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00年,正值埃及的拉美西斯大帝當權之時,埃及大地上也首次響起了雞的啼鳴,而此時的玻里尼西亞人正在開闊的洋面上奮勇向前,最遠抵達了斐濟。他們的足跡從此止步不前,直至公元前900年左右成功拓荒薩摩亞與湯加。在多次成功向東航行之後,再次出現了一段較長的脫節,因為探索者們此時面臨的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無盡的空曠令人生畏。直到2000年後,即大約11世紀之時,拓荒者才殖民了位於南太平洋中心地帶的社會群島。
最後次大規模的遷徒活動發生在13世紀一一比我們之前猜想的時間要晚了好幾個世紀一一玻里尼西亞人終於踏上了夏威夷群島與復活節島的土地。孕育了玻里尼西亞擴張圈的文明的起源至今仍然是個謎團。考古學家稱其為拉比塔文化,該名源自一處於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掘的進址,位於紐幾內亞與紐西蘭之間的新喀裡多尼亞島上。
從那時起,考古學家們在這片區域各處陸續發現了數百座有著類似殘骸的遺址。包括石斧、番響、甘蔗、葫蘆、芋頭、香蕉、竹子、薑黃、豬、鼠、狗,以及雞等。和蝸牛一樣,這些都是偷偷隨船擴散到各地的。當時的人們居住在高腳房裡,用土灶烹飪食物,並以打魚為生。然而這些物品、植物、動物以及習俗到底是如何聚集到一起的呢?這些人又是從何而來?他們又是何時,以怎樣的方式擴張到各個主要島嶼上的呢?人們對這些問題仍在進行激烈的討論。
有觀點認為拉比塔人實際上來自農耕文化的中國,他們跨越海峽抵達臺灣島後,一路向南前往菲律賓與印度尼西亞,繞開了如紐幾內亞島等大型島嶼內地從事農耕的民族,然後進入了廣闊的太平洋。但也有人反對稱拉比塔人起源於印度尼西亞與菲律賓之間大量島嶼上的居民,他們首先向東擴張至美拉尼西亞,然後進入了太平洋。第三類觀點則認為玻里尼西亞人根本不是航行到了美拉尼西亞,因為他們就是美拉尼西亞的原住民。這些爭論往往會最終轉變成對晦澀難懂的語言學理論的討論,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目前相關考古學資料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