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Galaxy Fold評測:打破既定規則,全新顛覆的開始

2020-12-06 愛活網

回看三星Galaxy的歷史不難發現,這個「穩妥」的旗艦系列其實一直有著「冒險」的基因,它們往往身負著探索新體驗的重任。

比如Galaxy S3就率先憑藉各類傳感器,嘗試了體感檢測在智慧型手機上的可能性;而最為重要的一次的嘗試莫過於2014年發布的Galaxy Note Edge,其配備的單側曲面屏幕是柔性屏在商用市場的首次應用,也向市場證明了屏幕不再是一成不變的平面——在未來,面板甚至可以順應硬體的需求,化身為需要的各種形態。

無疑,過去三星為我們描繪的「未來」並不是一種空想,因為在Galaxy Fold上,柔性屏已經明確地開啟了全新的智慧型手機時代: 7.3英寸超大視野的屏幕在手中展現,但用戶卻無需為機身的體積而感到煩惱,只要自然地將機身對摺,它甚至比主流智慧型手機還要小,便於攜帶。

相信許多人與我一樣,都會想知道Galaxy Fold,或者說以柔性屏技術為基礎的摺疊手機們,是否真的能顛覆當前智慧型手機的使用體驗,創造與高昂的售價相等同的價值?

摺疊Fold看似輕而易舉,但它背後的技術卻遠比想像得更複雜

無論從哪方面看,Galaxy Fold都是一臺反主流的智慧型手機。

當它在摺疊狀態下,窄小的機身擁有極特殊的比例,使得整機顯得修長且小巧,在一眾大尺寸主流手機中特立獨行。點亮外側4.6英寸21:9比例顯示屏,由於缺乏窄邊框設計,寬大的四周邊框足夠讓人夢回2010。

但若將Galaxy Fold由中線翻開,呈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塊7.3英寸Super AMOLED屏幕,4.2:3的特殊比例讓它與iPad mini的顯示尺寸相近——但Galaxy Fold鐵定更具未來感,因為它的內部邊框極窄,與寬大邊框的iPad相比,整機尺寸更小且更符合現代的審美。

這塊2152×1536解析度的顯示屏擁有與Galaxy S10系列相同的顯示效果,無論內屏和外屏,你都能體會到超一流的視覺體驗——絕對的色彩準確度,相較上代超過40%的亮度提升讓它在任何狀態下都能擁有絕佳的可見性。同時藍光也比同類型屏幕降低41%,哪怕你仍然對AMOLED的護眼性感到懷疑,相信它也應該能讓你感到滿意。

使用Galaxy Fold,終於可以在手機上獲得與平板電腦一樣的大視野,卻不必為了如果攜帶而發愁。這種體驗在此前的設備上絕無僅有,但要知道,雖然翻開摺疊的Galaxy Fold看似如此輕而易舉,但它背後的技術卻遠比想像得更複雜。

人類對於柔性屏幕的暢想早已有之,早在1974年,施樂就已經有了電子紙的概念,他演示了一種能像紙張一樣彎曲,但卻又能顯示圖像的新技術,只不過由於成本問題,這一技術直到40多年後的今天才真正來到我們身邊。事實上要實現屏幕面板的摺疊,主要需要解決三個重要的問題。首先是顯示層,我們知道,早期LCD屏幕面板是通過背光板、三原色濾光片等多層架構以實現顯示,這就意味著LCD屏幕往往需要多層一一對應才能正常顯示內容,而當屏幕有了摺疊或是彎曲等柔性需求,這種一一對應的多層結構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畢竟哪怕是要實現固定彎曲的角度,不多結構層在多角度下都會出現不對等的情況,從而遭成難以避免的偏色和亮度衰減等問題。

因此,像素自發光的OLED材質就成了實現柔性屏幕最好的選擇,由於像素本身不需要多層結構就能實現內容的顯示,因為OLED並不會像LCD一樣在彎曲的情況下出現偏色等問題,廠商甚至能利用其超薄的面板厚度實現諸如自由變形的需求,而這也成了Galaxy Fold摺疊屏幕的基礎。

Galaxy Fold的屏幕可以隨意彎曲,但不會造成顯示的失真

除了顯示面板之外,可摺疊屏幕還需要解決覆蓋面板的問題。我們知道,由於成本考量,早期的手機很少使用玻璃作為覆蓋面板,但現如今,幾乎所有的面板都會選擇玻璃,這是由於玻璃具備很好的硬度、透光性,幾乎沒有第二種材料能夠在各方面取代它的地位。然而玻璃蓋板並不適用於摺疊屏的產品,因為即便是再薄的玻璃面板,都不具備延展性,稍稍的形變就會造成面板的碎裂。

這也意味著廠商需要尋找另一種材料來取代玻璃,它需要具備良好的透光性,能夠為屏幕面板提供出色的保護,並且有著良好的延展性能夠承受日常使用的形變。

聚醯亞胺薄膜此時進入了三星的眼帘,在Galaxy Fold的面板外側就覆蓋有一層三星自主研發的聚醯亞胺薄膜,作為全新的聚合物層,它在保證擁有與玻璃相同透光性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好的柔韌性,即便在反覆彎曲的情況下也不會像玻璃一樣出現碎裂的問題。而當前,幾乎所有的柔性屏幕設備都採用了類似的薄膜方案,諸如努比亞α、華為Mate X等。

不過,聚醯亞胺薄膜雖然是當前最理想的摺疊屏蓋板的解決方案,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 「完美」的方案。在Galaxy Fold的中縫處,你仍然會看到一條由於翻折而產生的凸起摺痕,而柔軟的薄膜在視覺上也讓Fold的屏幕觀感與普通智慧型手機略有差異,它會產生一種覆蓋有「水凝膜」的感受。

當然,當Fold的屏幕被點亮,中縫的略微不平整並不會在日常影響到觀感,只有在觸摸到的情況下,你才會想到它的存在。

最後,摺疊還需要一個強大的鉸鏈結構,事實上這往往也是最具挑戰性的難點之一。要知道當前智慧型手機的輕薄已經是用戶最基礎的需求,這也要求廠商必須在儘量小的結構中實現一套經久耐用的機械結構,以確保手機在多年開啟和閉合後都能一如既往的耐用。

三星Galaxy Fold選擇了多個聯鎖齒輪鉸鏈結構,這在三星手機上並不是新鮮玩意,去年推出的W2019上,我們已經見識過它的精妙——前後兩側的部分在中軸線呈現半圓形的軌跡運動,它們圍繞著手機的邊框滑動,就像書本的開合。事實上,精巧的結構確保了Galaxy Fold不會因為意外而展開,開啟它必須向兩側施加明確的力,而在接近完全展開後,結構會發出「咔噠」的提示聲,來提醒用戶,手機已經展開完畢。

不過別以為只有用雙手才能徹底翻開Galaxy Fold,當掌握一定的技巧後,單手翻開並不是什麼難事。

一屏是體驗的進步,但另一屏…

Galaxy Fold的與眾不同從硬體中體現,但它的體驗是否也能擁有與之相配的表現呢?這無疑也是外界對它最好奇的一點。

當然要回答這一問題,還需要從幾個不同的使用場景來考量,首先是在內屏完全展開的情況下,Galaxy Fold的使用體驗;其次是外屏的使用體驗;最後則是在內外屏切換時,軟體的適配情況。

事實上基於Android 9.0,主流應用早就實現了不同屏幕比例以及解析度的自適應,因此Galaxy Fold的內屏在運行主流應用時並沒有遇到任何兼容性的問題。諸如諸如微信、微博、QQ、B站、Instagram、Facebook、Chrome等常用應用的開啟關閉都顯得迅速且平穩,這點與Galaxy S10+保持一致,處在領先的水平。

不過這仍顯得有些不足,因為雖然7.3英寸已經達到了平板的尺寸,但Galaxy Fold內屏運行應用仍然顯示的是手機版界面,這就意味著它們都只是按比例將界面拉伸,並不會像平iPad那樣提供更合理的界面布局,而這樣的境況也與大多數Android平臺如出一轍。

反映到實際中會發現,嗶哩嗶哩動畫的彈幕字號會顯得過大,需要手動向下調整才能正常顯示;微博、京東等應用的開屏廣告由於4.2:3的特殊比例會出現橫向的拉伸;這些小問題雖然無傷大雅,但似乎都需要等待開發者進一步地進行適配。

另外,和Galaxy S10系列以及主流手機一樣,Galaxy Fold的內部其實也提供了一塊特殊的比例劉海屏,只不過它的劉海並不居中,而是偏分在右側,這就意味著當應用在內屏運行時,需要在UI上避開這一區域(去掉劉海,屏幕比例近似4:3)。

因此在Fold的系統中,系統會自動選擇應用是否全屏運行,我們嘗試了主流應用和遊戲,發現三星的自動適配幾乎能夠完美地選擇最合理的運行模式,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著名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劉海區域就會遮擋重要的左上角畫面,而旋轉屏幕後,右下角的跳躍按鈕也會受到影響。

不過即便如此,Galaxy Fold所創造的體驗仍然是極出色的。

寬大的屏幕尺寸超過了大多數智慧型手機,這意味著在獲取信息時,它能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這是你絕對回不去的,在體驗了一段時間後,即便再回到Galaxy S10+的6.4英寸屏幕,我都會產生「這是一塊小屏幕」的想法。使用Galaxy Fold運行常用的《皇室戰爭》、聊上一段時間的微信或是看上一小會兒電視劇,幾乎在任何場景下,它都會比傳統手機更舒適。

相較於Galaxy S10+,Galaxy Fold查看網頁的體驗無疑更出色

同時,大尺寸屏幕也意味著Android平臺強調了多年的分屏有了更多的實用價值。三星允許最多三個應用同時存在於屏幕上,不過此時用戶無法手動調整三者的運行比例,因此無疑左右分屏的模式更具使用價值,畢竟在橫置時,左右的空間更符合傳統智慧型手機使用比例。

但當用戶關閉Galaxy Fold,只使用外側的4.6英寸21:9比例的屏幕時,體驗又是另一番景象。毫無疑問,以三星的邏輯來判斷,日常使用更傾向於內側的大屏幕,而外側的屏幕更多用以信息的獲取,比如在應急時點亮屏幕查看時間或者在不方便打開的前提下提供單手操作。

不過在實際時會發現,外側屏幕的使用比例遠比預想地更高。在通勤擁擠的地鐵上,在快步行走時,在需要撥打電話時,又或者在需要快速回復一條收到的消息時,第一反應往往就是直接使用外部的屏幕進行快速的操作。然而受限於較小的屏幕尺寸,即便是擁有出色的顯示效果,但它仍然無法提供與主流設備相近的體驗——粗大的拇指很難實現準確的點擊,因此也無法談起快速的輸入;同時應用的UI也變得更小,對於已經習慣了大屏的用戶而言,這種視覺體驗無疑是一種倒退。

那麼如果在外屏使用一個應用程式,此時翻開Galaxy Fold,它會在內屏完整顯示嗎?答案是「不確定」。事實上,當前在Galaxy Fold上,微信、Netflix、Instagram、微博等應用已經完全進行了內外屏切換的適配,它們能夠很好地實現切換,若你在外屏開啟這些應用,那麼它們也能在你翻開摺疊屏後完美地「接力」使用。

但若是遇到那些(大部分)沒有適配的應用們,內外屏切換則變成了「災難」。因為無論外屏開啟的應用在內屏中是否會完美顯示,在切換時這些應用都不會重新調整UI界面,因此外屏的應用在翻開屏幕後,往往只能繼續以外屏的UI比例進行顯示。如果要讓應用以內屏的比例進行調整也很簡單,直接按UI右下角的按鈕,重啟應用即可。不過這樣的話,應用就無法在內外屏實現無縫的切換。

總體而言,因為大屏幕,Galaxy Fold提供了與主流智慧型手機迥異的使用體驗,它顯示效果出眾,寬大的顯示面積讓一切操作變得更舒適,你甚至會樂於使用分體式鍵盤進行雙手輸入;而它的分屏體驗也是當前所有智慧型手機中最好,這是小尺寸設備無法做到的。但我們必須承認,在需要單手使用的場景中,Galaxy Fold則呈現了體驗的倒退,外屏的小尺寸讓一切操作都變的略微彆扭,同時受限於應用適配的問題,內外屏切換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而這似乎仍然需要時間來解決。

最頂級的硬體,比Galaxy S10系列更出色

Galaxy Fold代表了當前智慧型手機硬體的最高水平,這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它的硬體比作為旗艦的Galaxy S10系列都要更出色。

核心配置方面,雖然仍然是我們熟悉的高通的驍龍855移動平臺,三星為其提供了12GB+512GB的儲存組合,是不是覺得眼熟?是的,沒有錯,這與頂配版的Galaxy S10+如出一轍,然而Galaxy Fold卻成為業界首款用上UFS3.0快閃記憶體的產品,它的讀寫要更優於UFS 2.1,毫無疑問Fold的性能將會更上一層樓。

同時,Galaxy Fold提供了雙電池組合,並聯的電池容量近似4380mAh,這一容量要高於Galaxy S10+,不過由於內部的大屏幕確也是一個耗電大戶,因此在使用時Fold的使用時長並沒有與S10+一樣優秀。使用內屏大約6小時的亮屏時間,而如果進行遊戲,則會進一步縮短使用時長,整體而言與大多數手機相似。

由於提供了內外屏多種使用模式,Galaxy Fold幾乎擁有三星有史以來最複雜的多攝像頭策略,它一共具備三組不同的攝像頭。首先在正面4.6英寸屏幕的上方,配備了一顆10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而在內部7.3英寸屏幕的劉海區域,則提供了一顆相同的1000萬像素攝像頭與一顆800萬像素景深攝像頭;機身後部,則提供了一組與Galaxy S10系列相同的三攝方案。

一樣的模組也意味著一樣的拍照效果,這裡我們提供一些Galaxy Fold的樣張供各位參考,對於實際的相機評測,可以翻閱此前我們此前的Galaxy S10+評測:《越過iPhone,這個時代最好的智慧型手機》。

打破既定規則,Galaxy Fold是全新顛覆的開始

Galaxy Fold是人類徵服的證明,在前進的道路上,它再次證明了我們曾經幻想正在變成現實。

過去,消費電子產品的體積受到了屏幕尺寸的桎梏,當你需要大尺寸的視野,往往就需要忍耐更大的機身。為了徵服這一點,我們發明了窄邊框、我們引入了全面屏、有一些人甚至重新啟用了升降式機械結構,只為了在分毫之間提供更大的視野。

但Galaxy Fold的出現,無疑打破了這一既定規則,從今往後,機身尺寸再也無法限制視野,因為摺疊之後,兩者皆可得。想像一下,一臺擁有15英寸視野的筆記本電腦,它的體積只有當前的一半;一臺55英寸的電視,能完全收納在柜子中;一臺11英寸的平臺,完全與當前智慧型手機體積一致。基於摺疊屏幕,這些想像都可能在短時間內成為現實。

Galaxy Fold閉合後,小於Galaxy S10+

因此,即便有著軟體適配不佳,體驗不甚完美等問題,同時在柔性屏幕的耐用性也深受懷疑的前提下,我仍然願意給予Galaxy Fold充分的肯定,因為它就像幾年前的Galaxy Note Edge一般,是全新顛覆的開始,而其所倡導的未來又的確有著顛覆一切的可能性,能為我們帶來徹底不同的新體驗。

或許在此之前,我們需要保持足夠的寬容和耐心,就像此前對待所有新生的技術那般,再等等,一切都會變得更好吧!

相關焦點

  • 【三星GalaxyZFold2評測】看三星Galaxy Z Fold2 5G帶來的全新拍攝...
    不過,在進入多攝時代以後,手機拍照在體驗上也開始日漸趨同,發展之路似乎也有越走越窄的趨勢,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受限於處理器、傳感器以及鏡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想跳出這些條條框框的限制,難度確實不小。
  • 靠什麼打破既定規則?網友評論一針見血
    要說網友的智慧聚集地會在哪,那當然就是每篇新聞熱點後面的評論區了~大家好,精彩神評論又和大家見面啦~一起來看看,對於下面的熱點話題【靠什麼打破既定規則~】,網友們又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神評論呢~如果你有更獨到的見解,趕緊在評論區留言吧~全系標配
  • 三星科普 Galaxy Fold 摺疊屏幕工藝,採用全新發明的聚醯亞胺薄膜
    IT之家2月27日消息 三星Galaxy Fold和華為Mate X摺疊屏手機已經相繼問世,並且採用了不同方向的摺疊方式,引發了網友們的討論。其中三星Galaxy Fold是採用內折屏幕,而華為Mate X採用的是外折屏幕。根據三星的說法,Galaxy Fold採用內折屏幕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屏幕。
  • 三星galaxy note10+5g手機評測 拍照性能效果評測對比
    三星galaxy note10+5g手機評測 拍照性能效果評測對比  編者按:此前三星Galaxy Note 10+ 5G版正式推出,國外評測機構DxOMark給這款手機的拍攝功能打出了113分的高分,這一分數也是現階段DxOMark榜單中手機類別裡最高的一款。一起來看看DxOMark的評測細節吧!
  • 人機互動蓋過"四核" 三星GALAXY S III評測(全文)_三星 GALAXY...
    北京時間2012年5月22日中午,三星全新四核旗艦GALAXY S III行貨版空降ZOL手機事業部。下面讓我們按捺住內心的騷動,一起來品味一下這曲Android最強音。    從手掌到眼球,我們的身體被充分調動,相信這才是三星GALAXY S III對於「自然(Naturally)」的定義所在。我們對這種「自然」設計進行分組,暫且算作評測開始前的一個小小懸念吧。
  • 顛覆你的視界 三星49吋超寬屏顯示器評測
    顛覆你的視界 三星49吋超寬屏顯示器評測    在未來的桌面級顯示器領域,發展趨勢已經朝著超寬、曲面的方向變化,今天我們評測的主角——三星CHG90擁有49吋、32:9的超大屏幕,採用三星QLED量子點技術,實現了125%sRGB的色域覆蓋,同時10.7億色數更是實現了64倍色彩豐富度的拓展,畫面色彩更加真實。
  • ...半年機皇仍當仁不讓(全文)_三星 GALAXY S8_手機評測-中關村在線
    而恰恰我們的評測標準就是圍繞用戶體驗制定的。所以本次評測,我們不僅聊一聊它的黑科技,還要以嚴格的評測標準對其進行分數評定,看看「機皇」在使用體驗上到底是不是也有拔尖的表現。三星蓋樂世S8採用了1200萬像素的後置攝像頭,支持全像素雙核對焦和OIS光學防抖。我們先來看看它的棚拍實驗數據。    照片的本質離不開分辨解析力、色彩取向、白平衡、寬容度等幾個維度,因此我們的評測標準啟動標準拍照環境、搭建可數據化拍照模版、同時藉助Imatest軟體量化試驗數據,最終獲得真實可信的評測結果。
  • 三星Galaxy S21Ultra相機升級 全新傳感器夜景更強
    據此前多方透露的消息,全新的三星Galaxy S21系列旗艦將有望打破往年慣例,將新一代Galaxy S21系列旗艦的發布會提前至明年1月14日發布,包含 S21、S21+、S21 Ultra三款,並將於1月底上市發售,以此來壓縮
  • 安卓平臺最強旗艦 三星Galaxy S6評測
    而到了三星Galaxy S6/S6 edge身上,三星終於將設計和創新實現了新的平衡高度,雙面玻璃與金屬中框的首次結合,超薄機身的全新登場,領先業內的14nm製程工藝和存儲技術,讓三星Galaxy S6比任何一款旗艦機都值得關注。而對於這樣的安卓強機來說,擁有怎樣的亮點?買還是不買?我們不妨一看。
  • 林肯飛行家,靠什麼打破既定規則?
    全系標配3.0T 6缸發動機、全系標配7座、入門價比ABB同級競品便宜近十萬,成都車展上以628,900元至823,800元預售價發布的全新林肯飛行家,有很大概率改寫國內中大型豪華SUV的市場格局,並成為林肯品牌全新的爆款車型。
  • 2199元雙卡四核 三星GALAXY GRAND2評測(全文)_三星 GALAXY Grand...
    如今提起三星手機,人們往往能夠想到三星S4、Note 3這樣的明星產品,不過這些產品都是三星在高端市場的產品,並且價格不菲,畢竟這是三星手機年度旗艦產品,代表著三星手機最新最高水準。
  • 三星Galaxy Fold發布上市時間確認:面向全球主要市場
    在經歷了相當糟糕的一年後,通過開發性創新多任務操作和可能危及傳統平板電腦行業的創新設計,能讓三星全球發貨量再次上升嗎?也許會,但不是馬上。可摺疊行動裝置的第一代產品不太可能大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預計到今年年底這些手機在實體店中的實際上貨量很少。三星在之前十年裡的大部分時間一直致力於Galaxy Fold的工作,卻只是模糊地承諾在11月份首次生產「至少」100萬臺。
  • 旗艦機精簡版 三星GALAXY S4 mini評測
    三星GALAXY S4是三星今年推出的首款重磅旗艦機型,在讓我們看到了三星於技術上的創新、突破與人性化之後,三星GALAXY S4的相關衍生版,也將這一旗艦機型的影響力進一步發揮。如果說三星GALAXY S4是一款配置、功能都達到極致的產品,那麼三星GALAXY S4的相關衍生版本,則更像是有的放矢、針對特定目標用戶群進行的不同市場細分。
  • a10怎麼樣 三星galaxy_三星galaxy a50 adb調試 - CSDN
    剩下其它幾款方案,三星獵戶 座平板還未進行評測,蘋果A5晶片的iPad 2並非Android系統,英偉達Tegra 3的平板暫未上市,所以這次均不加入橫測。   綜上所述,本次橫測篩選了全志A10、瑞芯微RK2918、AML8726-M、Ti OMAP3621、三星S5PC110、NVIDIA Tegra 2和君正JZ4770這七款平板晶片。
  • 《總有驕陽》蘊含的人生哲理,勇敢打破既定規則,人生需要多嘗試
    雖然前方的路還是未知,但在經過痛苦的洗禮和打破規則的重新選擇,我相信他後面的路一定會走得很堅定。好在陽光永恆,希望永恆。他才知道「不負責任」並不是所有事情的解讀,曾經自己認為的規則在現實社會面前變得不堪一擊。後來不忍心看到路士和露絲那麼痛苦和無助,也因為過去的經歷深深地影響著他,他主動拿起手術刀請求幫路絲墮胎。也正是因為這次經歷讓他感悟到了更多的責任和擔當,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的選擇和初心。最後他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並選擇回到了孤兒院,去完成他未了的事情。
  • 據稱三星Galaxy Fold 2將在Galaxy S11之前上市銷售
    韓國媒體Yonhap的一份新報告稱,三星的下一款可摺疊手機Galaxy Fold 2可能會在Galaxy S11之前上市銷售。有傳言稱,Galaxy S11和Galaxy Fold 2將同時發布,這並不奇怪,畢竟Galaxy S10和Galaxy Fold也同時亮相的。
  • 三星Galaxy Z Fold2 5G上手:二代摺疊屏之始
    三星、華為、moto乃至柔宇、TCL……而在驚豔般的亮相之後,能量產的寥寥無幾——而即使真的量產產品,比如其中的佼佼者三星Galaxy Z Fold在實際的體驗上也不是那麼盡如人意。「脆弱」而又「敏感」的內摺疊屏、尺寸尷尬的外置屏幕、以及觸摸起來不那麼「順滑」的塑料觸感等等。
  • 精湛工藝塑造卓越品質,三星Galaxy Z Fold2 5G彰顯輕奢美學
    卓越品質 輕奢美學   三星Galaxy Z Fold2 5G傳承藝術般的直線設計、也進行了諸多升級。三星Galaxy Z Fold2 5G的外部屏幕採用Corning® Gorilla® Glass Victus™,是目前三星Galaxy系列手機中最堅固的玻璃。而內部主屏幕採用了三星超薄柔性玻璃(UTG),更加柔韌耐用。
  • 三星旗艦級GalaxyS21系列外形、搭配全暴光
    當三星GalaxyS21系列手機即將上市時,相關傳聞隨之而來。據外媒Winfuture報導,2020年12月27日,三星galaxy21和galaxy21+型號的詳細規格公布。就核心配置而言,三星GalaxyS21和小米11一樣,都會搭載高通驍龍888處理器。
  • 三星870 QVO 4TB版評測:時隔一年,它還是那個QVO嗎?
    ▼產品參數:速度小升級,容量大加量升級的地方比較多,從規格列表上來看,870 QVO這次採用了全新的三星MKX主控,快閃記憶體也從之前的64層堆棧升級到了全新的9x層堆棧,且得益於QLC技術發展,最大容量更是從之前的4TB升級為了8TB,距離機械硬碟的大容量又近了一步,這也是目前最高容量的消費級S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