當等;如綜合實踐活動和社會實踐填報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項目代表作、參加科技活動項目、創造發明項目等,通過學生在有關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來反映學生的專業志向、個性特長與個人愛好等綜合素質。
評價內容還強調一定的區分度和典型性,如每學期修習模塊及修習課時,各學科期末成績及獲得學分,匯總學期學分,社團活動、民族團結及其他活動中任職或分工情況,記錄各類活動競賽獲獎及處分情況等。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貫穿高中三年,每學期結束前學生遴選整理、學校審核公示後形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期報告,畢業時,匯集6個學期報告生成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五
實施程序
一是寫實記錄。各學校以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建立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學生基本信息記錄表;班主任教師指導學生客觀記錄思想品德、綜合實踐、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學期陳述等內容,收集相關事實材料予以佐證(圖片、文檔)等;寧夏教育考試院負責上傳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及等次,必修和選修課程模塊、學時、成績、學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等客觀數據由學校組織審核後統一導入管理系統。要求各責任人記錄的數據、活動、事實材料要真實、有據可查。
二是整理遴選。每學期末,教師指導學生在規定的時間範圍內整理、遴選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動記錄和典型事實材料以及有關佐證材料(圖片、文檔)等。每個項目遴選數量設定上限不超過5條。
三是公示審核。學生個人遴選完成後,由班主任及學校綜評主管部門負責審核,審核後在學生所在班級、學校公示欄或校園網等公示,公示時間不少於7天。期間,師生及家長對信息管理系統中的信息進行網上確認,如有異議,可向學校提出更正申請,經學校審核後予以校正。公示無異議後,學校蓋章確認後,形成學生個人的學期報告。
檔案材料要突出重點,避免面面俱到、千人一面。有些活動項目學生沒有參加或事跡不突出,可以空缺。規範和減少高考加分項目後,學生的相關特長、突出事跡、優秀表現等情況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教師對學生的評語要客觀,準確反映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學校要對學生的檔案材料進行嚴格審核把關。
四是結果應用。自治區將從平臺中提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畢業檔案(九張表),按照「誰使用誰評價」的原則提供給高校,具體使用辦法按照「一校一策」由各高校自主決定並在招生簡章中公布。2020年高校「強基計劃」招生中,各高校均將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作為面試重要參考材料,評審結果影響面試成績。目前,浙江省在「三位一體」招生中已經引入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評定為B等及以上才能報考。此外,高校會在校測環節審查材料的真實性。發現綜合素質檔案造假或舞弊的,將取消強基資格,並通報有關省級部門依法依規做出嚴肅處理。
高中學校要充分發揮綜合素質評價作用,利用寫實記錄材料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科學分析,加強學生發展指導,激勵學生自主發展的動力,培養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