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航天局高調上馬一個超級工程領先全球,我們不聲不響啟動新項目

2020-06-22 斜對面的老張

許多人對中國航天的成就表示非常興奮,也許最苦惱的只有美國了,但是美國可不會服輸的,美國正打算在航天領域更上一層樓,美航天局高調上馬一個超級工程,搞登陸火星計劃。

美航天局高調上馬一個超級工程領先全球,我們不聲不響啟動新項目

我們去了月球

2019年4月2日,在有關美國航天局2020財年預算聽證會上,美國航天局局長公開表示,計劃在2033年將太空人送上火星,並在火星上生存2年。顯然美國打算藉此領先全球,讓登月不再是時尚了。

美航天局高調上馬一個超級工程領先全球,我們不聲不響啟動新項目

美國人登上過月球

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太陽系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因為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也是人們一直非常感興趣的行星,各國爭相向其發射探測器,美國對火星的關注早已超過月亮,至於登陸火星則一直為人類的夢想,美國在這一方面更加積極了。比如:建立了登陸火星的模擬基地,代號:火星人,讓研究人員進入其中生活一年,以進行模擬在火星上的生活研究。

美航天局高調上馬一個超級工程領先全球,我們不聲不響啟動新項目

登月火箭

現在美國提出的計劃是雄心勃勃的,但是需要注意一點,先成功重返月球再言其他吧,不管怎麼算,火星計劃實際上都是一個遠期項目,而不是一個近期可以實現的目標,相比之下,登上月球更具實用性。

雖說在相關表態,也談及要登月的問題,計劃在2024年完成這一目標,但是人們依然保持懷疑的態度,僅花5年要實現登月,有點太吹噓了!目前美國的登月計劃尚處於前期工作中,尚沒有實施具體的工作,比如:發射探測器等,相比之下,中國的登月工程顯得更為活躍。

美航天局高調上馬一個超級工程領先全球,我們不聲不響啟動新項目

公開表態

目前美國的計劃正在逐步成形,按最新的說法,將分為兩步走,先登陸火衛一,建立前進基地,再實現登陸火星。可惜人們的質疑比登陸月球項目更大,主要在於,許多工作尚沒有開始,尤其是登陸行動所必須的重型運載火箭尚處於圖紙中,何時能完成尚屬於一個未知數。不要說外界表示懷疑,連美國自已都有所懷疑,包括國會,認為按目前的情況,太空人登陸火星計劃不可能按時完成,也許要在2040年以後。

最後再提醒一點,我們早已不聲不響啟動新項目,目前也是火星,只不過我們沒有高調叫喊,只是低調的展開研究工作,預計登上火星的時間在2040年左右。

美航天局高調上馬一個超級工程領先全球,我們不聲不響啟動新項目

總統下令就行嗎?

美國最終能否實現領先全球的計劃,實際上還真有待研究。人們可以不懷疑其能力,制定的計劃時間表卻讓人不敢相信,也許真正的意圖,只是掩蓋自身在航天領域被中國逐步追上的現實吧,試圖打造一個美國依然處於領先位置的印象吧,可惜按目前的發展勢頭,美國想保持領先越來越難了,時間越長,優勢越小,也許在登陸火星的問題上,到底誰能搶先一步登上火星都是一個大問號!

相關焦點

  • 氣象學家實名批「天河工程」不顧質疑倉促上馬:荒誕幻想項目
    最近,「天河工程」啟動星箭研製的消息引起氣象學家們的注意。我們陸續收到了多位氣象學家的意見——中國大氣動力學和氣候動力學家、中科院院士吳國雄:科學爭論是正常的。當一個理論還不成熟的時候,科學家有責任去完善理論以更地為決策服務。
  • 嫦娥5號飛天在即,歐洲航天局高調宣布要幫忙!NASA也想但有障礙
    11月19日,歐洲航天局在推特和自己的官網上高調宣布,在今後幾周時間裡,將在兩個關鍵階段裡,動用位於南美洲的庫魯航天中心和非洲的馬斯帕洛馬斯航天基地,為中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提供數據中繼服務。言辭之中頗為自豪。實際上,中國嫦娥探月工程得到歐洲航天局的幫助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 丹佛斯在華啟動全球領先的生產及研發設施,提升競爭力,支持中國...
    2017年11月1日,全球領先的綜合能效解決方案提供商丹佛斯集團宣布位於該公司浙江海鹽園區的丹佛斯動力系統應用開發中心及丹佛斯天磁中國工廠正式啟動。我們今天啟動的兩項新設施正是我們對中國市場長期承諾的體現,」 丹佛斯集團總裁、執行長方行健先生說道。「在剛剛結束的『十九大』上,中國最高領導層重申了綠色發展的目標,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強決心。丹佛斯非常樂於看到並全力支持中國政府的發展戰略,包括『中國製造2025』以及『一帶一路』等戰略舉措。
  • 嫦娥5號飛天在即,歐洲航天局高調宣布要幫忙!NASA也想幫但有障礙
    11月19日,歐洲航天局在推特和自己的官網上高調宣布,在今後幾周時間裡,將在兩個關鍵階段裡,動用位於南美洲的庫魯航天中心和非洲的馬斯帕洛馬斯航天基地,為中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提供數據中繼服務實際上,中國嫦娥探月工程得到歐洲航天局的幫助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 中國啟動又一項超級工程!深空探測能力將提升100倍
    (原標題:中國啟動又一項超級工程!深空探測能力將提升100倍) 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官網消息,3月2日,中科院啟動了我國新一代空間科學衛星——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臺(英文簡稱「eXTP」)背景型號項目,啟動會在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
  • 世界最領先新一代光源「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啟動
    央廣網大連8月16日消息(記者張四清 賈鐵生 通訊員孫洋)8月16日,作為大連市2018年市級重點前期項目之一的「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大連化物所舉行。根據協議內容,大連市政府將在項目選址、建設資金上予以支持。
  • 全球領先!東嶽150萬平米質子交換膜生產線一期工程正式投產
    同時,這也標誌著中國氫能核心材料質子交換膜在技術和裝置生產規模同步全球領先。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為山東省重點項目,項目投產後每年可滿足15萬輛氫能汽車生產需求。在氫能佔據行業風口的當前,東嶽集團的上述當然吸引了各方的關注。
  • 美錦能源突破超級電容壁壘 電容炭國產化指日可待
    「在堅持做大做強煤焦產業鏈的同時,我們一直也在思考探索如何轉型創新發展。經過長期的思索、考察、論證之後,目前是形成了兩大突破口,一個是氫能源產業,一個是高科技新材料和新裝備。」美錦能源董事長姚錦龍說道,此次推出的電容炭產品屬於高科技新材料範疇,新裝備方面的嘗試主要是以採礦機器人為代表的礦山智能裝備。
  • 新華社:中國該不該上馬超大對撞機項目?
    而以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為代表的另一方則持反對意見,認為項目耗時長、費用奇大、是個「無底洞」,且有美國終止建造大對撞機的「前車之鑑」。 科學的生命力繫於偉大的新發現。通過大科學裝置尋找微小粒子,是物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在此指引下,科學家們寄希望於通過超大對撞機來探索更高層次的微觀世界,從而找到宇宙起源的亙古秘密。
  • 科學網—有多少偽文化項目成了爛尾工程
    ■史俊庭 8月30日,位於河南省中牟縣老城區的潘安文化主題公園正在進行初期施工,素有「中華第一美男子
  • 雖然美國科技總體領先,但這些方面我國全球獨領風騷
    美國總體科技要比中國領先二三十年,中國技術水平的進步相信小夥伴們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上目前在一些單獨領域內,中國的科學技術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比如以下這些科學技術,美國未能造出,而中國卻順利的呈現了出來。
  • 多個項目上馬——橡膠促進劑滑向過剩深淵
    「近期幾個大型橡膠助劑項目紛紛上馬,這些項目建成後,橡膠助劑特別是促進劑產品將會很快嚴重過剩。這不能不引起行業的重視。」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橡膠助劑專業委員會資深顧問高波2021年一開年就發出這樣的警示。產能過剩掀起波瀾高波給出了一組協會的統計數據。
  • 煉化企業紛紛上馬的PBAT項目究竟是什麼?
    在替代品新風口下,PLA、PBAT、PHA等,可降解塑料材料備註關注,因此在9月份,國內多家煉化企業紛紛上馬PBAT項目,一時間到底是什麼PBAT?它怎樣的前景引得這麼多煉化企業要參與其中?PBAT作為一種全生物可降解塑料,目前被廣泛應用於超市購物袋,外賣餐盒,農用地膜等農工商醫等領域。
  • 新飛船核心材料領跑全球,兩大工程將會師月球
    新飛船首次亮相就是20噸級體格,很明顯該項目從啟動鎖定的就是載人登月任務目標,而不是近地軌道往返空間站任務,因此可以將其視為新一代載人登月飛船試驗船。例如,神舟載人飛船可以抵禦最高溫度達20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燒蝕,達到了過去那一時期的全球領先水平。隨著軌道距離的增加再入返回速度也會越來越大,對應的燒蝕溫度也就越高,除此之外太空飛行器尺寸越大研製難度也就越高,例如,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大底直徑達到了4.5米,比神舟載人飛船返回艙大底直徑多出了整整兩米。
  •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新「人造太陽」研製成功!美媒:領先美國!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個許多人沒有聽說過的科技。中國向全世界宣布:「人造太陽」首次研製成功!美媒:領先美國!大家可能好奇,人造太陽是什麼?其實它最早誕生於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在2020年時,我國全新一代「人造太陽」在成都成功實現了首次放電,而在不久後,中國江西南昌,由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研究室自主設計的新「人造太陽」也研製成功!
  • 全球領先 美能源部國家實驗室創新有「套路」
    全球領先 美能源部國家實驗室創新有「套路」 2019-03-19: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全球領先 美能源部國家實驗室創新有「套路」  ——訪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教授陳勁
  • 又一座全球最大望遠鏡項目在中國啟動啦
    雲南景東120米脈衝星射電望遠鏡項目啟動啦!9月29日, 「景東120m脈衝星射電望遠鏡(JRT)研製」 重大科技項目啟動儀式在該望遠鏡臺址——雲南省普洱市景東縣太忠鎮徐家壩舉行。啟動儀式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發表講話,並由雲南省副省長董華宣布項目啟動。
  • Nature特刊祝賀哈工大百年校慶,美實體清單王牌選手「被迫」高調
    一百年間,HIT 制定嚴格的規格,堅持到家的功夫,在不同的專業領域,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工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科研奇蹟。它已經進行了 1,000 多個項目,包括海洋探測技術,無人駕駛車輛,智慧機器人,新信息技術,網絡安全,新材料,水淨化和可再生能源,獲得了數百項專利。
  • 我國第一輛火星車正式啟動全球徵名
    7月24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在海南文昌啟動了我國第一輛火星車全球徵名。此次徵名活動分為「徵集名稱提交、評委初評十強、公眾投票前三、加權評定三甲」四個階段,最後經報批後公布結果。(左三)等嘉賓出席徵名活動啟動儀式。
  • 甬舟鐵路正式上馬 將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高鐵隧道
    圖片來自中國鐵建官方微信公眾號  繼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又一項挑戰世界難題、突破科技壁壘的超級工程——甬舟鐵路於近日全面啟動勘察設計,標誌著這條世界上控制因素最複雜、越海橋隧工程技術難度最大的鐵路正式上馬。日前,中國鐵建披露了一些具體勘查設計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