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歷史故事表面,從宏觀的社會視野來討論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
更多文章盡在「啟蒙時代的餘孽」,喜歡就點個讚、加個關注吧!
復活節島位於南太平洋東部,坐標是南緯27度,西經109度。此島雖然屬於智利領土,但實際上,此地距離智利本土竟有驚人的3600公裡!如此遙遠的距離,足以讓復活節島被稱為「世界最偏僻的小島」。
在大眾的固有印象中,復活節島最令人心馳神往的要數那神秘的復活節石像—摩艾石像。這些石像都為長耳朵、無下肢的男性人類軀幹。艾摩石像的體積十分龐大,大部分高度在5—6米之間,在最高的甚至可以達到15米左右(相當於五層樓的高度),其重量更是恐怖,在10至270噸左右。在整座島上,有97個如此龐大的雕像。
不得不說,製造以及豎立這樣龐大的雕像,是項相當困難的工程,對於歐洲人到來之前仍屬於石器時代的土著人來說,更是如此。因此,不少人願意從更加浪漫、神秘的角度來看待這些石像,有的人聲稱,土著人沒有技術、也沒有理由製造這些石像,這些石像很可能是誤落到地球、具有先進技術的外星人製造的,目的是與正在進行太空探險的同伴進行聯繫。
很遺憾,隨著考古學以及歷史學的發展,這種神秘主義觀點早就被否定了。復活甲島上的棕櫚樹相當堅韌,島民們將其砍伐下來,將樹皮做成繩子,並用這些繩子製作了相當複雜的起重機制,這些龐大臃重的石像就被豎了起來;石像的大小是權力大小的象徵,整個復活節島由12個部落組成,為了向其他部落彰顯權力,酋長們便令部落民製造了巨大的石像:而當時的社會組織力已經足夠島民們進行龐大複雜的工程了。
現在的復活節島,更像是一個旅遊勝地,島上翠綠的草地,一望無際的公路、繁星璀璨的夜景伴著列成一排的艾摩石像,吸引了全球各地旅遊者前去參觀,才數百年前的石像下,不知它們能帶給今人怎樣的思考?
人類的到來
在復活島上的土著社區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復活節島是一座資源豐富、五光十色的靚麗海島。復活節島的景色與資源,吸引了那些在海上飄蕩著的民族,有一位強壯而且頗有智慧的偉大人物,其名為霍圖瑪圖阿(意為偉大的祖先),他帶著妻子與六個兒子,還有數量頗多的族人,坐著龐大的木筏,在復活節島上登陸,並建立了文明。
這個傳說無疑是現代人考察復活節島史前歷史的重要材料。誠然,各個民族的古傳說有太多虛構內容,或是在成百上千年的流傳中被扭曲,不能全信,但是,我們也不能認為傳說的內容全部是錯的,畢竟它們亦是古人為了讓後人記住歷史而創造的藝術形式。
在傳說中,復活節島本土上沒有人類存在,一切人類都是外來民族。這個信息的可行性已經被現代生物和考古學技術所證實。考古學家沒有發現過古人類的活動蹤跡,現有人類骸骨皆為晚期智人。他們在復活節島海岸發現了海豚骨骸和用於點火的木炭,這兩個考古學證據是人類活動的重要證據,最早的木炭與海豚骨骸出現的時間,應當便是人類移居到復活節島上的時間。根據碳14年代檢測法,人類定居時間被定位至公元900年左右。
這批人是什麼人種,又是從何而來?為了了解古代的真實情況,我們還是要請出各種現代知識。其一便是語言學知識,1774年,英國著名冒險家庫克船長(澳大利亞的發現者)在航行中來到了50年前被荷蘭人發現的復活節島,他驚訝地發現,自己船上的大溪地(南太平洋上的島)船員竟能與島民們進行交流!之所以驚訝,是因為復活節島自第一批島民登陸之後,就徹底與世隔絕,再也沒有與外部交流的跡象,但現在卻出現了語言相通的現象,這說明,大溪地人與復活節島人應該是近親,他們同屬一個民族—玻里尼西亞人。
生物學知識也幫了我們大忙。科學家對復活節島上發現的12具人類骸骨進行DNA檢測,發現他們的DNA序列與美洲人並不相同,但與玻里尼西亞人一致,這也能解釋復活節島的來源之謎。
那麼,玻里尼西亞人又是什麼民族,從哪裡來到復活節島的呢?玻里尼西亞人主要是生活在太平洋諸島嶼上的海島民族,即使是現代,他們仍然大量存在在太平洋上。他們的膚色較淺,與我們一樣,屬於蒙古種人。長期的海上生活,讓他們鍛鍊出了精湛的海上技術,海洋是他們生活資源的重要源頭。
不過,玻里尼西亞人雖然與海洋有著不解之緣,但他們與大部分民族一樣,都是來源於歐亞大陸。大約在8000年前,東亞沿海地區的人類發生了分化,一批人留在了東亞,我國東南沿海的上古居民便是這批人;另一批則南下至太平洋,他們在太平洋諸島嶼上定居,在公元1200年左右,從索羅門群島,到印度尼西亞,到紐西蘭與澳大利亞,再到夏威夷,太平洋地區的島嶼已經成為玻里尼西亞人的天下。
公元900年,一支玻里尼西亞人陰差陽錯的來到極其封閉復活節島,從此,復活節島的歷史便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