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庭
8月30日,位於河南省中牟縣老城區的潘安文化主題公園正在進行初期施工,素有「中華第一美男子」之稱的潘安高調進入現代民眾視野。(9月2日中新社)
與其他同類項目的高調宣傳不同,中新社的記者質疑該項目會最終變成爛尾工程。在該記者的採訪中不難看出,當地民眾也對這件事持懷疑態度。
近年來,全國多地興起為古人——不論正面還是負面的,不論歷史上有的還是虛構的——建設文化公園、主題公園等,並高調宣布為此投入多達幾十億元。然而,從最近的情況來看,一些項目最後竟成了虎頭蛇尾的工程。
為了拉動地方經濟,全國各地紛紛看好文化這張牌,不約而同地試圖打造地方文化這張名片。為此,不少地方挖空心思要從過去找出與自己有關的歷史蹤跡,並一相情願地大興土木。
事實上,要把地方建設成為一方「文化沃土」的想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種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需要很多人、經過很多年的積澱和用心傳承,在廣大人民群眾心中形成一種自然而然的默契,沒有文化支撐的項目只能是「偽文化」項目。
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說,想要建設有文化的旅遊項目,單純靠徵一片土地、建設一片沒有底蘊的仿古建築,是不可能讓全國乃至全球的旅遊者紛至沓來的。如果少人前來,倒不如把這些費用投入到民生建設上更能得到百姓認可。
有一點不可否認,有些地方領導作這些決定的初衷,並不是振興地方文化,而是為了謀求政績。建議那些還沒有充足準備、沒有足夠文化修養和基礎來支撐這些文化項目的地方大員們,立足當地實際務實地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興許還能得到老百姓的交口稱讚,切莫一不小心成為被後世廣泛流傳的笑柄!
《中國科學報》 (2012-09-03 A1 要聞)