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宇宙中的孤島,正如復活節島在地球上的位置一樣。
復活節島是地球上有人類居住的最與世隔絕的島嶼,往東3500公裡到智利,往西7500公裡到澳大利亞,往北5000公裡到美國,往南4500公裡到南極。大陸對復活節島上的古人來說遙不可及的,復活節島正如漂浮在宇宙中的地球,前不著村後不著店。
既然如此與世隔絕,那麼復活節島上的原住民從何而來,難不成是外星人登陸?當然不是。通過物品放射性同位素測定及語言學的演化兩個手段,可以明確知道,原住民是從公元400年前後登陸的。
仔細觀察世界地圖我們可以知道,復活節島是龐大的玻里尼西亞群島中的一個,並且處於群島最東端,原住民就是從澳大利亞大陸一步步往東遷徙到此的。在漫長的冰期年代裡,大陸架大部分會露出來,古人劃著小木船就可以來回穿梭,不需要什麼高科技。
別看玻里尼西亞群島這麼大,大家都說同一個語系,即玻里尼西亞語。在原住民的語言裡,這個島的名字的意思就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的肚臍」,為啥叫這麼狂妄的名字?與世隔絕嘛,自娛自樂,就像古中國人叫自己生活的地方為「天下」一樣。
「復活節島」這個名字是外來貨,而且和「復活節」有關。西方文明第一次發現該島是1722年,登島的人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雅各布·羅格文,登島的當天是4月5日復活節,所以有了「復活節島」這個名字。
這當然是西方文明中心論的產物,原住民是無法接受的,什麼叫你發現我們?我們在這個島上生活了一千多年了!原住民自稱「拉帕努伊人」,把該島叫「拉帕努伊島」。
大家提到復活節島,第一印象便是那些巨大石像。復活節島是在100萬年前火山噴發而成的,這種方式形成的島,植被茂盛、土地肥沃,這就是天然的寶庫,原住民可以通過採集、捕魚以及簡單的農業就能養活自己。
在原住民殘存的文字中記錄了第一批祖先登陸的故事。第一批登島的有7個人,據說是被玻里尼西亞群島其他島民給放逐的,這7個人經歷了許久才發現這個島。在人類文明中,祖先都是很神聖的,這7人也不例外。
衣食無憂後,原住民開始了精神追求。認為自己過上這好日子,全靠當初登島的那7名祖先,怎麼做才能表達自己的敬意呢?OK,那就造石像。復活節島上有7具面朝大海的石像,就象徵著7位祖先。
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就要砍伐更多的樹木,造更多的船來捕魚,需要造更多房屋,也需要造更多的石像來表示崇拜。公元1200年到1500年,是祖先崇拜最活躍的時間段,現在島上能看到的近900個巨石都是這時候造出來的,人口在這時候超過了1萬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鬥爭。大家會因為信仰而發生衝突和戰爭,你說這樣造石像,我說要那樣造石像,你說這樣的石像是我祖先,我說那樣的石像才是祖先。戰勝方會把對方的石像推倒來表示勝利。
復活節島遠離大陸,島上又沒有金屬,始終無法發展出先進的農耕工具,複雜的農業無法演化。那麼,只能依靠該島本身的資源。一邊是大樹不斷被砍伐用來造船捕魚、取暖、居住,另一邊是不斷膨脹的人口,棕櫚樹等植物的生長速度無法滿足原住民的需求。
最後,海豚、鳥、老鼠、海螺等凡是能吃的都被吃光了,甚至開始了人吃人的情況。都這時候了,誰還有心思去搞信仰造石像?歐洲人登島的時候發現全部的石像都是躺倒的。至於今天我們看到站著的石像,那是因為智利政府發展旅遊的需要,重新扶起來的。
因為孤島資源消耗,到1722年西方人登島的時候,原住民已經從巔峰時期的2萬人下降到了2000多人,島上一片荒蕪,而這僅是原住民悲慘命運的開始。
這樣的島對西方殖民者來說沒有啥利用價值,殖民者最多就是到島上歇歇腳、找找妹子解決需求。然後,從1805年開始,殖民者開始抓原住民當奴隸。
最慘的一次是1862年,秘魯海盜抓走了1000多原住民運到秘魯,賣給當地奴隸主。要知道從19世紀開始,國際上已經形成了共識,逐步杜絕了奴隸貿易,不是因為道德水準,因為奴隸貿易帶來的經濟利益實在是不如發展工業文明高。
所以,在國際輿論的譴責下,秘魯政府下令放回這些原住民,經過接近上萬公裡的折騰,再加上天花等病毒的清洗,回到島上的只有15人。島上剩下的1000多老弱病殘很快也被這15人攜帶的天花橫掃,所剩無幾。
更慘的是,1863年法國傳教士登陸,將僅剩的原住民徹底改造為基督徒,原住民的文化不復存在。到1877年,原住民只剩下111人。1888年復活節這一天,智利政府宣布吞併復活節島,智利政府把該島租給畜牧公司,放牧活動把復活節島最後一點草場資源也折騰完了,直到1953年。
島上資源枯竭,只有現代文明輸入技術搞旅遊業了。旅遊業的效果明顯,現在島上有6000人左右,至於原住民以及他們的文化已經蕩然無存,早已被現代文明同化、混血。島上那些所謂的原始文化、歌舞表演等,都是商業炒作行為,和原住民無關。
暗淡藍點: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看完了復活節島的歷史,你有什麼感覺?我相信你跟我一樣:悲哀。復活節島就是放大的地球,原著居民的文化就是人類文明的縮影。
我們漫無目的飄蕩在宇宙之中,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近萬年的努力都無法使我們走出這個星球。如果我們無法發展出更加高等的技術離開這個「暗淡藍點」,最終我們也會如復活節島原住民一樣消失,地球也會因資源枯竭而被外星文明開發成「人類歷史展覽館」。
咱們也可以把復活節島上是石像想像成是被拋棄的人,他們望著遠方,絕望地等待著其他文明來拯救自己的孤島。
等我們被迫輸入外星文明進行改造那天,是人類文明的進步還是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