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了一位老大爺,進門直奔櫃檯,說想要一瓶果酸添加劑。我先問他要液體還是粉質的,他說要液體的。結果我拿出了好幾瓶添加劑他卻一瓶也沒相中。他看完了所有添加劑說:「這些濃度太低了「。
我說:「您怎麼看出濃度低的呢?」。他說:「你看啊,一晃這麼稀,一點也不粘,當然濃度不高了」。
我心裡一時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是誰告訴你晃一晃瓶子就能看出它的濃度低了,這是添加劑不是糖水好不好?
類似這種情況我碰見不是一次兩次了,很多人用這種辦法來判斷添加劑的濃度。其實粘度和濃度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尤其是在判斷添加劑方面好多人陷入了類似誤區,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這方面的知識。
濃度是指某種成分的相對含量。添加劑是一種混合劑,它裡面的成分較多,其中一種成分的濃度可用體積或者重量百分比來表示。
拿我們經常用到的紅棗膏來說吧,想要得知它的濃度,我們只需知道裡面紅棗製劑佔總體積的百分比就可以了。比如紅棗膏的主要成分是紅棗製劑,那麼在100毫升載體中加入10毫升紅棗膏時其濃度是10%。在同樣載體中加入20毫升紅棗膏時,其濃度就是20%,計算過程就是這麼簡單。
粘度是指物體在體內部運動所受阻力的大小來判定的。判定粘度高度的標準一般是相同溫度下將同樣體積液體通過同一個下部有孔的杯流出,哪個流出來的快哪個就粘度低,反之越高。
添加劑的粘度是指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風味劑成分在合劑中所受阻力的大小。眾所周知,添加劑作為一種合成製劑,其內部往往包括好多成分,比如風味劑成分、調味劑成分、防腐劑成分、載體等。
其中載體的對風味劑的阻力影響最大,如果載體粘度較高,那麼風味劑在其內部所受的阻力就越大,整個添加劑的粘度就越高;如果載體粘度較低,那麼風味劑在其內部所受的阻力就越小,整個添加劑的粘度就越低。
由此可見,添加劑的粘度主要取決於載體的粘度,而載體的粘度主要還是由其自身的特性所決定的,只有在載體一樣的情況下,其粘度越粘才代表其濃度越高。
首先粘度來斷定添加劑的的大小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載體粘度相同的情況下哪個粘度越高其濃度就越高。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正如我們在同樣的兩杯水裡分別加入一毫升糖和五毫升糖其濃度是不一樣的,加入糖分多的那杯水粘度大,濃度也高。反之,加糖少的那杯水粘度低,濃度也低。
正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類似水中加糖這些場景,時間久了,耳目渲染,自然好多人把這套理論挪用在了魚類添加劑身上。
魚類添加劑與我們日常在水裡加糖原理大同小異。但區別仍非常明顯。首先因為配方不同,每種添加劑的載體成分並不相同,這就導致了每種添加劑的載體粘度有所差異。
另外,有些商人恰恰利用了部分釣魚人這個弱點,採取在添加劑裡面加入粘稠劑的辦法來提高整體粘度,打造一個「我的添加劑粘稠,所以濃度高」的假象。這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在現實中確實存在的。
我們還是拿紅棗膏為例,如果同樣的紅棗製劑放在粘度不同的液體中,它在其內部運動所受阻力的大小是不同的。
我們不妨將同樣體積的紅棗製劑放在兩個體積一樣大小的瓶子裡,一瓶裝了半瓶水,一瓶也是半瓶水但添加了粘稠劑。那麼放在水中的那瓶黏度就低,加了粘稠劑的那瓶粘度就高。結果是他們的濃度雖然一樣,但粘度卻是大不相同的。
了解了這些知識,我想大家弄明白了粘度和濃度不是一個概念了吧。簡單的說,添加劑濃度是指某個成分的淨含量比例,而粘度不僅和淨含量有關,更和這個成分的載體有關。以後,你還會用晃一晃的辦法來判斷添加劑的濃度嗎?
我是同行漁獵筆記,一位常年坐在水邊喜歡思考和分享的實戰派釣魚人。如果您喜歡本文,請給我一個免費的贊和小小的關注,每天分享實戰類釣魚視頻和信息,期待和您一起學習、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