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一年照射到地球的光子可以增加多少地球重量?

2020-11-25 每日科技網

        【每日科技網】

  答:這個可以根據質能方程進行估算,大約幾萬噸。

  太陽常數表明,太陽垂直射到地球表面的功率,大約是1300瓦/平方米,地球半徑大約6300千米,如果不考慮反射掉的光能,這些能量將全部被地球上的物質吸收的話。

  根據質能方程,每秒鐘到達地球的能量,最終轉化為的相對論質量,大約是:

  Δm=E/c^2≈1.8kg;

  那麼一年就是5.68萬噸。

  這是不考慮被大氣層反射,一年內到達地球光能的相對論質量,其中部分被光合作用吸收,大部分轉化為地面和大氣的內能。

  當然,這點增加的質量,並不會造成地球總質量的增加,因為地球大氣每年逃逸到太空中的氣體,都有數十萬噸,加上地球輻射損失的質量,肯定遠遠高於太陽光給地球增加的質量。

相關焦點

  • 太陽照著地球,給地球送能量,地球的質量會增加嗎?
    ,那麼依據質能守恆定律來看,地球的質量是不是會被太陽照射而一直增加著?」 地球會因為被太陽的照射,會因為被太陽源源不斷的能量供應而出現能量轉化為質量,從而致使質量增加的情況嗎? 實際上,無論地球被太陽照射得多猛,甚至是說無論地球有沒有被太陽的能量照射到,地球的質量都是不可能會因此而發生明顯變化的。
  • 光子有壓力嗎?太陽光照射地球幾十億年,地球因此獲得動能了嗎?
    太陽帆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它的表面塗刷了一層能完全反射光的塗層,利用光子的反彈力推動太陽帆運動,這是一份一份的光粒子施加的動力。可見物體想從光獲得動能必須要利用光的粒子性。那地球能不能受到這種反彈力而獲得動能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咱們先來講講光什麼時候表現為波動性,什麼時候表現為粒子性。
  • 地球一年是365天,那太陽一年是多少天,銀河系一年又是多少天?
    地球一年是365天,那太陽一年是多少天,銀河系一年又是多少天?首先「年」只是一個時間單位,定義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自轉一圈是一天。只要我們假設:所有天體繞更大天體旋轉一圈為它的「年」,題主的想法才能成立。
  • 為什麼太陽的陽光照射在地球上不是平行的?
    相反,它們似乎會聚集在一些遙遠的地方,當它們接近地球表面時,它們似乎彼此分開。但太陽距離更遠,距離為9300萬英裡(1.5億公裡),光線應該看起來完全平行。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呢?那就是「愛荷華州的困惑」想要知道的,問:我知道太陽距離地球很遠,因此光子撞擊地球的路徑幾乎是平行的。
  • 46億歲的地球有多重,地球的體重是在增加還是減少?又長知識了
    地球是人類目前唯一的家園,自形成以來,地球已經46億歲了。經過計算,地球的重量達到驚人的59.76萬億億噸。那麼這46億年以來,地球的重量一直都是這麼多,還是說在增加或者減少呢?按我們知道的知識,常規狀態下你放一個石頭在桌子上,它的重量是不會變化的。但是這是理想狀態,事實上,一樣物體的質量如果不增加就一定會減少,反之亦然。我們把地球看成是一個很複雜的物體,那麼它的體重肯定是有變化的。一直以為,人們對地球質量的變化都是有爭議的,一部分人認為在減少,一部分認為在增加。我們先看看認同減少的怎麼說。
  • 地球每秒鐘都吸收著太陽巨大能量,最終能夠承受得了嗎?
    但地球又不會拉和撒,它吃的東西到哪去了呢?怎麼不會撐破肚皮爆炸呢?如果我回答你,地球也會拉和撒,也會運動消耗,也會長大長胖,你信嗎?你不信,現在時空通訊就來和你掰扯掰扯。首先我們來說說地球吸收到的太陽能量有多少。
  • 光是如何從太陽傳播到地球的?
    要理解光是如何從太陽傳播到地球的,你必須理解光是什麼。光是一種電磁波—一種電和磁能快速振蕩的波。有許多不同的電磁波,其類型取決于振蕩的速度。這些電磁波以稱為光子的小包形式傳播。因為光以波和光子包的形式傳播,所以它既像波又像粒子。穿越太空大多數波浪需要一種介質才能傳播。
  • 流浪地球:沒有太陽照射,地球表面溫度會是多少度?
    沒有太陽光的照射,地核會給地表供暖,同時地表會通過熱輻射向太空散熱,直到兩者能量相等,達到平衡狀態。很多朋友懷疑「地熱」的可持續性,甚至認為是太陽的能量。地表溫度不超過100℃,低於內部溫度,所以地球一直在散熱,地球內部溫度和太陽無關。
  • 太陽光從太陽到地球需要8分鐘,那麼在光子看來它花了多長時間?
    太陽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14960萬公裡,這也是天文學中對1個天文單位的標量值,根據光速每秒30萬公裡的數值,我們可以很容易計算出太陽光到達地球的時間為8.3分鐘,那麼實際上光子從產生到達地球的時間,遠遠不止這個數,要漫長得多。太陽內部的核聚變能夠激發氫元素核聚變反應需要非常高的溫度和壓力。
  • 太陽每秒燃燒400萬噸物質,地球總在接收太陽光,質量增加了嗎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太陽是一個時刻釋放著巨大能量的星球,在它的內部,每秒鐘都有400萬噸的物質被轉化成能量,而我們的地球每天都在接受太陽光照輻射過來的能量,那我們的地球的質量是不是會因此增加呢?太陽是一個中等質量的恆星,內部時刻在進行著劇烈的核聚變,每秒鐘都有400萬噸的氫元素被聚變成氦元素等,即便如此,太陽仍然能夠聚變100億年左右,可見太陽的質量有多麼的龐大,我們的地球距離太陽大約1.49億公裡,雖然如此遙遠,它仍然可以接收來自太陽光照的億分之一左右,那麼就是太陽核聚變的400萬噸物質中億分之一來到了地球上嗎?這樣的話每秒都將會有40公斤左右的能量被地球吸收。
  • 太陽每秒燃燒6億噸物質,地球一直接收陽光,質量增加了多少噸?
    從理論上來看地球獲得了輻射能,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等價方程,獲得了能量的地球明顯質量是增加的,那麼地球會獲得多大的質量呢? 地球大約獲得太陽輻射的22億分之一,按此比例計算大約20千克,另外地球也在時時刻刻向宇宙空間散發熱量,而這個當前模式下大致是平衡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地球收支平衡,並不會因為陽光照射而增加質量!
  • 地球會因為蓋樓而增加重量嗎?
    居然有人問我地球會不會因為蓋樓而增加重量?切!這不是禿子頭頂上有蒼蠅~明擺著的問題嘛。現在這幾年,地球那年不是咳嗽重感冒?不是發燒說胡話?有時脾氣大,那個產業不害怕?什麼引起滴?不奏是到處蓋樓大搞房地產麼。
  • 我們看到的太陽是八分鐘之前的?光的速度這麼快,到地球卻這麼慢
    如果以光速的速度去進行的話自從你離開地球飛行大概8分鐘20秒左右你就可以達到太陽表面的附近,所以說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其實並不算特別的遠。可是大家也知道小編所提到的這只是一個前提,然而前提也是作為至今人類都沒有辦法達到光速。如果要說實際距離的話太陽距離地球也是在1.5億公裡之外,不過放在茫茫宇宙當中這個距離確實不算特別的遠,那麼很多人就會好奇了,對於太陽的光子是直接照射到地球上面嗎?
  • 紅卡小百科:從太陽發出的光線,到底能照射到多遠的地方?
    經科學家計算,地球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僅佔據太陽向外輻射總能量的22億分之一,就是這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佔比,造就了地球上的大千世界。        而在太陽系外圍的一些行星,就沒有地球這種「待遇」了,由於距離的增加,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強度逐漸減小,表面溫度不斷下降,從這些行星表面如果能夠觀察太陽的話,太陽越來越小、光線越來越不刺眼。
  • 地球一年365天,月球一年是一個月,太陽的一年是多少?
    如果將一個星體圍繞主星體運行一圈視為一年的話,那麼不同的星體上一年的時間將都不會相同,地球上一年是365天(地球日,下同),月球上一年就是一個月(27.32天),水星是88天 ,金星是224.7天,火星是687天,相當於1.9年(地球年,下同),木星是11.8年,土星是29.5年,
  • 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太空很冷,可為何太陽光照到了地球卻能變熱?
    現在照到我們身上的陽光是不是上百年前或更長時間的陽光才傳到地球的!在或者說想在太陽已經燃燒殆盡已經不發光了?太陽光照射空氣產生的溫度,會快速隨空氣流動而散失。為什麼在地表溫度較高,是因為陽光激物質,產生的熱量,在地表以氣團的形式散開,這也是為什麼,高度增加,溫度下降。測溫點,在地表和對流較強的空中,數值是不一樣的。
  • 太陽光能照射到多遠的地方?
    在地球上,我們可以看到明媚的陽光。但太陽光不止照射到了地球上,而且還散播到太陽系的各個地方,乃至遙遠的宇宙。那麼,太陽光能夠照射到多遠的地方呢? 太陽光的來源 太陽誕生於46億年前的太陽星雲,這些星雲主要來自於宇宙早期合成的氫和氦,還有很小的一部分來自於上一代大質量恆星的超新星爆發。
  • 太陽光到底能照射到多遠?
    我們離太陽大約1.5億公裡,太陽光傳播到地球上需要8.3分鐘。在地球上,我們可以看到明媚的陽光。但太陽光不止照射到了地球上,而且還散播到太陽系的各個地方,乃至遙遠的宇宙。
  • 太陽每秒消耗400萬噸物質,地球總在接受太陽光,質量增加了嗎?
    地球總在接受太陽光準確地說,太陽每秒鐘消耗七億噸氫元素這些能量100%輻射到宇宙中去了。根據太陽常數,地球每秒鐘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只佔太陽輻射總量的22億分之一,即不到20公斤的質量,但地球質量不會增加,因為這些光是純能量,它們並沒有轉化為質量。質能關係式E=mC只是揭示了能量和質量的轉化的內在數量關係,但並沒有要求一定要轉化。
  • 地球一年是365天,太陽一年是多少天?銀河系一年又是多少天?
    首先來確認一下年的定義,一般我們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稱之為地球年約365天,當然還有火星年,金星年,因其公轉時間不一樣,時間也有所區別,比如火星年為687天(地球日),而金星年則只有224天(地球日)!年的定義搞清楚了,那麼太陽年的也可以確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