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白頭,從來都不是誇張的說法。中國有遭受讒害逃出楚國「一夜鬚髮皆白」的伍子胥,西方有法國大革命時期走上斷頭臺前,頭髮一夜變白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
一直以來,一夜白頭都被認為與情緒有關,而近日一項新研究,似乎證實了這一說法。
近日,美國哈佛大學及哈佛幹細胞研究所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證實了壓力的確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失去長出黑色頭髮的能力。
該項實驗用的是小黑鼠,研究人員先是實驗了「壓力對免疫系統和皮質醇激素飆升」的兩個猜想,但最後都被推翻,因為缺乏免疫細胞或摘除了腎上腺的小鼠依然出現了白毛。最後,實驗人員發現,在壓力的作用下,與戰鬥或逃跑反應有關的交感神經系統會大量釋放去甲腎上腺素,過度激活黑色素幹細胞,「預備役」一次性被驅趕上戰場,全部變為新兵,實驗中小鼠僅過了5天,就能使所有的色素再生幹細胞都消失,使得色素無法再生,致使白髮,造成永久性損傷。
交感神經(紫紅色)在黑色素幹細胞(黃色)周圍大量釋放神經遞質
前段時間,無數人的社交平臺被39歲援鄂男護士歸來滿頭白髮的新聞刷屏了,王本學本人表示援鄂抗疫期間護理的病人多,心理壓力大,所以長滿了白髮。由此可見,壓力對頭髮的影響。除了壓力外,還有其他原因也會使才三四十歲的人「一夜白頭」。
疾病因素,像斑禿、白癜風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引起突發性的頭髮變白,患者的頭髮毛囊和黑色素幹細胞會受到免疫攻擊,斑禿患者的黑色的頭髮會脫落,留下白髮。白癜風患者體內的黑色素無法生成,以至於使得頭髮缺乏黑色素,變成白髮。
還有其他的如腦垂體、腎上腺、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等都和黑色素的生成有關,相關的疾病也會使得患者快速的頭髮變白。
藥物副作用。有些藥物會影響黑色素的生成致使頭髮變白,還有些藥物會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使得頭髮變白的發生。頭髮也是需要營養的,很多人的少白頭其實是因為營養不良,比如煙酸、胡蘿蔔素等對黑色素的形成有一定影響,缺乏鐵、銅等微量元素也會使得頭髮變白。
有部分白髮是可以變回黑色的,如由於情緒或者慢性疾病所致的頭髮變白可逆轉,找到病因,調節好情緒,治療基礎疾病,調節身體,頭髮自然能變回黑色,但是年齡因素的頭髮變白不能逆轉,這是人體自然衰老的體現。
想要使白頭髮變回黑色,首先是要找到病因,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積極治療,控制病情後白髮的情況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因為壓力與情緒致使頭髮變白的患者,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給自己定太高的目標,保持心情舒暢,不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
另外,平時也要注意補充營養,注意營養均衡。毛囊細胞和身體的其他細胞一樣,需要全面的營養才能長得好;
還是那句話,如果是遺傳性或者年齡原因導致的白髮,是無法逆轉的。
突發性的頭髮變白不用太過擔心,但一定要及時找出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衰老引起的白髮是自然的現象,不必太過糾結。
參考資料:
[1]為何「一夜白頭」?哈佛:壓力下黑色素一次性放完.澎湃新聞.2020年1月23日
[2]39歲援鄂男護士歸來滿頭白髮,一夜白頭究竟是不是說說而已?.騰訊新聞.2020年4月16日
[3]年紀輕輕,白頭髮卻越長越多?.瀟湘晨報.2020年5月1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